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长宏 蒋红心 王小斌 徐斌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降压治疗,以持续控制血压水平的稳定。在降压治疗中,需要考虑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着重关注患者的心功能。在高血压状态下,往往会增加心血管负荷,容易引起心肌结构损伤,影响其心功能。高血压患者经常伴随有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增加了疾病的风险程度,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1]。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益气活血补肾降压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伴有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汤剂益气活血补肾降压治疗。治疗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3,年龄为42~70岁,平均年龄(64.6±4.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为45~68岁,平均年龄(63.2±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00)5 mg/次,口服用药,1次/d。同时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98)47.5~95.0 mg/次,口服用药1次/d。在此基础上,取生黄芪30 g、黄精15 g、丹参15 g、川芎10 g、赤芍15g、当归10 g、熟地15 g、山萸肉10 g、桑寄生15 g、杜仲10 g、泽泻10 g、怀牛膝15 g配制益气活血补肾降压方,水煎温服,1剂/d,2次/d。

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口服用药,1次/d。同时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95.0 mg/次,口服用药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使用飞利浦Affiniti 70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进行各项心脏指标的检查,分析心电图,并检测其血压水平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水平、DBP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BP水平、DBP水平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n=40) 治疗前 147.34±12.95 103.64±10.82治疗后 125.22±9.42*# 84.42±7.64*#对照组(n=40) 治疗前 148.71±11.28 103.26±10.51治疗后 133.26±10.95* 94.48±9.26*

2.2 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恢复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Ea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和Ea/Aa显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E/Ea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A、Ea/Aa水平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与高血压引起的循环障碍有关,心脏长期长期负荷,导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2-3]。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随着病情的发展,则出现气虚血瘀等。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性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多表现为肝肾不足、气虚血瘀,中药益气活血补肾法能够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4-5]。因此,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要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出发,结合中医理论,辩证施治,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保护患者的心功能[6-7]。本研究组方中的生黄芪具有补气健脾之功效,还具有扩血管、降血压的作用;熟地、山萸肉、桑寄生、杜仲、怀牛膝则滋阴补肾,泽泻利水渗湿,丹参、三七、川芎则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全方共奏益气活血补肾之功效[8-9]。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三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其中丹参还具有调脂的作用,三七则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荷,能够显着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其对于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有着良好的效果[10-12]。本研究发现,益气活血补肾法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不仅能显着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而且能显着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标本量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表2 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n=40) 治疗前 10.47±2.35 0.89±0.22 0.71±0.12治疗后 9.46±2.01*# 1.14±0.25*# 1.05±0.22*#对照组(n=40) 治疗前 10.32±2.29 0.88±0.19 0.75±0.14治疗后 10.19±2.12* 0.92±0.24* 0.7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