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中国经济尽管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中国经济什么时候筑底、会不会硬着陆?目前存在哪些风险?接下来的经济形势会怎样?就此问题专访对中国经济问题长期有着前瞻、独到见解的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

看清“迷局”:

经济正在着陆中

记者:2016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都是6.7%。经济什么时候筑底、会不会硬着陆,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您如何评价2016年的经济形势?

夏斌:首先,我不愿意参与一些专家关于“筑底”一词的经济讨论。什么叫“底”?到底了是否就意味反弹?到底了是否意味又要放松银根了?不会吧。所以相关到底讨论的思维似乎仍在沿袭过去超级繁荣增长逻辑的讨论。

关于2016年的中国经济,我认为走得很不容易。在上上下下的努力之下,尽管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没有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中国经济正处“着陆”的过程中,结构上出现了向好方向的转化。

具体说,在经济增速下降过程中,结构出现改善,创新的动能在成长,一些领域的改革也在深入,这些都是好的方面。经济现在最大的特征是:“分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利润结构、需求结构等等,方方面面都在出现“分化”,这是好现象。本来当增速下来后,系统性风险的暴露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么多“看空中国”的舆论下,到目前为止,还能守住底线,没爆发系统性风险,这是很不容易的。当然,绝不能幼稚,绝不能大意。没爆发系统性风险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之所以会这样,只是带有一点“中国特色”的缘故罢了,一些“刚兑”性问题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往前看,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仍需要清醒,需要努力。

记者:您主导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召开的五周年会议提出“突破中国经济迷局”的主题,您对2017年中国经济有何展望?有何“迷局”?

夏斌:展望2017年,当前经济尽管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有些数据也在向好的方面转化,但如果冷静地看,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并没变,仍然处在痛苦的调整转型过程中,这个过程还没有完。因为从目前看,货币政策没有回归常态;僵尸企业还没有完全出清,包括产能与库存;风险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增长动能没有形成“气候”,只是有所作用,但是能量还比较小。

我曾多次说过,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要同时看到三个方面:第一,确实中国不会发生“美国式”的经济危机。因为我们已采取一些对策。第二,但是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隐患。第三,面对这个状况,唯一出路,要加快“真改革”,否则是“温水煮青蛙”,最后仍然会遇到一大堆麻烦。说到“迷局”,只是因为我们要在防风险和求发展、保稳定中取平衡,同时采取了一些市场与非市场化的措施,是在慢慢地释放风险,所以经济现象就显得更为错综复杂了。按经济学学理、按抽象的市场逻辑看,就不容易看清了,产生了迷象,其实并不迷。

要主动戳破泡沫,释放风险

记者:已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隐患,那中国这风险隐患是否会显性?是否会爆发?现在存在的隐患要怎么解决?

夏斌:如何认识当前的风险隐患,是必须讨论清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时严肃指出,“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什么如此强调?我认为是因为看到了风险问题的严重性,告诫一些领导绝不能麻痹大意。现在理财市场发展很快,影子信贷交易结构复杂,加大了看清楚问题的难度,而在监管上又有些顾此失彼。当前我们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之所以未爆发,是由于已采取了一些国家发生危机后采取的救助与化解政策,货币政策是松的;是因为有一些行政干预,不让银行逼债和抽贷,不让企业关闭与破产,走债转股等重组道路。

因此,分析当前中国系统性风险问题,绝不能书呆子式的从本本出发,仅关注一些静态的数据、比例,认为主权资产能覆盖主权债务就不会有风险。要清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与传递速度是迅速的甚至是瞬间的。如果现在没有国家信用(并不等同主权资产,因其变现是需要有时间的)和松的货币政策已经采取的随时、动态的调控托底行为,个别债务主体偶发的偿付问题都有可能成为“黑天鹅”,引发一系列连锁的反应,冲击实体经济的稳定。分析风险同样也不能简单地、静止地单纯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水平。简单讲,若按市场逻辑和完全地依法办事,在市场上有实操体会的人都有感觉,恐怕银行不良贷款率绝不是像目前监管部门公布的那么低的水平。

另外,对风险隐患问题同时要认识,及时释放与化解风险不仅不会影响长期增长,而且有利于稳定的长期增长。在一定的时期内,已形成的风险,是已经造成的损失,是客观的,最后必然是要有人埋单。因此,主动化解风险,释放风险,逐步戳破泡沫,从根本上说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符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的精神。

具体怎么解决?首先要有个总体的判断,要测算大致输掉了多少钱?由此才有可能采取事先的政策准备,对不同主体的风险准备采取什么不同的措施为好?对已经形成的巨额资产泡沫和风险隐患,如果任凭市场力量调节或市场化改革,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那么必然对宏观经济会造成不可承受的剧烈波动或主动引爆经济危机。所以,面对当前的风险隐患,要坚持底线思维,要有紧迫感,要在市场预期明显改变之前,也就是在系统性风险瞬间爆发之前,提前介入干预。为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政策措施的准备。

记者:谈及金融创新,您最近表示“该监管的要理直气壮地去监管”,那么当前中国的金融系统最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夏斌:从风险角度思考,当前中国金融最需要关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金融杠杆率高的问题;二是部分领域的资产泡沫问题;三是市场出清在缓慢的渐进过程中,有些预期还不明朗;四是汇率和资本管理之间的动态平衡比较微妙,本币贬值予期压力较大。但是,解决这些问题可不是仅仅金融领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