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琼 祁云香 常红娟

【摘要】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脏病常见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层面都有着深远影响。近年来,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取得了显着进展。患者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仅与个体心理特征有关,也受到治疗相关因素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包括疾病认知、心理灵活性、社会支持、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等。在干预方面,心理干预、教育计划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被证明能够积极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关键因素及潜在的干预措施,并深入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评估特定干预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希望水平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血液透析 ; 希望水平 ; 影响因素 ;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1.0134.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1.044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主要依赖的治疗手段之一[1]。虽然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延长生命,但长期治疗过程中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还会加重疾病及家庭负担,产生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预后及生存质量。有的患者甚至因此终止透析,放弃生存机会。积极的心态对于持续的积极影响、患者康复、预后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作用。由于长期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复杂的并发症、身心状态的变化、沉重的经济负担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负面的心理问题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善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是临床医护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旨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现作如下综述。

1 希望的概念

希望的概念具有多重定义,凸显了其丰富且多层次的内涵。在医学领域,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中,希望水平被视为心理健康和康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就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希望水平涉及其对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未来展望的期待,较高的希望水平通常与更强的应对能力、积极的心态及更好的适应能力紧密相连[2]。当透析患者拥有较高的希望水平时,他们更有可能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积极的希望态度有助于减轻负面情绪,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此外,拥有较高希望水平的患者往往对自身的能力和掌控感更有自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进一步促进积极的康复体验。激发希望水平的提升还可能鼓励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他们可能更愿意遵医嘱,积极投入康复计划,并坚定不移地追求个人康复目标。这种积极参与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提升治疗效果,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和整体幸福感。

2 透析希望水平测量工具

希望水平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内在情感状态的工具,其反映了个人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和信心水平。在心理学和医疗实践中,希望水平量表被广泛应用于测量个体在面对困难、挑战及逆境时的情感调适能力。常见的希望水平量表有以下几种:①希望量表(HS)最早由Gottschalk等人于1974年研发,是最早用于评估个体希望水平的工具,为日后希望水平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②米勒希望量表(MHS)由Miller等人于1988年编制,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主要用于评估健康成年人的希望水平。③诺式希望量表(NHS)是由Nowotny于1989年开发,涵盖信心、积极参与、内在力量、精神信仰、人际关系以及未来可能性等六个维度,主要应用于测量健康成年人、癌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希望水平。④Herth希望量表(HHI)最早由Herth于1992年设计,该量表旨在反映希望构建的多维性,因此具备更准确的概念和更高的一致性,HHI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及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等三个维度,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护理领域使用最广泛的量表之一。这些希望量表的使用有助于了解个体的情感状态、逆境应对能力及积极的心态。无论是临床诊断还是探索研究,希望量表均为评估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 透析希望水平研究现状

研究显示,处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希望感呈中等水平[3]。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保持希望感对于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4]。除了在情感调适方面发挥作用外,希望感还在应对生活挑战时提供情感支持,研究进一步发现,希望感对透析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目标及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提升治疗遵从性和生活质量[5]。积极的希望感能够增强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心,鼓励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6]。国内方面,广泛的研究已经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感领域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引入希望概念并开始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入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感普遍处于中高水平,其受年龄、透析时长、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7]。通过心理干预、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采纳积极应对方式等干预措施,可以显着提升患者的希望感和心理健康水平。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感在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今国内研究在希望感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上也取得了显着的进展。

4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因素

4.1 自身内部因素

4.1.1 人口学相关因素 有研究指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受到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及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社会学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8]。其中,婚姻状况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重要因素,离异或丧偶患者相对于其他婚姻状态的患者,其希望水平较低[9]。另一方面,文化程度也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健康知识,通常对疾病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从而增强治疗依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感。此外,经济状况也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中扮演着一定角色,家庭经济收入作为维持治疗和生活的来源,也支撑着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具备较好经济状况的患者通常承受较轻的经济负担,这有助于减轻与疾病相关的心理压力[8]。

