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成

(滨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滨海 224500)

腹股沟疝气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以腹股沟区出现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患病后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医治,否则会导致其周围组织受到压迫而产生多种急性炎症反应,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现阶段临床最为常见的医治手段为手术治疗,其中以疝修补术最为常见,该方式具有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复发率低、疼痛轻等优势,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2-3]。疝修补术主要包括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及填充式疝修补术,不同方法所产生的诊疗效果存在一定区别,后者虽具有较好的网片相容性,且手术操作过程比较简单,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局部炎症反应或他并发症[4]。前者手术操作更加方便,其网片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因此对加快患者康复、控制病情复发有积极作用[5-6]。基于此,本研究以6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滨海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均为男性)。常规组患者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59.71±2.94)岁;直疝2例,斜疝2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59.68±2.88)岁;直疝3例,斜疝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滨海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腹股沟疝外科学》[7]中腹股沟疝气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手术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麻醉生效后,确定手术部位并逐层切开皮肤;在腹外斜肌腱膜对精索进行分离,并沿其下端将疝囊游离,使之与耻骨结节相距2 cm;沿其上端游离到腹膜外脂肪部位,将疝囊颈周围实施高位结扎,在精索中取一平片并平铺,确保其下端同肌腱膜组织缝合;上端通过精索,经间断缝合后确认手术成功并关闭切口。

研究组患者接受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合病情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建立手术切口,使腹股沟管组织充分暴露。若患者疝环口相对较小,则在治疗时直接将其还纳即可,并在完成后以网塞置入其中,确保腹横筋膜及外瓣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通过连续缝合的方式进行固定,最终将疝环关闭;提起精索并置入平片,平铺后完成手术治疗;若患者疝囊相对较大,则在治疗时可将其进行横断,并分离至具体疝囊颈3~5 cm位置,先将伞状填充物尖端、成型后的疝囊缝合1针,然后将填充物同环口处填入,确保疝环口边缘与填充物底部能够处于同一水平状态,在进行6~8针的缝合固定后,进行平片的放置,其方法与疝环口相对较小的患者一致。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较多渗血或创面相对较大,则可将以多孔硅胶管放置在补片之前,并通过负压引流的方式进行改善。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②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半年随访未复发,各项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治疗后半年随访未复发,各项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为有效;治疗后半年随访各项症状未见改善,或有症状加重的情况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局部异物、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④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利用离心机(江苏克莱斯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LB-3000)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获取上层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分析,前者采用t检验,用(±s)表示,后者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用[例(%)]表示。以检验结果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研究组 30 28.25±3.98 39.89±3.27 3.19±1.01常规组 30 42.18±4.07 46.81±4.55 5.52±1.30 t值 -13.403 -6.764 -7.752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上升,而研究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白介素-6(ng/L) C反应蛋白(mg/L) 肿瘤坏死因子-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8.28±1.33 18.34±1.09* 2.33±0.51 12.49±0.89* 21.25±3.33 30.17±5.46*常规组 30 8.32±1.40 25.54±3.65* 2.15±0.33 18.46±0.71* 21.30±2.48 37.51±4.49*t值 -0.113 -10.352 1.623 -28.721 -0.066 -5.687 P值 0.910 0.000 0.110 0.000 0.948 0.000

3 讨论

腹股沟疝气在临床中多发生在中老年男性患者群体中,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腹壁肌肉松弛、腹内压力异常升高等。老年患者机体腹壁比较薄弱,且会有严重的肌肉萎缩,血管、精索等易从腹股沟处通过,进而诱发疾病[8];此外,由于老年男性患者易发生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会增高患者腹内压力,进一步为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现阶段手术治疗是最为常见的腹股沟疝气治疗手段,但修补方式的不同也将导致最终效果的差异。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方便、高效等多种优势[9-10]。该手术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数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最早使用的类型,该方法同样操作比较简单,其具有较好的网片相容性,但治疗后一些患者易出现局部炎症反应[11-12]。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操作更加简便,其置入的补片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从一定程度缓解因手术所致的局部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13-15]。

综上所述,接受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相对较少,炎症反应相对较轻,这种手术方式可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