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肠息肉以男性多见,回肠和十二指肠发生率最高。其中腺瘤性息肉发病率约为70%,高癌变倾向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生活质量上带来巨大的影响生[1-2]。内镜下清除肠息肉在早期即被作为一种非外科手术处理肠癌癌前状态的方法,内镜下治疗肠息肉具有许多优点,其中包括降低肠道癌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经济有效以及痛苦小等[3]。但同时也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肠内出血、肠穿孔等,对患者实施恰当、优质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4]。现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陈述如下。

1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是从患者确定入院治疗时起, 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性护理,在整个围手术期中,根据不同阶段需求,给予护理措施[5]。陈秀丽等人[6]为探讨镜下切除肠息肉围术期护理措施,纳入251例结肠息肉患者例,对患者的肠息肉切除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研究结果发现,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法,但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1.1 术前护理

张璐为探讨老年患者镜下肠息肉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通过纳入98例老年肠息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通过观察两组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7],对于老年肠息肉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成效,减少并发症,增强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对于老年肠息肉患者的术前护理,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与用药物等相关情况,若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故需告知患者一定要停用3天的抗凝药后方可进行手术;术前,护士详细了解患者的排便与进食情况是术后肠道护理的基础[8]。对患者的术前护理包括(1)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2)在手术12小时之前,患者需要禁食、禁水等。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肠息肉切除患者综合性护理不仅能缩短手术进行时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继而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9]。

肠道准备:术前肠道护理主要包括患者检查术前3天进食无渣低纤维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术前1天进食流质食物,如果汁、米汤等,禁食产气多的豆浆、牛奶等食物;术前晚8点后禁食,晚餐分饱以不饿为准;手术当日早晨空腹口服硫酸镁,后饮用温开水,分次饮完,勿饮水过急,以免发生呕吐,活动后排便,以排出清水样便为止,或术前6小时应用导泻剂清理肠道[6,10]。肠道清洁很重要,若肠道准备不充分,肠腔残留有粪渣或粪水,不仅影响术中视野,还会影响手术效果,造成机械性损伤而易创面导致出血[11]。

(1)口服肠道清洁剂。磷酸钠盐口服溶液是一种高渗性缓泻剂,其肠道中可解离出不被吸收的离子,进而在肠中形成高渗环境,大量水分进入肠内,激活肠黏膜层的局部神经反射而增加肠壁的蠕动,提高肠道动力。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具有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成年患者[12]。肠液和复方聚乙二醇溶液的成分和电解质含量相近,因此,当患者大量服用复方聚乙二醇溶液时,其对患者的体液代谢的影响很低,基本不会导致电解质混乱的发生。并且,复方聚乙二醇溶液具有肠道清洁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

(2)清洁灌肠。清洁灌肠是将大量的灌肠液灌入肠道,反复多次,达到肠道清洁的目的。清洁灌肠是将肛管插入肛门10 cm,肛管的尖端位于直肠的中下端,但因为直肠中的粪便造成的阻力会让大部分的灌肠液滞留于直肠下端,从而无法有效地清除粪便。直肠下的7~10 cm是人类排便的最敏感部位,经常性给予刺激后,患者常常会有腹痛、腹胀等情况[13-14]。传统清洁灌肠所采取的体位为侧卧位,但要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需要多次灌肠,且总的灌肠液量大,效果常不满意,损伤肠道黏膜,增加痛苦[15]。

1.2 术中护理

对于肠息肉手术患者, 在手术期间,护士需协助其摆正左侧卧位,并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在患者麻醉后,需时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遵医嘱调整电凝参数、保留标本。在协助术者进行操作时,护士操作需轻柔,减少牵、拉、拽等刺激性动作,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和造成肠黏膜损伤[16-17]。研究发现[17]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在术中加强对患者精神状态的观察,通过聊天分散其注意力,可消除中注意观察患者症状,了解患者主诉,关注患者腹部情况,并积极地向患者讲解原因及缓解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3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安返病房、饮食指导、并发症观察及休息活动等方面,做好基础护理,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血或排黑便等症状,若其出现上述症状,考虑创面是否出血,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其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8]。将患者安返病房,并取去枕平卧位进行休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误吸的现象,注意护理安全,拉起护栏,防跌倒防坠床[16]。饮食指导多为指导患者,术后6小时内禁水、禁食,6小时后进食以流食、半流质食物等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食,少渣饮食1周[18]。在术后24小时内,时时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针对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比较容易出现出血和肠穿孔情况,重点患者是否出现腹痛、便血以及黑便等表现[19]。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需贯穿于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其中包括在术前,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史,讲解手术的流程、方法、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缓解患者和家属的担忧,调整好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增加其安全感;术后,主动询问患者的心理感受,讲解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预后及注意事项,讲解术后生活及饮食相关的注意事项[20]。徐宁玲[21]分析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术前血压和焦虑的影响,研究发现,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前血压情况趋于稳定,焦虑情况极大降低。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而给患者增加一些手术中的信息指导服务,更好地帮助患者掌握手术中情况,降低焦虑感[22]。

3 其他

患者的院内护理对患者很重要,但院外的延续性护理对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有更深远的影响,患者出院后仍然有较高的健康照护需求[23]。在延续性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时间不再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场所不再局限于医院,延续性护理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延长护理服务的时间,拓宽照护层次,以尽可能满足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的健康需求[24]。邱秋萍[25]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依从性及定期复诊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的依从性及定期复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结肠息肉复发率。近年来,PDCA 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PDCA 护理是基于PDCA 管理模式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26]。徐红[27]探讨对行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PDCA 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对行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PDCA 护理具有显着的临床效,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 小结

综上所述,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前充分做好肠道准备、术前检查,术中给予患者舒适体位,配合术者镜下操作,安慰患者情绪,术后给予饮食护理、活动指导等,保持大便通畅,及时预防发生术后并发症,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痛苦。采用新行护理模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满意度;而延续性护理满足患者院外的护理需求,增强患者的信心,给予患者足够的技术和心理支持。未来需要大量、大样本的研究验证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