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眩晕、头痛 、耳鸣、健忘、失眠等,中医辨证可分为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精不足四个证型。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眩晕是因脏腑受损、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1]。高血压眩晕患者多主诉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视物旋转,不能站立,如坐车船,或伴有恶心、汗出、心悸,甚则昏倒,导致不同程度的失眠,为心血管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是诱发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的高危因素[2]。中医治则以平肝熄风、益气养血为主。为更有效的降压及缓解眩晕失眠症状,我科护理发挥传统中医适宜技术优势,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将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的方法应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患者,得到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眩晕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患者血压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则诊断为高血压。纳入标准:主诉头晕昏眩、视物旋转、不能闭目、失眠、伴有心悸、汗出和恶心的高血压者。排除头部皮肤外伤或皮肤病和皮肤胶布过敏者,以及合并急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其中,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5~84岁,平均为(63.25±11.42)岁;病程为5~30年,平均病程为(12.24±3.41)年;中医辨证分型:痰湿中阻12例,肝阳上亢8例,气血亏虚6例,肾精不足4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83岁,平均(64.112±10.54)岁;病程为6~31年,平均病程为(13.12±3.36)年;中医辨证分型:痰湿中阻13例,肝阳上亢8例,气血亏虚5例,肾精不足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给予全面护理体检,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给予降压助眠药物治疗观察,保持情绪稳定,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和适度运动锻炼,如每日下午带领患者做气功八段锦,以调理气血脉息。口服西药降压药和苯二氮卓类助眠药,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择时头部九宫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法,遵循《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4],每日头部穴位按摩时辰选择遵循心包经当令之戌时(19:00到21:00),每日穴位贴敷时间选择为每日肾经、心包经、三焦经当令之酉时至丑时(17:00至次日3:00),1次/d,10 d为一个疗程。

1.2.2.1 子午流注择时头部九宫穴位按摩 (1)循头部九宫穴位按摩:首先自一宫风府穴开始,用手指自头颈后头上方顺头后正中线往下,依次穴位为:头顶最高点两个耳尖连线中点为五宫百会穴,前额上方、头正中线入发际半指(指拇指)。为九宫神庭穴,额角发际直上半指处,或五指并拢成梅花指、将拇指对着太阳穴处为四宫(头左前额)和二宫(右前额),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一指处为三宫和七宫,也称左右承灵穴。左右风池穴两侧大筋外凹处、与风府平行为八宫和六宫。(2)按摩方法、顺序及次数:五指并拢成梅花指,按摩顺序自九宫开始到一宫止,凡单数(13 579宫)以顺时针旋转按摩,按摩次数为9的倍数,2 468宫逆时针转按摩,按摩次数为6的倍数,全部穴位按摩结束后后加按一宫处9次,止于五宫(百会)处,双手叠压,顺时针按转36次,逆时针按转24次。穴位按摩时双手稍微用力,以患者感觉适度胀、痛、酸、麻感为好。

1.2.2.2 吴茱萸穴位贴敷法 选择中药吴茱萸和冰片两种,以2∶1比例工打碎成粉末,加入适量医用甘油,调成糊状,取适量置入中空1.0 cm×1.0 cm×0.2 cm的医用胶布空白贴上 ,按照足厥阴肝经的经络图,自下而上依次贴于双侧涌泉穴、太冲、太溪、章门和期门等穴位。

1.3 观察指标

干预周期1周,进行评价:(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按照理想血压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和范围以及眩晕改善情况,患者舒张压降低≥10 mmHg且降低至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降低≥20 mmHg[5]。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显效改善,为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19 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30 mmHg,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血压无变化,眩晕症状也无改变,为无效。(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6](PSQI):评定患者最近一周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总分范围0~21分,总分>7分,表明存在睡眠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整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的《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2%,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0.5亿高血压患者[7]。目前临床高血压治疗方案以西药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够达到理想血压水平,药物治疗时间长且出现耐受反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者占多数。持续升高的血压可导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出现功能失调,从而间接引起入睡困难、易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等失眠症状。血压升高,自主神经活性增强,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万千,也会导致入睡困难。

中医时间医学子午流注的理论源自《黄帝内经》,中医认为每日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相对应,不同的时辰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也有盛有衰。按照此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是祖国传统针灸于辩证循经而按时取穴的一种操作方法[8]。

中医学认为,头部九宫穴位按摩可行气活血开窍、调理气血,疏风解表,通窍明目[9-10]。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黄帝内经》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的别名为地冲,具有泻热、降火、开窍和醒厥的作用。肝经穴是治眩晕症的要穴,太冲太溪两穴处于下肢,可泻肝气;章门在腹部,可治肋胁痛、理肠胃;期门在胸,可宽胸理气[11-12]。头部九宫按摩法对治疗偏头痛、高血压、失眠、健忘、眩晕等头部疾病有着很明显的效果,也容易掌握此按摩手法,可指导患者本人及家属学习,出院后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自我施治。

综上所述,通过子午流注指导下择时行头部九宫穴位按摩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吴茱萸性温,可补益脾阳泻肝气降血压,循身体之上、中、下穴位进行贴敷,冰片辛凉开窍可引经通经络,能够有效激发经络之气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联合头部九宫穴位按摩,可显着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和睡眠质量,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优势,使中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发挥指导作用。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

观察组 30 165.31±5.66 128.22±6.84 105.12±6.47 85.35±6.64 5.42±0.61对照组 30 162.62±5.53 135.32±5.44 103.25±7.56 94.11±5.66 9.13±1.66 t值 - 1.856 5 -4.449 7 1.029 3 -5.499 2 -11.490 1 P值 - 0.068 5 <0.000 1 0.307 6 <0.000 1 <0.000 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