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中国跨境电商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1999年阿里巴巴创建伊始,跨境电商就成为中国引领外贸业态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到目前仍然创新不断。政府通过跨境电商综试区等政策试点,高度重视外贸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跨境电商国际合作,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模式创新、监管创新、政策创新和业态创新,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已成为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旋律。

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2023年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爆发式增长的一年。这一年也是跨境电商成为全球热点的一年。虽然三年新冠病毒疫情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但是却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根据Aberlo的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26.4亿消费者至少有一次网购的经历。预计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在未来三年将有50%的增长。30%的消费者认为,网红推荐影响了他们的购买决策。29%的购买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直接发生。社交媒体直接触发了全球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

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发展主要有六方面特点:

1.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成为外贸新常态。

据统计,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1%。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其实这个数字是比较保守的统计,仅仅反映在我国海关跨境电商类别(海关监管代码:9610、9710、9810和1210)的统计当中。中国跨境电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我国跨境电商的规模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很多跨境电商实际上被统计在一般贸易项下,在统计之外也普遍存在。另外,跨境电商不仅仅是B2C针对消费者。2023年,中国B2B跨境电商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不仅仅反映在海关新设立的9710、9810的海关监管代码当中。因为海外市场传统外贸订单萎缩,很多外贸厂家入场跨境电商带货币出口,线上生意。以阿里巴巴发布2023年财报为例,阿里巴巴B2B业务(含中国商业批发1688和国际商业批发阿里国际站)第三季度营收达106.27亿元,同比增长15.29%。根据《2023年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白皮书》,2022年到2030年,全球B2B电商预计将以20.2%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一项亚马逊的调研显示,客户表示更倾向于线上购物。相较三年前,亚马逊上B2C电商业务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了近90%。

2.跨境电商国际合作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五大洲3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中国与这30个“丝路电商”伙伴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我国跨境电商全球进出口总额的31.5%。多边和区域的电商合作机制也取得显着成效。2023年10月,“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在上海落地。“丝路电商”已经成为有效促进贸易畅通、产业对接和能力建设的国际公共产品。

3.创新仍然是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中国跨境电商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实践和政府法规政策之间的相互调整和相互适应过程。2023年“全托管”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的创新关键词。所谓“全托管”是一种在国际物流中创新的服务模式,让商家不必再为支付、物流、仓储、运营等繁琐流程而分心,全权委托跨境电商的企业或平台从事网上针对消费者的经营和服务,让商家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入设计研发和生产环节中,打造出更受全球消费者青睐的商品与品牌,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管和政策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跨境电商综试区不断扩容,体现出党中央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高度重视。截至目前,中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达到165个。2023年以来,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为各地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海关商检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监管政策与跨境电商的实践和业务流程相结合。与跨境电商供应链结合的“嵌入式监管”也成为重要的监管创新实践。

4.跨境电商已形成跨越国境的服务生态体系。

跨境电商让商家可以把产品直接卖给海外的最终消费者。通常跨境电商的营销和网络的引流等都是跨境电商重要的业务环节。但是跨境电商发展不仅是一个网上营销的过程,也不仅是一个供应链的操作全过程,跨境电商涉及很多横向的和跨境的市场主体的多方合作。如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在非洲出售服装,除了在中国国内布局跨境电商的供应链,还在非洲与当地的服装设计师、模特、网红,甚至与当地的实体店进行合作。由此,跨境电商正在逐渐发展成为跨越国境的进出口商品服务生态体系。中国跨境电商的企业和平台越来越重视将跨境电商本土的资源融入中国跨境电商的服务体系中,这将深化中国跨境电商与所在国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使跨境电商不仅仅是一个进出口的过程,而是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一部分。跨境电商不仅经营实物产品进出口业务,而且发展了服务贸易,也在拓展数字贸易的国际合作。

