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丹, 江山红, 向滨, 陈见, 吴飞

(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日间病房, 四川 成都 610000; 2.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门诊部, 四川 成都 610000; 3.德阳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腋臭又称臭汗症、狐臭,表现为患者腋下等汗腺较发达部位出现明显异味,夏季加重,异味来源于被细菌分解的挥发性支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泌液,研究显示青春期人群汗腺分泌较旺盛,属于腋臭好发人群[1]。该病虽无明显生理改变,但也有部分人群饱受困扰,影响社交、生活及工作[2]。微创手术是治疗腋臭的常用手段,能有效保护患者真皮下血管网,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负压抽吸法、皮下搔刮术均是目前临床公认治疗腋臭效果较好、对患者损伤较小的手术治疗方法[3]。但因腋臭患者的大汗腺分布层次模糊,术后再就诊率较高,且易发生瘢痕增生,影响患者预后[4]。因此,探寻一种后期疗效较好、又无明显瘢痕增生、并发症较少、复发率较低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具有切口小、隐蔽、汗腺清除较彻底等优势,但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负压抽吸等微创手术则具有恢复时间短、无明显瘢痕增生等优点[5]。因此,本研究拟探讨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及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对腋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瘢痕增生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优质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136例腋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负压联合搔刮组(n=63,采用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治疗)和皮下修剪组(n=73,采用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纳入标准:(1)经皮肤科确诊为腋臭患者;(2)年龄为15~25岁,沟通能力正常、无精神相关疾病者;(3)手术前未接受过外院相关药物治疗或(和)手术治疗者;(4)从围手术期间直至随访结束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拟用麻醉药物过敏者;(2)妊娠期或经期、哺乳期女性;(3)凝血功能障碍;(4)疤痕体质。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 患者取面部朝上位,双上肢外展90°并抬起,医护人员术前刮净患者术区毛发,手术范围为腋毛分布区域外1.5~2 cm处为主,采用亚甲蓝标识手术部位(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于患者术区顶部及下方旁开术区0.5 cm处分别标记2个抽刮进针点,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于患者腋窝褶皱处顺腋纹标记小切口1条,切口长2 cm),每侧腋窝取0.2%利多卡因10 mL+0.9%生理盐水稀释至90~160 mL+6~9滴1 ∶ 20万肾上腺素+罗哌卡因10 mL配置为麻醉肿胀液,手术区域行皮下浸润式麻醉,每侧45~55 mL注射,直至手术区域皮肤发白,触摸有硬感,肉眼可见外观呈现橘皮组织样貌。

1.2.2手术方法 负压联合搔刮组采用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治疗,用眼科剪沿切口标记点剪开并进行皮下脂肪浅层分离,持腋臭抽刮针于100 kPa负压下进行搔刮抽吸,保持抽刮针吸引孔朝外,先沿腋毛纵轴扇形抽吸,再沿腋毛横轴渐进式横向抽吸。抽刮至皮肤厚度2~3 mm。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皮下冲洗后清除冲洗液,缝合1针,不打结,待第2天皮下渗液充分引流后打结关闭伤口;术后切口采用无菌敷料覆盖并进行8字形包扎,术后第7 天拆线。皮下修剪组采用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待麻醉生效后,沿切口标识扇形剪开皮肤至皮下组织、使皮下脂肪呈内锐性分离,将皮瓣揭开,肉眼可见紧贴皮肤处有一处悬空皮肤约0.42 cm的皮下脂肪,持止血钳将其夹持翻出,术者视角下使患者汗腺和毛囊完全分离并剪除、并修剪脂肪浅层部位上残留的汗腺组织,保留患者真皮下血管网[术中随机选取5名患者汗腺组织(2.0 cm×0.3 cm)送至病理检查,观察显微镜下大汗腺深度];术毕对患者活动性出血部位给予按压止血、预防术后形成血肿,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点后修剪边缘皮肤;采用3~0号美容线缝合伤口,同时将筋膜层与小切口下方基底组织固定缝合,术后对腋部切口进行8字形包扎,48 h后可根据患者情况拔除引流管,限制上肢剧烈活动7 d,术后第3 及第6 天时换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拆线,术后第10 天开始相关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采用Tung分级[6]评估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若活动出汗后不经清洗无腋臭味为治愈,若活动出汗后不经清洗腋部、仅30 cm范围内可闻见轻微腋臭味为好转,手术前后患者腋臭味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样本总量×100%。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拆线时间。

1.3.2术后瘢痕增生率 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皮肤状况,以伤口出现疤痕疙瘩隆起、蟹脚形变、皮肤存在疼痛及灼热感为瘢痕增生,统计瘢痕增生患者占比人数。

