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摘 要: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使音乐作品具象化,为听众呈现更具内涵、韵味、生动性的视听盛宴。但声乐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艺术素养,才能够将声乐作品由单调的音符转换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由单调的乐谱转换为生动的乐曲,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声乐表演二度创作。基于此,以声乐美学价值作为突破口,深度探究声乐表演二度创作的合理途径,并从多个方面给予表演者有关建议,以此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声乐表演;二度创作;美学;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1-00-03

针对相同的声乐作品,由不同表演者演唱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同一名表演者在演唱相同的声乐作品时,不同时期的表演效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且不同版本的声乐作品其艺术价值各不相同。基于此,声乐表演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艺术素养,以此为听众呈现一场高质量的视听盛宴。针对声乐表演者来说,其所接触到的声乐作品主要以乐谱的形式出现,因此必须通过二度创作来将乐谱具象化,转化为优质的音乐作品。本文针对声乐表演二度创作的美学价值进行探究,通过声乐表演概念、声乐表演原则、声乐表演技巧以及心理因素四个方面给予声乐表演者理论参考,提升其专业水平以及艺术素养。

一、声乐表演的概念

通常来说,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需要两个阶段的创作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作曲家将所设计的乐曲具体化,谱写在乐谱之上,这也是常说的一度创作;第二阶段需要声乐表演者将乐谱具象化,将乐谱的形式转换为歌曲,这也是常说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需要声乐表演者在作曲者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衍生、优化、创作,提升整部作品的质量以及艺术价值,并不是根据乐谱进行复制或参考的[1]。同时,声乐表演者在看过音乐作品之后,就已经对这首作品形成了初步的艺术评判,为了保证声乐表演效果,要求表演者对自身的内心听觉有合理的把控。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还需要将自己所听到的音调同自己内心声音进行比对,从而在表演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气息、演唱技巧,保证表演效果,由此可见,二度创作会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最终效果,声乐表演者就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依据内心听觉对演唱效果进行评判,同时借助外部听觉不断调整自身气息、技巧,可以说声乐表演是一项内在听觉与外界听觉相结合的审美创作艺术形式。一名专业水平、艺术素养较高的优质声乐演奏家,能够准确地把握住音乐作品的内涵,并在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同时声乐演奏者通过合理的二度创作,能够提升声乐表演效果,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听众的音乐鉴赏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若是表演者故意显示演唱技艺,势必会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艺术素养,保障声乐表演效果,让听众更好地感悟作品的艺术价值,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二、声乐表演的原则

(一)客观性与创造性

简单来说,声乐表演就是表演者在原有乐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作,因此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完全秉持作曲者的原本思想,保证声乐作品的客观性。基于此,声乐表演者在二度创作之前,要针对乐谱进行深度的分析,在乐谱中能够厘清作曲者的创作思路及意图,因此表演者需要对乐谱中的每一处标注进行思考,例如标记是什幺力度?速度是多少?为什幺利用这种节奏去演唱?等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音乐作品的客观性。同时,声乐表演者还需要明确音乐作品创作者所处的年代与特点,结合作曲者的经历进行二度创作,以此保证音乐作品的客观性。虽然不同的声乐表演者演唱同一首音乐作品时会存在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种范围也就是音乐作品的客观性[2]。在实际表演中,演唱者不可能完全依照乐谱照本宣科地进行演唱,声乐表演者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都会有独特的见解,基于此,声乐表演者需要在保证音乐作品客观性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想法,从而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也就是声乐表演的创造性原则。比如,在演唱歌曲《成全》时,作为这首歌曲的原创歌手,刘若英版本通过节奏、演唱方法等方面营造出了一种洒脱的感觉;而林宥嘉则通过不同的处理技巧,营造出另一种爱而不得的伤感。正是这种不同的创造性,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内涵,给予观众不同的视听体验。因此,优秀的声乐表演需要把握客观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平衡。

(二)时代特征与历史风格

声乐作品的风格会受到作曲者所处时代的影响,因此,演唱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需要考量作品的时代特征,通过将自己代入作曲者的角度,精准地把握作品内涵。例如,在演唱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时,表演者需要将自己代入北宋的时代背景中,并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充分诠释歌曲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演唱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需要依据音乐作品的历史渊源进行二度创作,万万不可随意改变,必须要充分考量到作品的历史风格才能精准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但在通常情况下,表演者在演唱历史风格音乐作品时,无法做到完全摒弃自己所处时代的风格与审美标准,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时代的发展中,由于物质条件、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变化,大众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声乐表演者的表演技巧上,也体现在听众的需求之中,基于此,在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平衡历史风格与时代特征,以此确保二度创作的合理性,同时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高质量音乐作品经久不衰,声乐表演者基于历史风格的基础上在经典声乐作品中融入当前时代特征,从而保证经典声乐作品始终满足大众的审美鉴赏需求。比如经典歌剧《白毛女》,第一位扮演者王坤至第四代扮演者雷佳,都不断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融入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将《白毛女》作品的历史风格与时代特征合理融合,不断产生全新的艺术价值及艺术内涵。

