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分娩时的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娩属于女性的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子宫收缩困难的情况,增加了难产风险。有研究[1-3]发现通过对产妇进行优质的产程护理,给予产妇全面的护理支持,可以减少产时和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保证母婴健康。近几年,妇产科对分娩护理模式不断的进行探索,坚持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原则,结合多年的产科护理经验,总结出一套由专职产科护士进行全程陪伴式分娩护理模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60例产妇随机分成了各有30例的观察组和参照组。入选标准:(1)所有入选产妇均为单胎和头位妊娠。(2)不存在内科及产科合并症;(3)产妇的心、肾及肝脏等重要器官不存在疾病;(4)产妇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在研究知情书上签字。其中,参照组有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5±3.3)岁;体质量73.5~81.4 kg,平均体质量(77.18±2.75)kg;身高为154~173 cm,平均身高为(161.1±5.9)cm。观察组: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7±3.2)岁;体质量72.5~80.4 kg,平均体质量(76.84±2.71)kg;身高为155~172 cm,平均身高为(161.3±5.8)cm。观察组和参照组孕产妇的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分娩护理,主要是进行护理观察、健康教育和一般分娩的基础护理等。观察组:针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全程陪伴护理干预:于第一产程起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1)环境干预:与产妇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尽可能消除产妇对新环境的陌生感。(2)心理干预: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便于更好的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可能会因为宫缩和阵痛等出现紧张和恐惧等消极心理,所以助产护士通过语言安慰和握手等方式给予支持和安慰,减轻其负面的心理应激反应。(3)健康教育:在产妇第一产程早期,需叮嘱产妇多走动,要频繁变换体位,有助于抬头下降。此外,还需耐心的向产妇讲解产程进展情况和宫缩的具体影响,从而减轻产妇担心等负面情绪。(4)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提前的对产妇进行行为干预,如指导呼吸及分娩的注意事项等。

第二产程的护理干预:(1)持续的心理干预:随着产妇产程的进展,疼痛感会逐渐加剧,此刻应该安抚产妇的心情,让产妇情绪尽量稳定下来,可以确保产妇的产程顺利进展。(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正确的体位,一般多选择自由体位,进行缓慢的深呼吸;适当按摩产妇腰腹部,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娩结局。(3)饮食干预:在产妇的宫缩间歇期间需补充营养,一般为高热量且比较容易被消化的食物,可以帮助产妇较快的恢复体力。(4)产程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

第三产程的护理:(1)对产妇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在胎儿娩出后,需观察产妇阴道和会阴口是否出血及子宫收缩的具体情况。(2)健康教育干预。向护理人员详细讲解会阴部位的护理知识和子宫复旧知识等,并告知母乳的喂养知识。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护理好后报还给产妇,并给予鼓励和祝福,详细告知新生儿的出生日期、体质量和性别和健康情况等。询问产妇是否有不适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3)心理干预。在产妇分娩后仔细观察产妇情绪变化,针对产妇可能出现的情绪实施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参照组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中转剖宫产率。记录产妇产后出血量,测量方法为:在产后将胎儿顺利娩出后,将接血弯盆放置在产妇的臀下,产后2 h接血弯盆内血量+纱布染血量+产后2 h会阴垫血量=产后2 h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对纱布与会阴垫血量进行测量[4-6];在产妇产后24 h内采用会阴垫收集出血,并进行称重。我院采用自制的分娩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护理满意进行问卷调查,分成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这三项。记录产妇分娩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总产程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参照组产妇分娩结局分析

观察组自然分娩的有23例,参照组自然分娩的有15例,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采用剖宫产分娩的有8例,观察组剖宫产分娩有4例,两组剖宫产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借助阴道助产的有3例,而参照组有7例,两组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观察组与参照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和产程分析

观察组产妇23例自然分娩,参照组15例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05.71±98.27)mL,参照组产妇在分娩后2 h出血量为(213.93±112.82)mL。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为(9.7±1.4)h,参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为(16.2±1.7)h,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例(%)]

表2 产妇产后出血量和产程时间对比(±s)

表2 产妇产后出血量和产程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总产程(h) 产后2 h出血(mL)观察组 23 9.7±1.4 105.71±98.27参照组 15 16.2±1.7 213.93±112.82 t值 - 16.166 3.279 P值 - 0.000 0.002

表3 产妇分娩满意度对比情况[例(%)]

2.3 两组分娩产妇护理满意度分析

经过全产程的分娩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的有22例(73.33%),一般满意的有7例(23.33%),不满意的有1例(3.33%),总满意例数为29例;参照组产妇在一般产程护理后,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9例(63.33%),护理一般满意的有5例(16.67%),对护理效果不满意的有6例(20.00%);两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讨论

分娩属于一种自然生物学过程,对于产妇而言是一种应激源,特别是对于初产妇。经分析得出初产妇大多缺乏分娩经验,且临产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宫缩阵痛,容易叠加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不良情绪产生,会引起诸多生理、病理上的变化,例如宫口扩张缓慢、心率加快、产程延长、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紊乱等,增加了临床分娩风险系数[7-10]。大多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为恐惧和忧郁等负面导致中枢神经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增强,神经敏感度增强,因此产妇对疼痛的适应能力显着下降,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11-12]。并且,忧郁、恐惧等心理会增加茶酚胺分泌量,从而促进产妇耗氧增强,导致产妇宫缩力度减弱,分娩进程减慢。因此,有必要为产妇提供一个舒适的护理模式,一方面可提升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正确认知力,便于提前熟知分娩过程,稳定其在分娩全程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能有效缓解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负性情绪等,帮助其顺利、平安度过这一重要时刻。而全程陪护干预,现代随着医疗条件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发现通过为分娩产妇提供全面持续的分娩护理,可有效消除产妇紧张和抑郁等消极情绪,让其保持较为轻松的心理状态,并且产妇的生理状态相对较为理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全程护理下产妇采用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分娩的情况明显减少[13-15]。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在对分娩产妇进行全程陪护分娩护理时,应该注意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作为陪伴式分娩护理的纵轴向,以环境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措施作为横轴向,一方面可帮助产妇缓解或解除负性情绪,分散或转移其对疼痛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严密观察产妇产程进展与胎儿宫内情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这对提升产时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采用全程陪伴式分娩护理方式进行分娩干预,而参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干预护理方式,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小于参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对分娩产妇采用全程陪伴式分娩护理方式,能改变不利的分娩结局,减少产后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