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卫民

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ll麻痹的预后分析

洪卫民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ll氏麻痹的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Bell麻痹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联合皮质类固醇以及B族维生素、针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及发病至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时间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3天内使用阿昔洛韦组、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组、未使用阿昔洛韦组,保持随访1年时间,收集临床资料。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分析三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统计,3天内使用阿昔洛韦组的完全康复率较其余两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Bell麻痹;阿昔洛韦;治疗;预后

Bell麻痹(Bell's palsy)也称为特发性面神经炎(Idiopathic facial palsy),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的面神经的疾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发病率为24/10万[1],本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完全恢复率为70%~95%[2]。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糖皮质类固醇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其有效性[2-3],2012年以来美国神经病学会(ANN)及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F)分别发布诊疗相关指南,均提出在急性期采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有明确的效果,并且在早期(发病72小时内)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有效,而大于72小时后联合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证据不明确[4],而目前国内治疗Bell麻痹常规的方法为应用皮质类固醇以及应用B族维生素、针灸等康复治疗,对是否联合抗病毒治疗及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仍存在争议[5-6],在临床工作中,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及发病到治疗的时间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故本课题组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设计前瞻性对照分组,随机收集神经内科及耳鼻咽喉门诊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在常规给予皮质类固醇、B族维生素以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及从起病到联合使用阿昔洛韦的时间不同进行分组,通过对比完全康复率以明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是否改善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课题组设计的前瞻性研究计划,三明市第一医院的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门诊收集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2例Bell麻痹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Bell麻痹患者诊断依据[1],并依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头颅MRI)排除吉兰-巴雷综合征、神经莱姆病、多颅神经炎、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脑膜炎、后颅窝肿瘤、脑桥部位血管病等其他可引起中枢性及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疾病,所有收入的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发病时间在2周之内),发病至到我院门诊前均未经过其他方式的治疗。因Tolosa-Hunter综合征有明确的抗病毒依据[3],故此类患者均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每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三明市第一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提供)。

根据以上标准,将发病在3天内及超过3天的患者分组,并随机分配是否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分组,入选的62位患者其中有2位因发病后在外院已经过不详治疗且无法明确治疗药物,故排除在最终数据统计之外。在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内)及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中分别有2位患者因失去随访,也排除在最终的数据统计之外,最后收集了58位患者临床资料进入数据统计。

最终入选58例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三组患者性别、患病侧别、发病年龄、首诊评估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预后的判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入组后每位患者在门诊进行登记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患病侧别),应用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HB)标准6级法进行分级,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面神经瘫痪的疾病。

预后标准完全康复是HB标准1级,记录恢复时间(月),如患者HB标准未达到1级并在坚持随访的3个月时间内没有再出现恢复的迹象即考虑不完全恢复。

治疗上所有患者均使用皮质类固醇强的松30 mg/d,连续5 d,此后15 mg/d,连续3 d,5 mg/d,连续2 d后停用,强的松总应用时间10 d。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两组均采用阿昔洛韦口服1.0 g/d,分为5次/d口服,连续7 d后停用。并常规应用地巴唑(每次10 mg,每日口服3次)改善循环治疗和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针灸理疗康复治疗,并予保护眼角膜、保持口腔卫生等对症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根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及发病至治疗时间不同分组临床资料对比(±s)(n)

表1 根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及发病至治疗时间不同分组临床资料对比(±s)(n)

性别 侧别男 女 左 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内) 14 7 7 7 7 36.61±17.63 3.87±1.52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后) 15 10 5 8 7 36.71±18.13 3.62±1.81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 29 13 16 15 14 36.18±16.93 3.58±1.61分组 例数 年龄(岁) 首诊时HB分级

表2 三组治疗效果对比(n)

表3 三组完全恢复者恢复时间对比(±s)

表3 三组完全恢复者恢复时间对比(±s)

注:tAB、P1代表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内)与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后)对比检验值;tAC、P2代表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内)与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对比检验值;tBC、P3代表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后)与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对比检验值。

恢复时间(个月)A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内) 2.37±1.38 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后) 3.31±1.57 C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 5.47±1.87 tAB=2.423 P1<0.05 tAC= 4.513 P2<0.01 tBC=2.101 P3<0.05分组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内)完全恢复率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后)和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恢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三组患者完全恢复者恢复时间对比

记录三组中完全恢复者(HB标准恢复达到1级)的恢复时间(月),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经过统计分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内)完全恢复者的恢复时间短于另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阿昔洛韦治疗组(3天后)与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Bell麻痹的病因未完全被阐明,有研究考虑该病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机制有关,病毒感染及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供应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后出现神经的缺血和水肿,而面神经管的管内结构局部压迫也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目前病理研究发现本病早期病理表现为神经水肿和髓鞘脱失,最严重的出现轴索变性[1-3],此变化目前可以通过肌电图检查进行区别[7]。