1.3.3疼痛程度[7]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1、第3 及第7 天时疼痛程度,将疼痛分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痛感越明显,根据自身感觉选择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

1.3.4生活质量评分[8]采用美国医学局研制的健康生活普适性测定量表(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测试患者干预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健康状况、活力、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及社会功能6个方面,选取活力、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健康状况4个维度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定,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该表信度为0.932。

1.3.5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患者术后腋窝部位血肿、皮下积液、异味残留、伤口感染的发生次数,并统计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腋臭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皮下修剪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负压联合搔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见表2。

表2 两组腋臭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n(%)]

2.3 术后瘢痕增生发生率

结果显示,负压联合搔刮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瘢痕增生,皮下修剪组患者术后5例发生瘢痕增生,负压联合搔刮组瘢痕增生发生率(1.59%)低于发生率皮下修剪组(6.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手术、住院及伤口拆线时间

结果显示,负压联合搔刮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皮下修剪组患者,伤口拆线时间早于皮下修剪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腋臭患者手术、住院及伤口拆线时间比较

2.5 术后疼痛VAS评分

结果显示,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2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逐渐降低,术后第1、第3及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仅术后第1天皮下修剪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高于负压联合搔刮组,见表4。

表4 两组腋臭手术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

2.6 SF-36评分

结果显示,术前2组患者活力、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健康状况4个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皮下修剪组活力、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健康状况4个方面评分均高于负压联合搔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2组腋臭手术患者SF-36评分分]

2.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显示,皮下修剪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血肿、皮下积液、异味残留、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负压联合搔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1,P=0.031)。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腋臭属于常见皮肤疾病,一般以家族显性遗传为主[9]。组织学显示人体汗腺类型主要由大汗腺与小汗腺组成,大汗腺广泛分布在腋窝褶皱处,还存在于乳腺、生殖器官和外耳道处,在青春期前未见明显作用,青春期后由于激素影响会逐渐变大[10-12]。小汗腺分布范围以全身皮肤为主,无色无味,环境较热时分泌增加,可维持机体体温调节功能正常[11]。大汗腺与小汗腺在组织学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大汗腺与腋臭形成有关,小汗腺则在多汗症中起到作用[13]。研究显示,将腋臭患者标本病检,发现所有患者大汗腺处均检测到较多,大小汗腺之比为2 ∶1[14]。此外,研究显示大汗腺体积在腋臭患者中较健康人群较大,数量多于健康人群,分泌能力也稍强[15]。对于腋臭的治疗,只有彻底清除大汗腺,抑制其增生分泌能力方可从根源上治疗[16]。目前临床上治疗腋臭的方法较多,但手术仍是治疗腋臭患者效果最好的方式,具有伤口小、恢复快等优势,但不同手术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存在一定差异[17]。

本研究结果显示,皮下修剪组患者经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后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于负压联合搔刮组患者,术后术后血肿、皮下积液、异味残留、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小于负压联合搔刮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长于负压联合搔刮组,且患者术后第1天的疼痛评分高于负压联合搔刮组,但术后6月时的生活质量优于负压联合搔刮组,说明采用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的临床疗效优于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治疗者,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更佳。分析原因可能为腋臭手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皮瓣分离程度,分离范围应大于手术范围2 cm左右,大汗腺才能被彻底清除,而大汗腺腺体组织与腋毛毛囊同时分布于皮下脂肪,故手术过程中皮瓣的分离深度应当尤为重要,分离过浅时易导致大汗腺无法被彻底清除,过深易导致皮瓣坏死,严重者可损伤局部的血管和神经[18]。目前,传统的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其手术部位暴露较充分,术中能彻底清除诱发腋臭的大汗腺,并且伤口沿着腋窝褶皱部位,不在上臂活动的张力线上,上肢运动受创口的影响较小,且切口非皮瓣剥离术区,可保障术区的血供,不易引起皮瓣坏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19]。相较于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更加微创,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但由于该术在盲视下进行,无法保证腋窝区大汗腺、毛囊及周围脂肪彻底清除,且该术容易造成正常组织的过度损伤,从而导致术后血肿、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20]。

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瘢痕增生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两种术式的创伤性均较小。分析原因可能为两种术式均为小切口,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较小,另外,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的切口顺腋下皮纹方向且采取皮下减张间隔缝合,可有效降低术后瘢痕发生风险[19]。

综上所述,尽管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治疗腋臭的创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但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的改善上,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建术对腋臭的治疗效果优于负压抽吸联合搔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