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芝 徐伟丽 张玉生 徐昀鑫 王 征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0 引言

高模量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高比刚度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各类航天器结构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1-3]。碳纤维复合材料支架类产品也越来越多地替代金属材质支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结构效率。随着航天器功能需求的不断发展,支架的尺寸不断变大,结构型面也日益复杂,对成型技术及其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外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支架类产品的成型工艺多有报道,但对于大尺寸复合材料筒状支架成型技术鲜有研究。马亚磊[4]等采取手工糊制、真空袋-热压罐法制备了一种单侧带法兰的小型支架结构,产品满足设计指标。杨坚等[5]采用RTM 成型技术,实现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用复合材料支架的制造,产品力学性能优异。蒋贵刚等[6]采用刚性阳模与膨胀橡胶阴模组合式的模具方案,通过真空袋-热压罐的成型方法,完成了一种多型面复合材料支架的制备,产品尺寸、含胶量均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

本文针对一种大尺寸复合材料筒状支架,根据其产品技术指标,从模具设计、铺层工艺设计、成型压力保证等影响产品成型质量的工艺环节进行分析,制定了成型工艺方案。综合采用分块组合金属阴模以满足产品外表面形位高精度要求,对环向铺层设置错位对接缝,用以兼顾铺层成型密实及产品力学性能。针对支架复杂“凹凸”特征,创新性采用“梯度循环加压法”,较好地平衡铺层加压排气与排气流胶之间的矛盾。通过成型实物验证了以上措施的有效性,对同类结构产品的高可靠性制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原材料

环氧树脂:648,上海树脂厂;碳纤维:M55JB,6K,日本东丽。

预浸料:自制;单层厚度0.125 mm,树脂含量35%,固化制度:165 ℃固化2 h。

2 产品结构特点及技术指标

产品为直径约900 mm,高度约250 mm双侧带法兰的筒状结构,等壁厚5 mm,筒体柱段从一侧圆形截面到另一侧多边形截面渐变,双侧法兰形成安装面,具有安装接口。筒体柱段与两侧法兰安装面过渡拐角处有多个“凸起”及“凹陷”特征,型面不规则。其结构示意图见图1。

支架主要技术指标为:

(1)双侧法兰为安装面,平面度要求≤0.1 mm,平行度要求≤0.1 mm;

(2)产品外表面为装配面,型面尺寸要求较高,要求平整光滑;

(3)产品成型质量满足GJB2895—1997 A 级要求。

3 工艺设计

3.1 制造工艺难点

(1)支架壁厚,铺层多且构型复杂,如何保证铺层密实是难点;

(2)支架尺寸大、含双侧法兰,模具多向加压方案复杂、筒体型面整体感压到位困难,控制精度要求高;

(3)筒体柱段与两侧法兰安装面拐角处“凸起”“凹陷”特征,容易加压不到位致使层间气体无法排出,产生“憋气”,导致产品产生疏松甚至分层等缺陷。

3.2 工艺方案

根据支架结构特点、指标要求及工艺难点,选用阴模-真空袋-热压罐成型工艺系统技术。支架成型工艺流程见图2。

设计组合式金属阴模,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铺层时设计合理的纤维断开方式,对接缝错位铺叠,逐层阶梯过渡,铺层过程需设置多次预压;铺层完成后在支架两侧法兰面额外铺覆工艺层。最后封真空袋抽真空,热压罐加压固化。固化脱模后,机加支架的上下法兰安装面工艺层,保证平面度与平行度指标,然后机加安装接口。

3.2.1 模具设计

根据支架外表面型面精度高指标要求,设计阴模,使支架外表面为贴模面。综合考虑加工、操作性、成本等因素,选用铝合金材质。

考虑到支架为两侧带法兰的筒状结构,为保证产品成型后可顺利脱模,设计可拆卸的分块组合模具:将模具分为四块,装配一体后形成产品成型面,且成型面采用组合加工方式保证尺寸精度要求。分块模具之间用定位销定位,用以保证模具复装时型面的精度。模具示意图见图3。

由于支架尺寸较大,固化温度165 ℃,与常温温差较大,为更好地保证产品尺寸,模具设计需要考虑热膨胀补偿。按照铝合金材料热线膨胀系数23.6×10-6K-1,模具的热线膨胀率计算公式如下:

α=23.6×10-6×△T

式中,α是热线膨胀率,△T是固化温度与室温之差。

铝合金模具设计时需要根据此系数将模具模型进行缩放,缩放系数为(1-α),即0.996 7,修正后的模型作为模具加工的基准模型。

3.2.2 铺层工艺设计

预浸料铺层角度为[0°/±45°/90°]5s。铺层时以支架柱段高度方向为纤维铺覆的0°方向,其他铺层角度以0°方向为基准。铺层时要求纤维从支架柱段到法兰保持连续,不允许断开,用以保证产品的力学性能。

