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婷 吴贤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京 210006

化疗是治疗胃癌较为有效的手段,但临床研究发现,化疗药物可对患者的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增加患者生理、心理压力,促使患者产生疲乏、绝望等情绪,降低遵医行为,加上患者出院后存在监护不及时、专业知识匮乏等因素,易导致其出现较多健康问题,降低整体化疗效果[1-2]。2015 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3],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医院需对出院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延续性护理是指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并将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延续至社区、家庭,利于患者有效应对出院后的健康问题[4]。常规连续性护理主要通过口头宣教、常规随访的方式将护理措施进行延续,忽视了化疗患者健康信念低、依从性差等情况,导致临床干预效果有限。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理论是一种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加强健康知识与改变健康信念,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5],故该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将KAP 模式与延续性护理相结合运用于胃癌化疗患者中,并探讨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7 月至11 月南京市第一医院174 例胃癌化疗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18.V》[6]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胃镜、胃组织病理活检等确诊;②原发性胃癌;③TNM 分期[7]为Ⅲ或Ⅳ期,接受化疗;④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神经系统类疾病(如失语、认知障碍);②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③伴有心血管或其他疾病可导致脑功能障碍;④存在精神类疾病史(如焦虑症、抑郁症)。采用抽签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每组87 例。两组性别、年龄、TNM 分期、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KY20190404-0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给予其常规护理。①常规健康宣教:患者住院期间,由专业护理人员在床边向患者口头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疾病认知度。②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定时对空气、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嘱咐患者加强个人卫生(如餐后漱口、使用软毛牙刷);衣物需柔软,避免皮肤损伤。③用药指导:详细讲解药品说明书,告知用药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下用药。④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低纤维、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腌制、烟熏、烧烤、辛辣刺激等食物,每日饮水2~3 L,戒烟戒酒。⑤心理支持:以访谈的形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患者目前的困惑,给予其支持与尊重。同时,在出院时给予其常规连续性护理:由专业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再次宣教,告知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与家属需遵医嘱用药与饮食,若居家期间出现不适需及时就诊;发放化疗护理联系卡(标注主治医生、复诊时间、咨询电话等信息),告知患者居家期间可随时联系相关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每月1 次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时间为10~20 min;医院护理人员与各社区进行合作,定期开展胃癌化疗护理知识讲座、胃癌化疗联谊会,及时解决患者疑问,进一步增强患者胃癌化疗知识。连续干预3 个月。

1.2.2 观察组 给予其常规护理+KAP 理论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方案与对照组一致,KAP 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为成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1 名主治医师、3 名高年资护士、1 名心理师、1 名营养师组成,在干预措施实施前,通过现场调查、国内外文献查阅等,了解基于KAP 理论模式的连续性护理的相关内容,与专家共同商讨制订干预方案。护理内容包括住院期间与出院后两大模块,具体内容为①收集信息:患者入院2~4 d 内由干预小组成员通过与家属交谈了解患者情况,建立延续性护理档案;患者出院1 周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评估患者疾病认知、健康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以此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②知识宣教:住院期间,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饮食与用药方法、化疗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等;出院后,通过微信平台发送胃癌化疗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③信念培养:住院期间,通过座谈会的方式进行面对面交流;出院后通过微信视频与患者了解,分析患者不同阶段健康行为、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并帮助患者制订短期与长期目标来增强其健康行为的信念。④行动改变:建立微信群,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协助其制订健康行为计划,并由患者家属敦促其执行情况;每2 周给予1 次电话访问,时间为10~15 min,加强患者遵医行为。连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希望水平 干预前、干预3 个月时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8]评估,包括积极态度(4 个条目)、采取积极的行动(4 个条目)、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4 个条目)3 个维度,共12 个条目,采用1~4 分计分法,每个维度分值为4~16 分,总分为12~48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 系数为0.850,重测效度为0.870。

1.3.2 癌因性疲乏 干预前、干预3 个月时采用中文版癌因性疲乏量表(cancer-related fatigue,CRF)[9]评定,包括躯体疲乏(7 个条目)、认知疲乏(4 个条目)、情感疲乏(4 个条目),共15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 分计分法,每个维度分值分别为0~28 分、0~16 分、0~16 分,总分为0~6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越重。该量表Cronbach’sα 系数为0.821,重测效度为0.864。

1.3.3 遵医行为依从性 干预3 个月时参照贺徐琳等[10]设计的遵医行为依从性量表,结合胃癌化疗患者实际情况,自制遵医行为依从性量表,包括用药、饮食、锻炼、定期复诊4 个内容,采用0~4 分评分法,0 分为不依从,4 分为完全依从,总分为16 分。低水平:得分<总分值1/3;中等水平:得分为总分值1/3~2/3;高等水平:得分>总分值2/3。该量表Cronbach’sα 系数为0.814,重测效度为0.82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HHI 各维度及总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比较[分,M(P25,P75)]

2.2 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比较

干预后,两组CRF 各维度及总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比较[分,M(P25,P75)]

2.3 两组遵医行为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遵医行为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KAP 理论是一种认知模式,包括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三个部分,其中知识是形成信念与行为的基础,信念是改变行为的动力。研究表明,KAP 理论模式是目前健康教育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之一[11-12]。王燕等[13]将该理论运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发现其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而对于胃癌化疗患者来说,化疗可增加患者心理应激,降低遵医行为水平,直接影响化疗效果[14]。故将KAP 理论模式运用于胃癌化疗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给予患者良好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其遵医行为,改善不良情绪[15]。赵海艳等[16]将KAP 理论模式与连续性护理相结合发现,该护理方案可提高临床干预效果。

化疗属于一种应激事件,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增加心理痛苦,降低治疗信心,可影响预后[17]。本研究结果显示,KAP 理论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胃癌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降低癌因性疲乏。KAP 理论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疾病知识宣教,帮助和指导患者掌握胃癌的相关知识,可提高治疗信念,不断纠正自身错误行为;且通过信念培养来降低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充满希望[18-19]。同时该护理模式中将相关护理措施延续至院外,对患者实施连续性、综合性和计划性的护理干预,形成一系列针对胃癌化疗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体系,可增强建立健康行为的态度和信念,产生有利于康复的行为,增加其希望水平,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20-21]。

化疗作为一个重要的躯体和心理上的应激源,可诱发或加重患者心理痛苦,促使其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导致遵医行为水平降低[22]。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KAP 理论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胃癌化疗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KAP 理论模式可更好地强化患者对疾病与化疗的相关认知,培养患者的健康理念,促使其心理及行为逐步改变,降低患者抵触情绪,主动接受干预与治疗[23-25]。同时,延续性护理与KAP 理论模式相结合可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其健康行为执行情况,提升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其遵医行为[26-27]。

综上所述,基于KAP 理论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胃癌化疗患者希望水平,降低癌因性疲乏,并提高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