4.1.2 疾病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透析时间也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得分差异的主要因素,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肾脏内分泌功能,以至于产生贫血、营养不良等现象,加重身体负担。而且长期的治疗会增加患者治疗费用,高额的医疗费用会使患者滋生愧疚感,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10]。透析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加重身体的不适感,并使其面临更多的挑战。此外,透析时间的延长可能使患者感到时间压力和紧张,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希望感。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感产生影响。不同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对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患者面临高额的医疗费用,可能会感到经济上的拮据[11]。这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虑和担忧,进而影响其治疗信心。相反,如果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医疗费用支持,其可能会更有信心面对治疗挑战,从而提高希望感。

4.1.3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涵盖了患者在治疗和生活方面做出的自主决策和行为,以维持其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能力[12]。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可能对患者的希望感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患者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积极寻求适当的信息和支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这种积极的自我管理态度可能会增强患者的希望感,因为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管理疾病和治疗。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患者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可能在面对治疗计划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可能缺乏足够的信息和知识来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无力和无助,从而降低其希望感。因此,通过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改善希望感,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4.1.4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指的是患者面对生活中压力和挑战时所采取的心理和情感应对策略,其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情感状态和希望感。积极的应对方式,如寻求社会支持、积极解决问题、接受情绪、保持乐观态度等,通常与更高的希望水平相关联[13]。当患者能够积极应对透析治疗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其更有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其希望感。积极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使患者更能适应透析治疗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回避问题、否认情绪、自我责备等,可能会削弱患者的希望感。当患者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来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压力和困难时,其可能会感到无助和绝望,降低其希望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还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如焦虑和抑郁,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医疗团队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教授其更好地应对治疗中的困难和情绪波动。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教育,有助于激发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的动力。

4.1.5 心理压力 研究报告显示,20%~50%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有焦虑,近60%的患者存在抑郁状态,焦虑和抑郁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主要因素[14]。这两种心理状态往往与患者在面对透析治疗和疾病挑战时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焦虑常伴随着对未来的担忧和紧张,而抑郁则表现为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等症状。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即希望水平越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低。这意味着当患者拥有积极的希望感时,其更能够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不适,从而减轻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负担。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感调适能力,从而提升希望感,更好地应对透析治疗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挑战。

4.2 外部因素

4.2.1 社会支持 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社会支持方面呈现出中等水平,当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丰富,其希望水平越高,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呈现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联主要表现在社会支持能够让个体感到被关心,从而减轻心理上的绝望感,进而增强个体对未来的希望[15]。此外,广泛的社会联系还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所需的信息,强化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缓解压力事件的影响;相反,有限的社会支持及负面事件或应激对患者的希望产生消极影响,对于这类患者而言,血液透析可能成为威胁其希望水平的内在因素,而来自外界的社会支持则填补了这一内在资源的不足之处[16]。

4.2.2 家庭功能 家庭的支持和稳定性与患者的希望水平密切相关[17]。家庭成员的理解、关心及支持能够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负担和挑战时的心理压力。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安全感时,其更有可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困难,并维持高水平的希望。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个体的希望水平。首先,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能够增强患者的情感调适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情绪波动。其次,家庭的稳定和凝聚力有助于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从而降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此外,家庭的支持还能为患者提供实际的帮助,如照料和日常生活的支持,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负担。因此为减轻患者负担,增加康复希望,应动态掌握患者负担感受和希望现状,多提供积极信息,加强心理干预,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暗示患者要保持希望,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对自己充满信心。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预措施

5.1 正念减压疗法 正念减压疗法通过培养患者的正念,即意识地关注当下的经验,帮助患者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18]。通过正念练习,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方式,有效改善心理应激反应,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增强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身心健康的提升[19]。

5.2 格林模式 格林模式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患者能够更积极地应对挑战,增强希望感[20]。通过为血液透析患者加强沟通,进而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血液透析患者改善情绪,使患者适应并接受疾病后的角色,以便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5.3 尊严疗法 尊严疗法注重患者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情感[21]。社会尊严因素包括隐私界限、社会支持、照护要旨、他人负担等。通过强调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尊严疗法可以增强患者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和希望。作为一种崭新的心理疗法,给患者提供敞开心扉、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患者回顾自己的一生,将精神财富留给自己爱的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增强生存意愿,尊严度过余生。

