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 张赟 普措卓尕 余萍 王青 黄新 雷延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静脉输注药物治疗,溶媒的选择非常重要,葡萄糖作为溶媒会使血糖升高,对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及创伤导致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不利[1-3]。因此,如何选择一种合理的糖类溶媒[4],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寻求的目标。本文对我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5%果糖注射液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选取眼科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59.6±4.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9~33.4 kg/m2,平均BMI为(24.9±3.6)kg/m2。平均病程(8.6±1.3)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2±4.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5~33.5 kg/m2,平均BMI为(25.3±3.8)kg/m2。平均病程(8.4±1.5)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500 ml/d,1次/d。使用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3次/d,一般为5~20 U/d。

观察组患者采用果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5%果糖注射液500 ml/d,缓慢静滴。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1 h、2 h以及3 h后空腹血糖FPG变化情况[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于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效果

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中,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1,P<0.05)。

2.2 血糖情况

治疗前及治疗1 h后,两组患者F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和3 h后,两组FPG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一般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全身应用药物治疗,临床上主要的给药方式是通过静脉滴注,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性与溶媒的选择具有直接重要影响需谨慎选择溶媒[6]。目前多采用的溶媒有0.9%的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果糖注射液等,随意性较大,针对糖尿病患者,常规是在5%的葡萄糖中加入对消量的胰岛素来中和,可是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发现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葡萄糖加对消量的胰岛素时,血糖控制不理想[7]。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对比(mmol/L)

有学者研究显示[8],5%果糖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包括:(1)无需胰岛素进行介导即可在细胞内进行代谢;(2)减少游离脂肪酸的氧化,抑制酮体生成,降低酮中毒有效的发生;(3)能够分别上调和下调镁离子浓度和铁离子浓度,适合糖尿病和肝病患者离子吸收;(4)促进皮肤二倍体成纤细胞的有丝分裂;(5)具有保护损伤的肝细胞作用;(6)果糖能促进乙醇在体内清除,低剂量时能加快乙醇代谢,然而高剂量时则阻断乙醇代谢。5%果糖注射液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与葡萄糖相比,果糖具有分解速度快的优点,同时果糖激酶的活性可以自由转换为糖原,不受胰岛素调控,能有效降低血糖波动[9-12]。

本文对我院患者进行5%果糖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 h后,两组患者F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和3 h后,两组FPG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5%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血糖控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