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脏慢性危重疾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血、水肿、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全身无力等,心力衰竭后通常伴随着心肌收缩力损伤、心肌损伤、心室负荷变大、心室重构,进而极易累及到其他器官以及系统功能,若不及时治疗,最终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通过药物缓解患者上述症状,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缬沙坦、美托洛尔是近几年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用的两种药物。本研究选取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4.37±6.71)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07±0.81)年;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2.58±6.92)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3.05±0.75)年;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者;知晓且自愿签署治疗同意书者;无药物过敏反应者[1-3];排除标准:存在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肝肾功能障碍者;存在原发心脏疾病者;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精神系统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并给予维持水电解平衡、酸碱平衡、降压、利尿、扩张血管、强心、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等。常规组基于此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即为患者提供美托洛尔,规格为:50 mg×20片/盒,(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390),每天分别在早餐与晚餐结束后30分钟进行口服,2次/d,起初每天口服量为12.5 mg,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将每天使用量调整至25 mg,连续口服4个月;研究组基于此采取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具体内容:美托洛尔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同时需要给予患者缬沙坦胶囊,规格为:40 mg×14粒/盒(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24),每天口服1次,每次口服量为80 mg,连续口服4个月。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均需采用彩色超声仪监测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其指标主要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详细标准为:治疗后,患者心脏功能改善≥2级,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LVEF提高≥10%,即显效;治疗后,患者心脏功能提高1级,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5%≤LVEF提高<10%,即有效;治疗后,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咳嗽等症状无变化,LVEF提高<5%,即无效。计算两组患者包括失眠多梦、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均有所改善,均优于治疗前,而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67%,常规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其中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即恶心呕吐1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表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对比(±s)

研究组(n=30) 62.39±4.30 53.20±4.09 43.68±2.30 33.30±2.37 46.29±3.50 54.70±4.02常规组(n=30) 62.25±4.41 59.53±4.18 43.59±2.37 37.28±2.50 46.35±3.46 49.23±4.01 t值 0.124 5.929 0.149 6.328 0.067 5.277 P值 0.901 0.000 0.882 0.000 0.947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生活作息和习惯发生极大变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为了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需要为患者提供不良反应少、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其中常用的药物有缬沙坦、美托洛尔等,前者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是一种AngⅡ受体抑制剂,可以阻断非ACE途径、ACE途径的AT1和AngⅡ结合,进而降低AngⅡ含量,有助于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与增生,降低间质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形成,具有显着的降压效果,且可以有效逆转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情况,可保护患者肾脏功能和心脏功能,同时能降低蛋白尿含量[5-9];缬沙坦是一种β1受体阻滞剂,可以作用在心脏β1受体上,以此减慢心理,同时可以作用在中枢神经β1受体上,以此抑制神经元兴奋,降低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压,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且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释放,进而改善患者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和交感神经系统异常,最终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另外可以降低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电重构,保证膜电位的稳定性,抑制心肌应激,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抑制交感神经和RAAS,减轻各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对心肌的损伤,具有减轻心脏负荷、降血压、扩张血管的效果,且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保证心脏功能[10-13]。

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有所改善,优于治疗前,而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低于常规组,LVEF、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较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心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