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钰佳

摘 要:儿童钢琴教学有它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中怎样突出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学、愿意学、喜欢学有其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最终使教学能够达要求做了一些阐述,希望以此对同行的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儿童钢琴;主体地位;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预先设计的,讲授什幺内容,如何讲授,讲授多长时间,都已经事先确定,学生只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就行了。但这种单纯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很明显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学”,要将“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转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1]

一、钢琴教学中体现儿童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启迪儿童逻辑思维能力

儿童钢琴学习中经常需要锻炼手、脑、眼之间的快速配合,通过大脑的快速记忆与反应,落实到手指与钢琴键之间而形成一种紧密的配合,最后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因此学习钢琴是儿童积极探索“智力”动力性的开端。但在钢琴学习中教师会提出一系列诸多复杂的要求,而这些繁杂的条条框框最后会慢慢打消、限制儿童学习的兴致。因此,教师更应该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平淡如水的课堂掀起一股股波澜。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儿童主动地去探索,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启发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哈农钢琴练指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变化不同的拍子、节奏,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把2/4拍子变成3/4拍、4/4拍,或者把3/4拍变成6/8拍等的变节奏练习。可以由教师弹,儿童唱;也可以由儿童弹,教师唱的形式组织教学。总之要始终保持儿童的主体性,引导儿童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肢体语言能力,更可以启发儿童的逻辑思维。[2]

(二)有利于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

快乐是成功的助推器,乐趣更可以让儿童主动的接受钢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儿童主动性,让其主动地去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效率,更可以让儿童真正地感受到学习钢琴的乐趣。老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对幼儿学习兴趣也有重要激发作用。应选择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趣味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教材。在基本功训练中,如《哈农》、拜尔、车尔尼599 等是最常用的基本功练习的教学用书。但是,由于它的纯技术性,对于大多数入门的幼儿来说,这一类的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少而精,适当选择一些就可以了。而对于有些有标题,有图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颜色鲜艳,清晰、音符比较大,阅读起来觉得容易的曲子,幼儿都很喜欢。例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等。[3]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品质

主观能动性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往往在后期的学习与生活中,这种主观能动性由于“守则”,或是“限制”而被抹杀。这就要求教师在儿童钢琴的教学中,让儿童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并逐步形成自信的优良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成果固然重要,但往往过程才是使人刻骨铭心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见到,很多学生已经学好了一首乐曲,但是一到要他们上台表演时,则会大打折扣,其实这就是自信心不足在作怪。因而平时就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平时多让他们上台表演、多举行一些小型音乐会。让他们真正享受在音乐之中,感受到不同的学习乐趣,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来获得自信的心理素质。通过自我展示,使消极的学习状态向积极主动的状态转化,增加表达能力和树立自信心的品质。让儿童在艺术的世界之中尽情创造、发挥、享受。[4]

二、钢琴教学中儿童主体地位的优化措施

(一)确定培养目标选择适合儿童的学习曲目

为了保证儿童的主体地位,应首先确定钢琴学习的目标,选择好曲目,全面地调整好儿童钢琴学习进度,确保在钢琴的学习道路中尽可能少走弯路。

1.根据儿童的接受程度来选择恰当进度,并选择适合儿童弹奏的曲目,让他们了解更多形式的钢琴乐曲。儿童因为受到心理和生理的限制,他们的学琴阶段如果在进度上和乐曲的选择上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他们学习难以持久,甚至于对钢琴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进度、适当选择练习曲和合适的乐曲,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要突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

2.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部署课堂作业,让儿童在钢琴学习结束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进行学习。

3.在学习乐曲时,可以多使用那些带有歌词的改编钢琴曲,这样在教学时可以边弹边唱。例如《多年以前》《康定情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等。

(二)结合儿童年龄特点  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创造合适环境来让儿童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要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就要给予儿童充分的兴趣自由,不能过分地约束、抑制儿童的积极想法。由于儿童正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更容易被他们吸引和接受。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多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来设置情境式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进行情境性、实践性和全面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形式来创造情境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布格缪勒《行猎》时,教师在示范演奏之前,把《行猎》的场景稍加描述,让学生边听边加以想象。以唯美的场景的动画形式加以呈现,构建心旷神怡的自然场景画面,冲击儿童的视觉与听觉,不断加深对曲目的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示范演奏完毕后让儿童马上通过自主想象,或通过图画抒发对曲目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进行口头上讲述或者以其他形式来展示。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观看儿童的作品。而教师则以引导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切忌发表谁对、谁错的评价。[5]

(三)深入挖掘作品  引起学习互动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对所授内容首先要进行全面解读,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可以唤起儿童对所要弹奏的乐曲有一种要学习的冲动和向往,从思想上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音乐流派、人文思想及作曲家所处的环境,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和个人风格,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等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讲解。例如,在学习一首乐曲前,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及作者所处在的年代特点。教师的讲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展开,也可以平铺直叙的进行,但语言一定要生动、准确。然后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弄清楚是一段体、二段体、进行曲、变奏曲、奏鸣曲等内容。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分清主题、副题、连接部分,找出乐曲的高潮所在位置。如果学生对所弹奏的乐曲没有这些基本了解,那幺很难做到对乐曲的正确理解,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最后在演奏上就会缺乏音乐表现,甚至于在对作品诠释上违背了作曲家的创作理念。

(四)组织各种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其中

强化钢琴艺术作品对儿童产生主人翁地位的作用,能够充分实现教学的目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琳琅满目的音乐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自信、坚毅的优良品质。例如:举行一年一次的学习汇报演出、参加钢琴考级预演赛、参加一些省、市、县级的钢琴比赛等等。学生可以以独奏、齐奏、四手联弹的形式登台表演。学生会通过观看别人的表演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观摩、登台表演可以让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表演做一个评价,并通过评价来提高自己的眼界,最后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习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作为教师,其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把他们心灵深处的这种需要激发出来,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薛庆.道法自然 琴心可表——生本教育理念与儿童钢琴教学之我见[J].大学教育,2012(07):13-14.

[3]赵娟.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钢琴教学[J].艺术教育,2014(08):144-145.

[4]李研冰.弹儿歌学钢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5]刘欣.新课程改革引起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对儿童钢琴教学的反思[J].艺术教育,2016(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