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嫦虹/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业财分离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大环境的发展要求。搭建业务财务协同体系,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管理质量、实现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线上流程再造的方式发挥财务管理手段在前端业务活动中的导向和辅助作用,有利于提升业务活动的财务价值性。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业财数据中,有助于为企业各阶段经营与发展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实现对企业决策、分析、评价的全面控制,对于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分析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积极作用,再阐述和分析推进业财融合的难点,立足企业战略高度,分析财务与业务的具体融合路径,旨在为相关人员组织推进业财融合提供参考。

企业 业财融合 信息化 路径探究

有效实施业财融合,有利于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大幅提升财务管理质效。但目前,业财融合落地往往受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的限制,相关人员对于业财融合的重视度不高,极大地限制了业财融合价值的发挥。为此,企业要立足实际,优化组织架构,采取科学措施,推动业财融合全面落实,助力自身管理质量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业财融合积极作用

规范业务流程

在信息化背景下,业财融合模式强调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即财务管理立足于经济、财税等维度,为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引,进一步强化业务管理的合规性。业财融合促使企业在业务开展初期,借助财务知识规范处理业务,同时帮助业务更好地理解财务语言,确保业务管理流程符合财务要求。

快速定位风险问题

风险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维持稳定运营的重要工作内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受到了威胁。推进业财融合,可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厘清风险诱发因素、风险影响程度等,进而做好事前防控工作。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实现风险防控,是企业常用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推动财务深入业务前端,准确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准确判断风险类型、级别等,评估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设置合理的应对方案。

支持企业决策

有效实施业财融合,能促使财务部门准确掌握各业务环节相关数据。通过完善的数据收集、整理等方式,切实提升财务部门数据获取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将业务数据转化为财务数据,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形势变化,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提升财务支撑能力

随着业财融合模式的深入推进,传统财务管理机制已然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改革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全员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转型,强化变革应对能力,有效提升财务支撑作用。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依托业财融合模式,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各项业务活动的集中处理,提升处理效率及质量,加大信息共享力度,进一步强化财务支撑能力,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现阶段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对业财融合认知不准确

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没有全面了解业务内容,难以为其工作落实提供良好指导,导致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进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另一方面,业务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刻,浅显地认为烦琐的管理流程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这种思想认知导致业务与财务部门相互独立,没能充分发挥财务职能,极大地阻碍了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落实。同时,员工对于业财融合的理解不到位,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较低,认知较为片面,并未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导致业财融合落实受阻。

业财融合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增加了业财融合实施难度,也给财务管理人员带来较大挑战。为保障工作落实流程规范合理,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然而部分企业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并未基于自身需求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导致员工工作开展缺乏指引,难以保障业财融合的最终成效。

业财目标和关注点不同

在企业运营发展进程中,业务部门重点关注怎样提升业绩水平,为获取经济效益,业务人员更关注资金回笼、销售等内容,但对于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缺乏重视。财务部门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关注成本投入,须确保成本支出在合理范围以内,并尽可能扩大利润空间。同时,还要准确评估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在此背景下,财务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企业部分业务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限制某些业务活动的开展。可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关注点与目标并不一致,因此难以达成意见统一,进而阻碍了业财融合的有效落实。

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落实,对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思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然而现阶段,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难以实现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无法为业财融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推进业财融合路径

准确认识业财融合

首先,企业应当深入分析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点,明确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运营理念、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开放的网络空间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明确业财融合模式全面实施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强化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其次,不同于传统财务工作,业财融合落实要求企业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才能保障其价值发挥。因此,企业要立足实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全员形成良好的业财融合认知,自上而下地为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合理设置员工岗位,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明确职责权限,保障员工工作规范合理。最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实施业财融合需要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要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强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为推进业财融合夯实基础。

针对业财融合统一的管理制度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企业业务涉猎领域还是管理内容等,都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这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抵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业财融合下,企业可以实现风险动态和全程控制。在这一背景下,为规范各项管理行为,并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价值,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业财融合制度。

