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姜蓉蓉

杨慧莹的个人公众号名称是“小小溪”,谈及命名缘由,她说,她很喜欢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在语文教育这片天地里,她希望自己永远如小溪流一样向着心中的那片海奔流。在这一过程中,书籍给了她奔腾不息的无穷力量。

在宁谧的田野里静静流淌

走上每天与书相伴的路,源于20多年前她上中师时的一段经历。那是刚刚入学后的一天晚上,宿舍里的同学谈论起了读过的书。来自市区的同学滔滔不绝地谈着《红楼梦》,她痴痴地听着,插不上话,因为来自偏远小村的她,连这样的名着也没有读过。那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将来当了老师也要带着孩子们读,不让他们再有自己这样的经历。

毕业后,她回到了自己初中时就读的学校教语文,学校旁边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她这条“小溪流”开始在这里静静流淌。“教书加读书”式的生活开始了,那时很少到县城,买书不便,她就把学校小小的图书室里值得看的书都看了一遍。但是总觉得太不解渴了,尤其当自己在教育教学上遇到了难题时,她渴望读到更多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帮助的书籍,让自己生命的小溪流淌得更欢快些。可是,县城的书店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书,学校的图书室里更没有。于是每次有机会去市里,她都要到新华书店、图书馆,从300元的月工资里拿出一部分买书。

后来,家搬到了县城,能够网购了,她觉得自己奔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有关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书,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等各类书,接连放上她的案头。她以微信公众号、唐山市“名师引领中小学阅读行动”网站等为平台,分享“我的读书随笔”“和我一起读课标”“统编教材使用答疑”等系列读书成果,这一写就是20多万字。边读书边写作,用读书所获来指导教学,她想要去远方的意愿清晰起来,坚定起来。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中有一句话她特别喜欢:“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她常想:我的学生、我的同事,明明身边有这么富饶的金矿,却不去采掘;明明身边有这么美丽的风景,却不去欣赏,岂不辜负了生命?自己向着大海奔流还不够,她还要让学生和自己一样,对远方有所期许,让同事们和自己一样欢唱着,奔向远方。

与更多的小溪流汇合凝聚

十几年前,当名着阅读还未纳入河北省中考内容,未引起师生普遍认同时,杨慧莹就坚持在班级中开展阅读行动。每个学期她都向学生推荐一批好书,甚至开列分性别、分类型的书单供学生自由选择。那时,农村孩子没有什么途径买书,她就把自己的书搬到课堂。有些书被学生传阅丢了,她也不烦恼,因为她喜欢这样丢书,想到这本书可能会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世界的门,她就觉得这书丢得值得。

她带着学生开展阅读展示活动,每个寒暑假开学初的前三天,都是孩子们的读书节,她让每个孩子都上台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还别出心裁地选出一部分学生组成“专家评审团”,评出“读书之星”。她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自费买书为学生发奖。书是针对学生特点“量身”买的,上面洋洋洒洒的赠言也是她为学生“私人定制”并亲手书写的。带了两年的班,80%的同学都得到了她的赠书。

被借调到乐亭县教育局做教研员后,教育局实施“新阅读工程”,她面向全县初中生策划并组织“我是少年讲书人”活动。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书,以“讲书”的形式向同学推介。经过海选、校级初赛、县级决赛三个层次的比赛,决出全县“十强”选手。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走入阅读世界,喜欢上了阅读。

作为河北省名师田贺书工作室成员,杨慧莹还在田老师指导下,以公众号为平台引领学生阅读。她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以母子对话、有声小剧场等形式引领《朝花夕拾》的阅读,发布导读;她设计并发起“一起读书吧”阅读活动,与学生共读《骆驼祥子》,设计聊聊祥子的爱情、聊聊祥子的悲剧、聊聊那些“如果”等系列活动;她设计“和杨老师一起读《傅雷家书》”活动,与学生一起读书。这些活动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关注,她以微信群、公众号为平台为学生解决疑难,写下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和答疑。

在她眼里,孩子们如一条条更小的溪流,他们通过读书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而对远方有所期许,才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那片海,是溪流期盼的远方

杨慧莹深知,自己的影响力终究有限,对学生更直接的影响来自教师,而且,她也希望更多教师像自己一样通过读书成长,获得更深刻、更长久的职业幸福感。

唐山市教育局自2015年持续开展“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她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一起引领。线上,建立工作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线下,带领七位教师组建了教师阅读共同体,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随笔,并进行交流。他们共读了《静悄悄的革命》《此生未完成》《名作细读》《亲爱的安德烈》《活出全新的自己》等诸多好书。

后来,她在全县教师中开展阅读行动以扩大影响范围,寒假中带动了一批教师每天在微信群中进行读书打卡、分享读书批注、进行诗歌及散文诵读等活动。她还把经过自己批注的书赠给爱读书的同行们,让好书成为爱书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把教材读精、读透。为了使更多的教师读好统编教材、用好统编教材,她带着几位教师精读教材,关注学生读书时的真问题,认真为学生答疑解惑,并以此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几年来,她带的教师团队写答疑稿200多篇,其中40余篇在《初中生周报》发表。

当看到学生提出那些连自己也想不明白的问题时,看到教师们在学生的促进下更努力地读书时,杨慧莹真正感受到读书给师生带来的思维飞跃、精神成长,以及生命面貌的改变。她常暗自感叹:在教育这片原野之上,和师生共同读书、共同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远方不远,未来可期。她相信,无数条小溪流汇合在一起,日夜不息地奔涌,就改变了教育生态,总有一天,他们会奔涌至海,看到更多的生命所汇集成的波澜壮阔。

那片海,是他们共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