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 杨生平 杨震 沙勇 王学忠

据估计房颤在2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大约为3%;随着对无症状房颤检出手段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人群中易发房颤因素的增多,房颤发病率仍处在一个逐渐升高的状态[1-2]。2016年ESC房颤指南扩大了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适应证:对药物治疗后仍有房颤发作的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建议导管消融(Ⅰ,A)[3-4]。目前,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在国内各大医院雨后春笋般竞相开展,但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在70%左右[5-6],手术时间各中心有差异,大约在2~3.5 h。本研究旨在比较PentaRay和Lasso两种方法,为临床筛选更优的手术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选标准:选取年龄40~70岁患者,单次房颤发作时间不超过7 d,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脏彩超提示左房直径小于45 mm,射血分数大于50%,经食道超声排除心房血栓,术前规范华法林抗凝至少3周,监测INR2~3,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1.2 方法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经左侧股静脉植入4极冠状窦电极。有经验的术者经右侧股静脉进行房间隔穿刺,穿刺后对双侧肺静脉行肺静脉造影,清晰显示肺静脉开口。应用CARTO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实验组:PentaRay标测导管建立左房模型,普通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环左右肺静脉消融,PentaRay标测导管验证,如有漏点和有临床意义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AFE)再次消融,消融后再次验证,消融终点为消融线双向阻滞和CAFE消失;对照组:普通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建立左房模型,环左右肺静脉消融,Lasso标测导管验证,如有Gap和有临床意义CAFE再次消融,消融终点同实验组。

1.3 术后管理

术后继续规范华法林抗凝至少3周,监测INR2~3;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周,抑酸预防心房食道瘘;心房扩大者给予口服ACEI或ARB改善心房重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和术后3个月时行动态心电图仍维持窦性心律比率。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房颤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消融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3个月时行动态心电图仍维持窦性心律比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消融术式发展较快,从最初单一的局灶消融,发展到多种术式:节段性肺静脉消融(SPVI)、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心房线性消融、心房基质改良、逐级消融(Stepwise ablation)等。采用的标测系统也发展较快,从最初单用Lasso为主,到现在多种标测系统如CARTO、CARTO+Lasso、CARTO+Merge等;但是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始终不容乐观,我中心传统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178.133±4.853)min,标测时间(43.800±2.111)min,X线曝光时间(42.000±1.195)min。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时间、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是临床迫切需要和广大临床医生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星型高精密度磁电双定位标测导管PentaRay是20电极导管,头端具有5个柔软的分支,确保了与心肌组织安全良好贴靠,头端的每个分支都具有4个直径仅1 mm 的电极,电极间距为2 mm,因此导管头端受到远场干扰更少,信号质量比较清晰。并且相较于逐点标测,5个分支形成大的覆盖面使标测更快速,大幅减少X线的曝光,同时还能显示疤痕区、低电压区、CAFE、正常心肌和心脏血管,并且判断线性消融的连续性(即是否有漏点)等[7-8]。

本研究结果提示,PentaRay可以代替Lasso进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其快速、有效的特点在本研究中得到验证。本实验为小样本实验,两组患者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是否有明显差异有待于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统计分析。

[1]杨新春.《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11):623-628.

[2]张荣峰,张树龙.2010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管理指南解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3):655-658.

[3]陈志坚,易桂文.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更新解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11):1076-1078.

[4]李景业,马长生.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房颤管理模式—2016年ESC/EACTS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s2):9-12.

[5]黄从新.中国房颤导管消融现状[J].医学与哲学:B,2016,37(11):10-13.

[6]刘兴鹏.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现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9,13(3):159-161.

[7]周纬,王龙,周博,等.高密度标测下消融持续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36(3):229-233.

[8]吴书林.高密度标测技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价值[J].医学与哲学,2016,37(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