5.跨境电商与人工智能结合,开启“AI+外贸”的跨境电商智能化升级。

2023年,AI技术开始应用到各个商业领域,物联网让中国的实物产品与网络服务融合,打破了产品与服务的界限。大语言模型的AI技术让以往“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跨境电商的经营者。数字人24小时不间断直播、AI机器学习、大数据辅助决策、“小单快返”精准预测、AI用户画像、区块链智能合约等等,都在跨境电商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AI与传统外贸紧密结合,以阿里国际站的AI外贸为例,在外语交流、海外市场洞察、选品运营、客户分析以及人才配备上都有独特的优势。这使得中国跨境电商在全球市场又具有了新的竞争能力。

6.“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引领品牌出海,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制约因素和短板弱项

跨境电商贸易监管程序复杂,限制较多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监管程序和流程仍然比较复杂,海关类别比较多。跨境电商监管当中的关、检、汇、税各个流程仍然存在复杂和不统一的情况。尽管政府各部门已经作出很多努力,推出很多监管创新,包括增加跨境电商的监管类别,但这也基本上是在原有一般传统的外贸监管原则框架基础上所做出的调整。例如,海关9810监管代码下,出口到海外仓仍然存在退税困难。海关1210监管代码下,消费者所购买的跨境电商进口产品白名单范围仍然有限。跨境电商海外消费者以人民币跨境支付仍然不能实现等等。

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竞争加剧,“内卷”严重

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例如Temu、SHEIN等热门出海电商在海外强势扩张,竞争加剧,“内卷”严重。从竞争手段看,新兴平台以高投入和低价为武器,迅速打开市场,往往利用的是爆款折扣、补贴折扣、流量扶持、降低物流成本等手段,从事大促销活动。2023年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企业在跨境电商产品“量”与“质”两个方面比较纠结。一方面,企业受到库存积压、资金问题以及各平台之间的竞争对订单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海外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品牌以及产品认证等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对跨境电商未来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担忧仍然存在。

跨境电商面对不确定的法规环境,合规问题仍然是挑战

跨境电商带来的碎片化贸易遇到了全球各国贸易监管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国也在不断探索和调整跨境电商的监管模式。即使在我国,国内跨境电商在不同地区的监管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使得我国跨境电商在海外市场的法治环境下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合规问题是很多跨境电商企业以及监管部门特别关注的方向。特别是企业在跨境电商税收监管、跨境数据流动以及跨境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面临极大的合规挑战。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监管规则在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不够清晰明确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很难把握和落实执行。

政策建议

1.政策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做大做强,政府加大力度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布局服务生态体系。

跨境电商推动了全球市场快速转型。转型的趋势和方向越来越明显,未来全球商品交易市场起主要作用的是跨境电商平台,以及平台所赋能的众多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活力来源于中小微企业。平台与中小微企业的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跨境电商服务生态体系是进一步增强中国跨境电商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政府的政策应更大力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做大做强,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布局服务生态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2.探索跨境数字贸易通道建设,推进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

跨境电商推动中国的商家与海外的最终消费者建立直接的关系。我国应该更加注重推进中国与地理位置接近的周边国家开展跨境数字贸易通道建设。例如中日韩、中国东盟、中国东亚五国等探索“丝路电商”深度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的供应链体系,打通支付通道,推动针对海外消费者的线上支付人民币国际化。

3.进一步探索和推动跨境电商监管创新。

我国应进一步探索跨境电商监管创新,简化监管类别,提高通关效率,优化物流保税通道,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白名单的范围,优化跨境数据流动监管的方法,重视跨境电商平台的治理,促进跨境电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完善和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将跨境电商列入高校专业培养目录。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产教融合也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从业界反馈来看,跨境电商仍然存在大量人才空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跨境电商本身创新变化非常快,专业类别不断新增,企业很难寻找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原因也由于我国高校专业培养目录没有商科类别。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商业逻辑的知识体系构建。最新的商业实践知识在企业,学界更多的应该从企业商业实践中总结商业逻辑和专业理论。跨境电商是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其学科背景应该是商科。而商科是类似“理工科”当中的“工科”。理科的培养模式并不适合工科类的人才培养。应结合实战需求,在商科设立新型跨境电商专科,编写相适应的教材,加强理论研究。

(编辑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