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娟

作者单位:31000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Dieulafoy病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是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其特点是突发性、间隙性、反复发作,出血凶猛,病死率高。内镜检查是其首选诊断手段,内镜下止血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本院近期收治的Dieulafoy病,其临床特点、诊疗过程等情况,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提高Dieulafoy病的首次内镜确诊率。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因“呕血黑便1周”于2017年5月22急诊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黑便,具体量不详;6d前呕血1次,少量鲜红色血液;5d前再次呕血,鲜红色,量多,具体量不详,均未重视、诊治。4d前患者因头晕、乏力明显来本院急诊就诊,考虑“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提示:胃体中部溃疡 A2期、胃体下部溃疡Forrest IIa A1期。予抑酸、护胃等对症治疗。7h前患者突发上腹胀痛,再次呕出鲜血约1000ml,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2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 76/42mmHg。贫血貌,四肢湿冷。巩膜、皮肤无黄染。腹平软,未见腹壁曲张静脉、胃肠型、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8~9次/min。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54g/L,肝功能:总蛋白 27.6g/L,白蛋白 14.5g/L,肾功能、凝血谱无异常。2017年5月19 胃镜:胃体中部溃疡A2期、胃体下部溃疡Forrest IIa A1期。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当即予开放静脉通路,予输血、快速扩容补液、抑酸护胃、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予行急诊胃镜见:胃腔内巨大暗红色血凝块、大量鲜血,胃体中部后壁见一直径约3mm黏膜破损,中央有喷射性、搏动性出血,予2枚小钛夹夹闭出血动脉,并冲洗病灶,20min后观察创面未见渗血,其他部位无出血予退镜。术后予输血、禁食、补液、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恢复一般情况可。术后5d,患者再次出现腹胀不适,随后解黑色稀便约250ml,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查体:体温:37.0℃,脉搏 10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80/50mmHg。 中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46g/L。立即予扩容、补液、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留置胃管见鲜红色引流液引出。行急诊胃镜检查:胃内见一血凝块,胃体中部后壁见2枚小钛夹,边缘可见一血凝块,疑似管残段,予以大钛夹1枚、小钛夹6枚夹闭血管,予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后,未见明显渗血,退镜。术后予患者禁食、补液、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恢复顺利,术后9d出院。出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Dieulafoy病。

2 讨论

Dieulafoy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即黏膜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1898年由法国医生Dieulafoy首次报道后命名[1]。上消化道出血中,本病约占0.2%~9.4%[2]。国外文献报道,本病发病年龄为20个月~90岁,平均53.9岁,以40~60岁多见,男:女约3.2:1[3]。国内文献报道Dieulafoy病患者的发病年龄11~83岁,平均年龄47.4岁,男女比例为3.8:1[4],与国外相当。

正常情况下供血动脉进入黏膜下以后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直径约0.1~0.2mm,而Dieulafoy病患者的血管则一直保持不变,直径约1~4mm左右,其直径为正常毛细血管10~20倍左右,即为恒径动脉[5]。该血管畸形多发生于贲门下方6cm范围内的小弯侧后壁[3,6],少数也可见于食管、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直肠等部位[6-11],甚至支气管[12]中亦可出现。Dieulafoy病起病急,突发呕血、黑便,病情凶险,常伴失血性休克,在内镜检查和治疗普及之前,病死率达80%[13]。其特点为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大出血,本病例中患者予钛夹暂时止血后,由于黏膜下恒径动脉较长,进一步行输血扩容等治疗后血压逐渐回升,使黏膜下恒径动脉充盈、压力随之升高,血流冲破止血钳致再次大出血。

Dieulafoy病首选的诊断方法是内镜检查。内镜下的主要特征为:(1)孤立性黏膜缺损或糜烂,直径多在2~5mm,周围无明显炎症。(2)黏膜缺损中央可见裸露血管,多伴有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3)裸露血管上也可有血痂覆盖。(4)出血间歇期病灶隐匿,有时仅可见黏膜表面小圆锥样隆起。Dieulafoy病的病灶较小,有时可能会难以发现病灶[3]。首次内镜检查的确诊率为35%~75%[14]。诊断过程中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血管畸形出血、胃底息肉及孤立性胃底静脉瘤、胃癌出血等相鉴别。另也可行超声内镜、血管造影、手术探查等方面明确诊断。超声内镜有助于提高出血间歇期Dieulafoy病的诊断,超声内镜下可见迂曲粗大的血管穿过肌层,走行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约2~4cm,或突出于缺损黏膜的表面[15]。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且不具备内镜诊治条件或内镜检查未发现时,可采用血管造影检查[3,16]。当内镜检查不能诊断或有效止血时,可考虑手术探查术[17]。内镜下治疗是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主要有:镜下注射止血、止血夹止血;电凝止血钳、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术、套扎治疗及其他方法[3]。在无内镜治疗条件或内镜治疗不成功时,可使用血管造影栓塞术[16],特别适用于内镜无法深达部位的Dieulafoy病患者。内科及内镜治疗均无法控制的出血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17]。也可行术中内镜,准确定位出血病灶,从而进一步止血。

本例患者即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呕血、黑便,伴失血性休克。首次胃镜检查中可见胃体下部后壁小溃疡灶伴血管断端显露,未进行内镜下治疗。3d后患者再发出血,内镜下可见胃体下部后壁裸露血管伴搏动性、喷射样出血,内镜下诊断明确。第一次内镜下止血术后患者暂时止血,后因输血扩容等治疗后,血压上升,术后5d患者再发出血,内镜下再次予多枚钛夹止血后方缓解。内镜下治疗对患者的损伤小,可重复操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