目前该病的治疗上有美国及英国的发布的相关指南支持采用递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且在国内的多项研究上也支持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有效性[6-7]。而抗病毒治疗上存在较多争议[5-8],近年来美国神经病学会(ANN)及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F)发布的诊疗均支持使用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对发病在3天以内的患者,但对发病3天以后的患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无明确结论,导致临床工作中对发病在3天以后就诊的患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无相关证据支持,本次研究集中在分别于发病的不同时期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进行前瞻性对比,以明确是联合治疗是否有效。

本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在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能增加完全恢复的机率,并且早期(发病3天内)治疗能明显缩短完全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而在发病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并不能增加完全恢复的几率。所以尽早应用阿昔洛韦可能是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手段。同时,本研究也发现,虽然在完全恢复率上推迟应用阿昔洛韦(3天后)与未应用者无

统计学差异,但在完全恢复者的恢复时间上更早(P<0.05),说明3天后联合应用阿昔洛韦仍可以提高面神经瘫痪恢复的速度,虽然对远期预后可能是无效的。推测造成这种延迟应用并不能使完全恢复率增加的机制可能在于病毒的自限性,推迟治疗病毒本身已经消亡而造成的神经损伤也已经无法避免。

根据既往的药理研究阿昔洛韦的抗病毒机制是病毒酶将阿昔洛韦转化成阿昔洛韦磷酸盐,而阿昔洛韦磷酸盐通过竞争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进入并终止延长的病毒DNA链以及灭活病毒DNA聚合酶中止病毒DNA复制从而导致病毒死亡[9]。而关于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不良反应,根据既往报道存在关节疼痛、腹泻、头痛、晕眩等[9-10],但本研究未发现有明确相关的不良反应,考虑该药物口服给药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与药物剂量有关[10],常规用药不良反应少见。

本研究患者例数较少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倚,扩大样本量后在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是否会影响远期预后仍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统计分析。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对起病3天内的Bell麻痹的完全恢复有效,且加快恢复速度,而在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仅可能增加恢复速度,但在预后上与未应用组无差异。这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尽早使用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超过72小时后应用可能是没有必要的。

[1] 饶明利,吴江,贾建平. 3版.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2-133.

[2] GF Volk,C Klingner,M Finkensieper,et al. Prognostication of recovery time after 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J Open,2013,3(6):e003007.

[3] McCaul JA,Cascarini L,Godden D,et al. Evidence based management of Bell's palsy[J].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4,52(5):387-391.

[4] Kang HM,Jung SY,Byun JY,et al. Steroid plus antiviral treatment for Bell's palsy[J]. J Intern Med,2015,277(5):532-539.

[5] 周春林,夏和平. 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34例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697-2698.

[6] 连省斌. 针灸联合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88-90.

[7] 林枫,洪卫民,刘玮. Bell’s麻痹预后因素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5,39(10):1157-1158.

[8] de Almeida JR,Guyatt GH,Sud S,et al. Management of Bell pals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4,186(12):917-922.

[9] Kawamura K,Hayakawa J,Akahoshi Y,et al. Low-dose acyclovir prophylax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and varicella zoster virus diseases afte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2015,102(2):230-237.

[10] Szenborn L,Kraszewska-Głomba B,Jackowska T,et al. Polish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acyclovir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ZV and HSV infections[J]. J Infect Chemother,2015,22(2):65-71.

Prognostic Analysis of Acyclovir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Bell Palsy

HONG Weim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internal Medicine,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Sanming Fujian 365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gnosis of acyclovir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 Methods 58 cases of Bell palsy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corticosteroid and B vitamins, on the basis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ccording to acyclovir antiviral therapy and the incidence to the use of antiviral drugs in different time,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cyclovir group within 3 days, 3 days after the use of acyclovir, without the use of acyclovir to maintain a follow-up of 1 years and to collect clinical data. The prognosis of three groups was evaluated by House-Brackmann (HB) facial nerve function score. Results After statistics, fully recovered within 3 days of acyclovir group compared with other two groups of high rat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without the use of acyclovir group contrast recovery group after 3 days of use of acyclovir,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Within 3 days of acyclovir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covery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3 days after using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he use of acyclovir acyclovir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yclovir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Bell palsy, the early use of acyclovir (within 3 days) have a clear meaning of good prognosis, and delayed application may affect the treatment effect.

Bell palsy, Acyclovir, Treatment, Prognosis

R752.12

A

1674-9308(2016)32-0170-04

10.3969/j.issn.1674-9308.2016.32.095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三明365000

与未使用阿昔洛韦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天内使用阿昔洛韦组患者完全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后使用阿昔洛韦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与未使用阿昔洛韦组对比(P<0.05)。结论 阿昔洛韦是治疗Bell麻痹的有效手段,而早期应用阿昔洛韦(3天内)对良好预后有明确的意义,而推迟应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