第一,以业财融合管理需要为依据,明确界定财务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拓宽财务部门的管理范围,支持各项业务、项目顺利开展,降低财务风险产生概率。同时,详细划分财务部门管理工作内容,基于工作性质、内容实现合理分类,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完善岗位责任制,帮助员工充分明确自身职责权限,保障工作落实规范合理。

第二,立足于企业运营实际,建立健全业财融合制度。传统运营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仅需负责财务工作即可,然而,业财融合模式的落实,要求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受传统管理思维影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阻,甚至存在贯彻落实不彻底的问题。为此,企业要了解业财融合实践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现行财务组织和业务框架等,通过岗位调整发挥部门协同作用。

第三,企业要完善与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将业财融合落实纳入考核范围,并合理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保障考核流程规范合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标准挂钩,激发员工对业财融合工作的内在主动性。

加强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沟通

为保障业财融合得到有效落实,业务与财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实现业财信息共享。在此过程中,可合理利用管理会计,一方面让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为业务活动开展提供良好支撑。引导财务人员积极深入业务前端,准确识别业务活动开展中的潜在风险,业务部门完善反馈机制,分析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业财部门协同合作,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打破传统运营管理模式下业务与财务部门存在的信息壁垒,为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企业管理层应当立足整体发展视角,引进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合理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强化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协同合作,助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实现健康发展。

建设动态化财务管理理念

在具体实践环节,企业应建立动态化财务管理机制,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保障规范合理开展物资采购、销售、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具体来说,在开展库存盘点工作的过程中,员工要做好记录,避免管理疏忽;在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方面,员工要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保证会计记账工作规范完善,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准确,避免产生风险。此外,企业要搭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便更好地满足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需求。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首先,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状况与业财融合落实需求,搭建财务共享中心,为各部门数据共享提供良好平台,提升业财融合管理效率。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各部门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共享,打破时空限制,进一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与此同时,由财务共享中心代替人工实现标准化、流程化作业,为员工减负,并规避人工操作存在的失误等风险。其次,搭建财务共享中心。随着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账目处理、财务核算、线下审批等业务内容逐渐增多,人工处理耗时长、精细化程度不高,难免出现失误,影响业财融合落实成效。而构建财务集中处理中心,能够实现部分业务集中处理,员工仅需在系统上完成操作,从而有效避免操作失误。此外,企业也可借助智能化技术,搭建自动审批系统,系统根据程序设定自动完成审批流程,改变传统冗长、烦琐的工作流程,保障了各项工作审批流程规范化。最后,企业要强化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引进专业人才定期维护更新系统,设立防火墙,避免黑客攻击导致信息泄露等问题,切实提升信息技术安全水平。

结合企业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加快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能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改善盲目决策的问题。传统运营管理模式下,企业普遍存在信息滞后、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导致管理层仅能依靠往期经验判断决策的可行性。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仅凭往期经验制定的决策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只有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撑,才能保障决策的可行性。以A 企业为例,该企业市场议价能力较弱,因此为提升经济效益,降低采购成本,企业曾改变采购模式以控制成本,但实践后发现,财务数据并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究其根本在于员工仅关注合同单价高低,却忽视了采购环节的其他费用。推进业财融合能将财务管理置于决策前端,促使财务部门积极配合采购部门开展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汇总分析采购环节中产生的各项运输、差旅费用,合理优化采购方案,实现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

此外,企业还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梳理现行财务管理流程。在实际的工作开展环节,企业首先应当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配置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基于各职能部门的具体任务,确定预算责任项目,如销售中心制定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预算责任项目。各部门结合预算项目填报财务表格,经过审批后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预算管理目标。在预算执行环节,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监督管控,强化预算执行刚性,同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召开会议明确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保障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一致。此外,企业还要重视预算绩效考核,构建规范合理的工作落实流程,通过发挥预算管理的价值,推动业财融合模式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价值。

信息化时代,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强化行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企业要高度重视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落实,优化自身组织架构,合理划分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完善管理机制,为员工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指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强化业务与财务部门协同合作,加大业财信息共享力度,为业财融合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业财融合价值,助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