5.4 治疗性沟通 有效的治疗性沟通可以帮助患者表达内心情感,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获得支持和理解。研究表明,通过与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的沟通,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提高希望水平[22]。医务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思考,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努力理解患者的态度的合理性,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是沟通成功的基础,对患者担心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并给予积极乐观的答复,要积极引导患者与医护人员合作,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5.5 团体心理干预 参与心理支持团体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共鸣,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23]。在团体环境中,患者可以从他人的鼓励和支持中获得希望的能量。团体心理干预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成员间的人际交往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彼此进行交往、相互作用,从而不断探讨自我,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以改善个体的适应情况,并加快其身心发展进程。

6 小结与展望

在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受到诸多包括但不限于人口社会学、疾病、焦虑和抑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患者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身体症状到心理应激,都需要积极的心理资源来应对。希望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对于帮助患者克服疾病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至关重要。虽然正念减压疗法、格林模式、尊严疗法、治疗性沟通及团体心理干预等方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希望水平。然而,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特别关注那些可能面临心理压力的患者,例如离异或丧偶、经济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希望水平变化趋势,以便提供连续、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持续地提升其希望水平。在未来,理解希望的重要性、应用希望理论,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是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作为护理工作者的新目标和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菊, 李建兰, 高爱民. 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流行病学现况[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21): 160-162.

[2]余伟, 王延海, 赵雷. ADOPT干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 31(9): 1353-1358.

[3]王丽萍, 段晓佳, 杨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的研究进展[J].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 30(2): 33-37.

[4]ALSHRAIFEEN A, AL-RAWASHDEH S, HERTH K,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p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J]. Br J Nurs, 2020, 29(21): 1260-1265.

[5]李艳艳, 单岩, 杜理平, 等. 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对血液透析病人疾病感知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9, 33(16): 2741-2744.

[6]SABOURI F, RAMBOD M, KHADEMIAN Z. The effect of positive thinking training on hope and adherence to treatment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psychology, 2023, 11(1): 6.

[7]胡鑫玲, 张翀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抑郁、希望的关系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19(2): 113-115.

[8]高文婷, 刘敏, 李金芳. CKD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决策困境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 20(21): 3238-3240.

[9]梁颖, 侯诗箐, 付群英.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担与希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 2020, 46(6): 715-718.

[10]罗娜, 丁淑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验性回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血液净化, 2023, 22(5): 392-395.

[11]陈璐, 黄燕, 刘春延.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 2023, 21(28): 3993-3995.

[12]李林, 季梅丽, 陈玉红. "新媒体"综合健康干预模式对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7): 3296-3299.

[13]陶承慧,李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现状研究[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 20(2): 121-124.

[14]李丽, 朱桂萍, 贾西姣, 等. 集体心理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疲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29 (7) : 1037-1041.

[15]庄青.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正念水平与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 中外医学研究, 2023, 21(21): 168-172.

[16]徐秀芳, 田昌琴, 俞琦,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2, 41(4): 387-389.

[17]刘忆, 孙金英. 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尊水平、应对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1): 200-202.

[18]陈玲玲, 詹淼淋, 张红红. 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的正念减压疗法对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 36(21): 3765-3767, 3750.

[19]孙娟, 袁春梅, 孙金玉, 等. 正念减压疗法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 39(12): 881-887.

[20]钟亮, 曾玉春, 汤学宇, 等. 格林模式干预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遵医行为、健康认知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 24(2): 128-131.

[21]许宝惠, 李凤侠, 孙丽, 等. 国内外患者尊严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 2021, 42(23): 30-34.

[22]王培莉, 施素华, 林巧红, 等. 治疗性沟通系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0, 34(9): 1561-1565.

[23]许冰冰.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 41(18): 3326-3329.

作者简介:闫玉琼,2018级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

通信作者:常红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E-mail:changhj08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