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鼻中隔偏曲是一种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所导致的鼻腔或鼻窦出现生理功能障碍的症状[1]。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根据患者病情和一般资料,由所有医护人员共同进行决策,以提高护理治疗的新型护理方式,近几年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得到了显着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要求。因此,本文将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从而探究临床路径护理在采用鼻内镜微创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采用鼻内镜微创治疗的9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选取48例研究对象。在对照组中,男26例,占比54.17%,女22例,占比45.83%;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0.86±4.91)岁;病程0.4~3.2年,平均病程(1.79±0.37)年。观察组中,男24例,占比50.00%,女24例,占比50.00%;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9.77±5.16)岁;病程0.2~2.9年,平均病程(1.62±0.59)年。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本研究的组间比较。

1.1.1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鼻中隔偏曲。(2)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鼻中隔偏曲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项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2)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3)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4)排除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诊断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该护理方案的内容应当涵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内容,保证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计划的顺利、有序进行[2]。同时,护理人员应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鼻中隔偏曲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护理禁忌等,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基础护理技术进行全面的优化[3]。其次,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护理计划予以患者临床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病房安置后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拉近护患关系的同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再次,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当陪伴在患者身边,向患者进行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的讲解,排解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心态[5]。最后,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状态进行监控,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手术情况进行护理路径的调整。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预防工作,定期测定患者的血压和体温,对于存在高血压和发热症状的患者要遵循医嘱予以患者降压和降温治疗,避免伤口渗血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鼻腔清洁工作,帮助患者进行鼻腔冲洗,冲洗过程中应当把握挤压冲洗球的力度。并且,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术后饮食情况进行干预,饮食结构应当以易消化的高营养食物为主,避免患者使用刺激性食物,患者在饭后应当进行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6]。

1.3 评定标准

患者在出院前采用SAS(焦虑)和SDS(抑郁)调查量表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两种调查问卷均采用百分制,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或焦虑、50~59分为轻度抑郁或焦虑。

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整理回纳后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组比较。记录所有研究对象住院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在整理归纳后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表示平均SDS、SAS和住院时间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代表。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

患者心理状态指标和住院时间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行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和SDS评分,P>0.05;观察组48例研究对象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1例、鼻出血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术后出现鼻出血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48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χ2=5.470,P=0.019。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导致的鼻腔或鼻窦生理功能障碍现象[8]。在临床上,鼻中隔偏曲患者会出现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受累和鼻塞等临床症状,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便有可能出现嗅觉减弱的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9]。临床研究发现,导致人体出现鼻中隔偏曲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疾病因素、发育异常和外伤等[10]。

表1 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

表1 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思想,该护理方法通过对集体智慧的充分应用有效的改善了常规护理方式易出现的经验主义错误。相关研究表明,护理路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够通过予以患者无微不至的综合照料,最大程度的提高护理效果,并有效的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从而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11]。这一研究结果于本研究相符合。临床护理路径还能够通过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知识宣教和护理计划制定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了优质、舒适和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提高了临床疗效。相关研究表明,越早予以采用鼻内镜微创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越有利于医生的药物选择和护理人员的针对性护理[12]。这一研究结果也在本文中有所体现。并且,临床护理路径还通过交流和生命体征监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自信饱满的态度迎接生活,还降低了患者术后出现意外的几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利用临床路径护理对采用鼻内镜微创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较低,护理效果显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