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娟 袁轲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约400万新生儿的死亡当中,窒息占23%[1];早期及时、有效的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重要措施[2-3]。临床工作中,护士常常是病情变化的第一目击者和处理者,掌握正确的新生儿复苏技能是对每个护生的基本要求。新生儿复苏技术专科性强,传统理论大课和示教相结合的方式很难将知识点和操作有机结合,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文献报道视频观摩结合集中示教能够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但不同研究对于视频观摩与集中示教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且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也未统一[4-5]。本研究旨在比较视频观摩与集中示教不同先后顺序对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对护生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的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3—5 月,重庆医科大学2014级护理本科生共4个班级716人参加新生儿临床示教。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一个班级共1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至A组(89人)与B组(87人)。A组采用先视频观摩再集中示教的方法,B组采用先集中示教再视屏观摩的方法。A组中,女生77人,男生12人,平均年龄为(20.2±0.5)岁;B组中,女生77人,男生10人,平均年龄为(20.3±0.6)岁。两组护生性别(χ2=0.074,P=0.078)、年龄(t=1.202,P=0.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培训方法

1.2.1 新生儿复苏操作视屏录制 按照美国儿科学会与心脏病协会《新生儿复苏教程》第7版[1]以及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6]起草操作流程,再组织专家审核,制定标准新生儿复苏操作流程;由我科高年资NICU护士进行视频录制,并请专业人员进行视频剪辑,制作完成新生儿复苏操作视频。

1.2.2 授课模式 A组采取先视屏观摩后集中示教模式,由老师组织学生观摩新生儿复苏操作视频,同时讲解主要流程,然后集中示教并分组练习给予现场指导;B组采取先集中示教后视屏观摩模式,由老师组织学生集中示教讲解新生儿复苏主要流程并分组练习给予现场指导,然后观摩新生儿复苏团队协作视屏。两组授课均为3学时,由同一名老师在不同日的同一时间段进行授课。

1.3 评价方法

授课结束后进行现场考核和问卷调查。理论试卷根据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自行编制[6],均为客观题,满分100分。操作考核计分按照我科制定的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标准进行,分为物品准备10 分,初步复苏15分,正压通气15分,经口气管插管20分,心脏按压20分,药物使用10分,整体表现10分,总分100分,每两位同学为一组,互换角色,由同一老师独立对每位同学进行考核。现场考核后对每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单项≥ 8分为非常同意,6~7 分为比较同意,4~5分为一般,2~4分为比较不同意,<2分为非常不同意。问卷表前期测试Cronbach'sα=0.83,内容效度为0.801。问卷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问卷分析时,对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生的操作成绩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的比较(分,±s)

A组(n=89) 89.6±3.4 90.1±4.2 B组(n=87) 89.3±3.8 87.2±3.9 t值 0.552 4.744 P值 0.582 <0.001

2.2 操作考核各部分比较

操作考核分不同部分进行比较,见图1可见,A组在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心脏按压及整体表现均好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两组各部分操作考核成绩分布柱形图

2.3 学生的教学反馈

对护生的教学反馈进行分析,见表2所示,A组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1987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全球推广新生儿复苏项目以来,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有了明显下降。因此,在新生儿学的临床教学中,新生儿复苏术是重点内容之一[7-8]。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在理论考核成绩上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的操作考核总成绩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主要集中在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等方面。视频观摩能最大程度呈现临床抢救的真实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9]。通过视频观摩,学生可对心肺复苏的流程和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但对于诸如心脏按压深度等细节仍缺乏实际感受。因此,随后的集中示教是一个重要补充。示教过程中老师讲解复苏流程中的要点和难点,组织学生练习,并对发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10]。B组老师先集中讲授心肺复苏要点,并进行操作示范指导,虽可使学生先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但学生了解的是各个孤立的步骤,缺乏全局认识,且不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抢救复苏的现场气氛,不熟悉抢救团队的现场配合。在后续观看教学视频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心肺复苏的整体认识,但研究结果仍显示B组在操作考核的整体表现上仍差于A组。结合调查问卷分析,考虑一方面与学生观看视频时已熟悉大部分内容,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有关,而学习兴趣的下降直接影响观看视频的效果[11];另一方面,B组学生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上低于A组,可导致操作考核时相互配合有所欠缺。

表2 两组护生的教学反馈(分,±s)

表2 两组护生的教学反馈(分,±s)

A组(n=89) 9.5±0.9 9.4±0.8 9.7±0.9 8.6±0.7 8.9±0.7 9.7±1.1 B组(n=87) 9.4±0.8 9.3±1.0 9.3±0.8 8.2±0.7 8.5±0.8 9.8±0.7 t值 0.778 0.733 3.114 3.790 3.532 0.718 P值 0.438 0.465 0.002 <0.001 0.001 0.474

与本文研究相对应的是,美国儿科年会网站新生儿复苏版块(www.aap.org/nrp)针对第7版《新生儿复苏教程》更新了培训策略,新的培训策略称为LSPPDM教学法,包括“Learn-See-Practice-Prove-Do-Maintain”6个部分[12],在预备课程中增加了在线eSim系统观看视频及模拟的环节,通过该环节的考核再进入操作示教学习阶段[13]。

本文研究表明,先视频观摩再集中示教,相比于先集中示教再视频观摩,能更好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并最终提高心肺复苏的操作培训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将视频教学与现场示教相结合,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开展课前视频预习及课后复习,以提高心肺复苏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