三、声乐表演技巧

声乐表演的前提就是需要表演者熟练掌握丰富的演唱技巧,借助熟练的演唱技巧才能保障声乐表演的效果,若是表演者的专业能力较为薄弱,必定无法完成声乐表演。针对演唱技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我们常见的演唱技法,比如气息控制、演唱腔体、共鸣运用以及咬字吐字等;另一方面是指声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利用一些声乐表演技法向听众传递演唱者的思想。比如,在传统东北民歌《摇篮曲》中,表演者需要合理把控音量、语气以及旋律,以此为听众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通过这些声乐表演技巧的应用,可以帮助表演者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感受,但在声乐表演中如果仅依靠熟练的演唱技巧,无法充分发挥出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掌握熟练的演唱技巧是为了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没有内涵的音乐作品表演,就如同电子合成音一样空洞,即便是借助高超的演唱技艺也只会让听众感受到新奇,无法赋予音乐作品灵魂与生命,逐步会遭到大众的遗忘[3]。高质量的声乐表演并不是单纯为了炫耀自身的演唱技艺,而是将这些演唱技艺同作品融会贯通,从而赋予作品新的内涵、价值。这种内涵、价值源自声乐表演者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素养,是声乐表演者意识的体现,以此满足听众的审美要求,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四、声乐表演的心理因素

(一)情感因素

表演者的情感是决定声乐表演丰满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感悟融入作品之中,在二度创作时,表演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诠释,因此必须要明确作品的深层含义,以此在实际演出中做到感同身受,与听众形成情感上的共鸣[4]。基于此,声乐表演者必须充分揣摩作曲者的创作思路,音符、音调的作用以及每一句歌词的含义。比如,在表现快乐时,是哪一种快乐?是狂热的还是委婉的?通过针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基调进行分析,才能够切实保证二度创作的质量与合理性。比如在多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有一场露琪亚发疯的表演,在这场表演中演唱者需要运用高超的花腔演唱控制技巧,以此表现出角色的疯癫。若是过度依靠情感表达势必会导致表演过于夸张,而若过度强调演唱技巧又会使得表演过于空洞,缺乏内涵,因此在声乐表演中,必须要合理协调情感与演唱技巧的关系,从而保证作品的连贯性、客观性,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二)想象力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具备较好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表演者将音乐作品表述得更加清晰。在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表演者需要在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想象,以此提升声乐表演的效果。基于此,声乐表演者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能够精准探寻到生活中的美感。同时,为了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表演者不仅要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还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赏析电影、绘画等多种途径丰富自身的想象力[5]。比如在歌剧《贾尼斯基基》中的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声乐表演者必须将自己想象成一名怀春少女,恳求自己的父亲指导男朋友唱出咏叹调。而在这首咏叹调中需要三次八度音程的大跳,这是这首歌曲最为重要的演唱内容。第一次大跳是女主角称赞自己所倾慕男子的英俊时,所以此时表演者要代入其中想象自己所爱的人,从而表现出情窦初开的少女对自己男友的喜爱。第二次大跳是在女主角威胁父亲不支持自己的恋情就以死相逼,此时演唱者需要想象自己在向父亲撒娇时的场景,同时在父亲不同意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自己的恋情。第三次大跳是在歌曲结束的部分,女主角恳求父亲成全自己与男友的爱情。这三次大跳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精准把握这三次大跳的情感,才能够让听众感受到女主角对于爱情的向往与坚持。表演者必须借助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声乐作品情景之中,以此强化声乐表演的表现力,引导观众走入剧情之中,感同身受。

(三)临场表现能力

临场表现能力是决定声乐表演者演出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是以线性前进的,对于出现的错误是无法弥补的,因此,为了保证每次声乐表演的顺利进行,表演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临场表现能力。演唱者在实际表演中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声乐表演中,对作品表演中的难点、歌词的语气语调、以何种情感进行演唱等都需要表演者在演出之前仔细研究,从而才能够在实际演出中始终以高度的自信心,合理把控演出节奏。另外,声乐表演者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赋予声乐作品浓厚的情感,因为对于一部声乐作品来说需要表演很多次,若是表演者的表达欲望较低,势必会导致对这部作品产生厌倦的心理,严重影响到声乐表演的质量,因此声乐表演中必须要对每部作品保持新鲜感,才能不断赋予作品生命力[6]。同时,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不能为了表达某些思想刻意为之,必须保证表演的自然性。声乐表演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明确声乐演唱是情感表达的方式,规避炫技、刻意表述的情况。从本质上来看,声乐表演是表演者与听众精神沟通的一种途径,因此声乐表演者必须要对作品深度揣摩,从而更为自然、客观地表露出声乐作品的情感思想,同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是声乐表演者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表现。

五、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针对声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声乐表演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艺术素养,在保证声乐作品客观性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首先,声乐表演者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先进的演唱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此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在二度创作中秉持创新思维,从而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其次,声乐表演者还要夯实自身的声乐功底,不仅需要坚持练习各项音乐技巧,还要强化表演能力训练力度,以此保证二度创作的创新性,赋予声乐作品生命力以及艺术价值。再次,声乐表演者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艺术格局与审美修养,更好地解读各个声乐作品,为听众呈现高质量的声乐表演。最后,声乐表演者要始终保持对演唱的热爱,这也是保证演出效果的重要前提,从而引导听众感悟到声乐作品的内涵。声乐表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然是满足社会大众精神需求的主要途径,因此声乐表演者需要不断创新优化表演技巧、形式,切实推动声乐表演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怡楠.歌剧《运河谣》关砚砚主要唱段的演唱实践及其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21.

[2]贺章荣.赵季平《唐诗歌曲八首》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20.

[3]张靓璇.《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演唱版本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20.

[4]蔡景新.歌剧《凯撒大帝》主要角色塑造实践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5]史文婷.诗乐合璧 相得益彰[D].西北师范大学,2008.

[6]王东雪.美学视野中的歌唱艺术[D].西北民族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