摘要: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转型升级的大背景,结合高校舞蹈教育的基本特点与基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从顶层设计、资源共享、创新方式三大层面,探讨新时期高校舞蹈教育服务社区公共文化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社区;公共文化

一、优化顶层设计,做好总体把控

高校在舞蹈教育的硬件、专业性以及人才等资源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在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探索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要将服务社区公共文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加以对待,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实现对后续具体工作的总体把控。高校要成立舞蹈教育服务地方办公室,由校领导及舞蹈学院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领导成员,同时吸引专业教师以项目负责制的形式,推出适应不同社区的舞蹈服务项目,使得组织流程更加有序,也便于实现同社区资源的有效对接。

二、校地协同,资源共享

(一)依托活动,浸入推广

首先,高校应当在专题办公室的领导下,组织学生会、艺术团体等骨干成员植入地方社区,并在对应的社区建立专门的活动小组,以编排新剧目为主要目标,有效提高居民的审美体验;其次,与社区合作开展公益性的宣传活动,如组织高校优秀作品“下基层”展播,为社区群众参与到全民舞蹈文化活动中来营造群众基础;再次,实现高校剧目库同社区的积极对接,参与到社区日常的节庆等文艺活动中去,通过优秀节目的置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实现浸入式的舞蹈推广。

(二)构建社区舞蹈培训中心

2006年,我国着名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就采用校地协同合作的形式,开办了沈音莱茵河社区艺术培训中心,这也为高校舞蹈教育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扩展提供了思路。通过构建社区舞蹈培训中心,实现高校与地方社区的资源共享,一方面使得群众接受高雅艺术熏陶的过程更加便捷,为其生活情趣的提升提供了更近距离的舞台;另一方面,也为高校舞蹈教育专业的师生进行艺术实践构建了新的基地,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形成了补充。当然,在社区舞蹈培训中心的构建过程中,高校舞蹈教育服务地方办公室要加强同社区的对接,特别是要解决好办学场地、资金来源、市场化运转等关键问题,排除舞蹈培训中心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

当前,随着公共文化受众基础的扩大,是广场舞以其趣味性强、参与门槛较低、健身效果好的优势,拥有了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高校舞蹈教育在服务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当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围绕“以舞会友,以舞相融”以及“文舞共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方式。

(一)“以舞会友,以舞相融”,塑造社区文化符号

从当前广场舞的开展形式来看,参与人数众多、人员结构多元化是其基本特点,即参加广场舞的联系者在年龄、职业、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多元化的差异,但是其却可以借助广场舞这一平台实现有效的互动,因此,可以看出,这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交功能,这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事实上,无论是高校舞蹈教育提供专业性的参考,还是社区大力推广本社区的文化活动,其根本立足点都是为人民群众健康和谐的生活服务,那幺广场舞这种活动不失为一个发力的契机。首先,高校在提供编舞参考时,要打破固有的动作限制,从多数群众“零基础”的情况出发,尽量编排动作较为简单的舞蹈,同时也应当尽可能融入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提高其对于基层群众的吸引力;同时,要重视舞蹈的养生保健功能,这也是多数广场舞参与者所关注的重点;最后,要发挥高校舞蹈教育的专业性优势,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逐渐探索,打造出符合大众取向兼具审美性、艺术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塑造出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新时代社区文化符号。

(二)“文舞共建”,审美感受再深化

广场舞是社区公共文化中受众最为广泛的舞蹈形式,该种形式具有普适性强的特点,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文化的丰富性,仅仅依靠这一形式难免会陷入乏力状态。因此,实现“文舞共建”,创造更加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基本趋势。针对这一发展趋势,考虑到高校舞蹈教育的特点以及社区建设的实际,提出三种可行方案加以选择:其一,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舞蹈培训活动,当前移动智能手机不断普及,高校可以将日常的舞蹈教学进行录制,为社区居民接受专业熏陶提供平台;其二,体育类比赛活动,由高校提供健身类舞蹈的训练方案,由社区定期组织比赛活动,增强社区群众的参与热情;其三,艺术类活动,结合社区的生活特点,以形体类、瑜伽类舞蹈形式展开,如以“健康社区人”为主题组织亲自瑜伽比赛等。

四、结束语

高校舞蹈教育在审美性、文化性、专业性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引导其服务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对于扩充社区公共文化内容、提高社区居民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价值。高校要加强同社区的合作对接,为进一步拓宽服务空间创造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娟.分析群众舞蹈与社区文化的建设[J].黄河之声,2019(22):141-142.

本文为四川省级重点课题《高校舞蹈教育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与整合》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荀志丹,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