另外,由于产品是筒状结构,且为阴模成型,加热时模具会发生热膨胀,使铺层有脱离模具悬空欠压的趋势,同时固化加压时产品90°方向(即支架柱段周向)的连续纤维铺层受拉而强力抵抗外压,容易导致铺层与模具无法压紧的情况。因此,综合权衡铺层对设计性能和工艺方法的影响,将90°周向铺层一分为二,同一90°层对接且各90°层对拼缝错开,纤维对接而不搭接,层间断点错开且每层断点呈阶梯状排列,避免应力集中。

产品上下表面平面度要求较高,且产品厚度及尺寸较大,仅仅依靠模具及成型外压无法直接满足平面度等指标要求,因此铺层时在上下法兰表面铺覆工艺层,固化后通过机加方式,保证平面度、平行度要求,同时保证产品的力学性能。

由于产品厚度大,铺覆层数较多,为保证纤维层间紧实,铺层时每10层进行一次预压。

3.2.3 成型压力制度设计

复合材料产品固化时的压力大小、加压方式、加压温度以及加压时机等压力制度,对产品的固化质量有决定性影响。

产品铺层完成后进行封装、抽真空加压,然后进热压罐升温固化。由于产品是阴模成型,加热时模具会发生热膨胀,在产品达到固化温度前,模具已经发生一定的膨胀。同时产品壁厚大,相比小厚度的铺层,纤维自身伸展能力较差,成型过程中仅仅依靠真空袋的压力无法使产品与模具很好地贴合,必须增加合适的外压。

同时由于产品形状不规则,筒体与两侧法兰连接处的拐角存在很多“凹凸”,固化过程中排气困难,局部容易“憋气”,而且不规则的产品型面对应模具设计时难以设置透气通道,加剧了缺陷风险。为解决这一难题,采用了梯度循环加压法,即在模具温度达到80 ℃、树脂可流动状态时,对产品施加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循环外压,最大压力0.3 MPa,循环两次,这样可以使产品局部铺层裹挟气体更容易随着树脂的流动而排出,从而避免持续高压使产品拐角“凹凸”处产生“憋气”而导致局部表面纤维未压实、贫胶、分层等缺陷,同时也有助于产品整体与模具贴合紧密,有效地保证产品成型质量。

80 ℃梯度循环加压结束后,模具继续升温,外压也相应增大,待模具温度达到树脂的凝胶温度125 ℃时,产品需加压到最大压力0.7 MPa,保温30 min,使产品铺层充分密实。

最后,保持最大压力0.7 MPa 不变,模具温度升温到165 ℃后,保温2 h固化,产品固化完全。产品固化时的温度-压力曲线示意具体见图4。

3.2.4 产品脱模工艺

由于产品为阴模成型,为避免降温时模具收缩,挤压并损伤产品,对产品采用了热脱模工艺,即在100 ℃热脱模。

4 产品性能

4.1 产品成型质量

最终成型的复合材料筒状支架表面光滑、平整、无褶皱,产品拐角处的凹凸特征清晰、尺寸准确,未出现分层等缺陷。经超声无损探伤,产品内部质量良好,符合GJB2895—1997A 质量要求。经采用重量法计算,产品的含胶量满足(31%±2%)要求。产品表观见图5、图6。

4.2 产品成型精度

经检测,成型后的产品各项尺寸精度都满足设计要求。产品厚度偏差不超过理论厚度的±5%。产品上下面的平面度实测结果分别为0.08、0.06 mm,上下表面平行度实测结果为0.08 mm,满足设计指标中上下面的平行度≤0.1 mm 的要求。产品各零件试装后与产品型面贴合良好,满足设计要求。表明该产品的工艺方案适用于该支架的成型,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方案的合理性。

以上结果表明:针对该支架产品采用的模具方案、铺层工艺方案、压力-温度制度等系统技术较为科学、合理,特别是压力-温度制度中梯度循环加压方法,较好地平衡了加压排气与排气流胶之间的矛盾,使得产品成型质量、固化含胶量均满足了产品设计指标。

5 结论

针对航天器用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带双侧法兰、复杂筒形支架产品,开展了成型工艺技术研究,针对性制定了合理的模具方案、铺层工艺方案、压力-温度制度等系统工艺,完成了实物研制,很好地保证了产品成型表观及内部质量、尺寸精度等性能指标。主要技术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分块组合模具阴模成型,通过热膨胀率计算对模具进行尺寸补偿设计,可以有效地保证热固化后产品尺寸及外观质量。

(2)筒形支架90°周向铺层分段、铺层对接缝错位铺叠,阶梯布置,可以有效解决90°纤维铺层伸展受束缚、无法匹配成型过程受热膨胀的金属阴模,从而导致产品成型缺陷的问题。

(3)通过“梯度循环加压法”可以有效解决产品“凹凸”复杂特征在固化过程中容易“憋气”的问题,较好地平衡了加压排气与排气流胶之间的矛盾,使得产品成型质量、固化含胶量等得到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