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常常伴随亚临床脑实质损害,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小血管壁淀粉样病变[1-2]。核磁共振(MRI)常规序列及CT均无法对CMB进行准确定位,目前检测CMB最敏感的方法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3],对脑出血具有高度敏感性,临床诊断价值较高[4]。本研究通过磁共振SWI技术对山西省中医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43例脑内微出血病人病灶进行检测,与常规序列检查方法对照比较,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及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来源于山西省中医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43例脑微出血病人,所有入选病人均经过MRI检查确诊为脑微出血。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5~78(59.34±9.81)岁;病程1 d至14年,既往有高血压病9例,缺血性卒中4例,出血性卒中3例。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语言障碍、眩晕、偏瘫、吞咽困难等。

1.2 方法 使用飞利浦1.5TMR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颅专用线圈。横断面重复时间(TR)为28 ms,视野(FOV)为230 mm×192 mm×108 mm,激励次数(NEX)为1。 TlWI序列:TR为450~650 ms,TE为15 ms,NEX为1。FLAIR序列:TR为6000 ms,TE为120 ms,NEX为2。T2WI序列:TR为3 000 ms、TE为110 ms,NEX为3。T2WI、T1WI、FLAIR层厚均为6 mm,层间距为1 mm。获得的MRI图像信息随机编号, 判断脑CMB的数量,记录诊断结果。 以SWI 图像上<1 cm 为低信号,排除异物、钙化、小静脉等。

1.3 观察指标 检测入选病人的SWI及T1WI、FLAIR、T2WI检出结果。

1.4 影像学分析 将SWI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利用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处理,得到相位图及磁矩图,并行最小密度投影。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共入选病人43例,观察期间无脱落病例,共发现病灶425个,其中T1WI 共发现123个病灶,T2WI共发现214个病灶,SWI共发现425个病灶,SWI检出微出血的数量明显多于常规序列,部分微出血灶在常规序列表现略高信号,难以与其他白质病灶相区别,SWI显示明显有低信号,SWI微出血灶表现为点状低信号、小条状、小圆状,其中有部分信号不规则,病灶边缘清楚。常规MRI序列与SWI两种方法对脑微出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CMBs病人不同扫描序列的病灶分布情况

3 讨 论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以颅内小血管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脑小血管病与多种病理状态以及疾病相关联,与脑卒中等密切相关。SWI检查技术对组织结构和病灶更加清楚,随着MRI技术发展出现的一次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凸显其临床诊断的优势。目前CMB病人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有研究显示,临床检测中伴有高血压病、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等是CMB的重要危险因素[4],因此有必要研究早期诊断CMB的病例检测技术,以期早诊断、早治疗。有研究认为,CMB主要是由两种病理机制即高血压病和CAA导致[6-9]。高血压病可以促使痉挛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小动脉硬化,高血压既往史、血浆胱抑素C、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脑小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相关;而CAA使淀粉样物质沉积附着于血管壁上,两条路径叠加效应可使微小动脉通透性增强,导致破坏,引起出血,红细胞降解形成由巨噬细胞吞噬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脑微出血的影像学检查很难检查出病症,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对病灶检出敏感性高的检测技术[10]。

SWI能更好地显示脑微出血病灶,较传统MRI成像具有优势,可以反映微血管畸形及其他小血管疾病,可以发现MRI不能显示的疾病。SWI可见局部组织间磁敏感性差异的相位信息构成相位图像,并与磁矩图像互相融合,产生MRI影像对比,是目前研究较热的成像序列[11]。SWI是目前诊断脑微出血最敏感的技术,可显示出现症状2 h后的出血病灶, 具有完全速度补偿、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成像特点,从3个方向流动补偿, 相位蒙片对幅度图进行增强处理,使其对于微小出血有了更高的检出能力[13]。出血灶中多含有脱氧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等顺磁性物质[6]。随着对SWI的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SWI对CT及常规MRI扫描难以发现的CMB病灶诊断显示微量出血和细小血管。 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及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细致差异,辅以相位加权及最小强度投影法三维重建,对于临床诊断微出血更具敏感性,提高了对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14]。

本研究结果显示,SWI成像技术诊断脑微出血病人,成像显示微出血病灶区域边缘光滑、清晰,周围无水肿组织存在。对颅内微出血扫描序列的敏感性高于常规T1WI、T2WI 序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以往研究[15]基本一致。SWI成像病灶区低信号主要以直径<1 cm的卵圆形低信号灶为主,CMB出现及数目能够反映高血压病人脑内微血管的损伤程度[16]。利用SWI 序列提供精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17],并辅以常规序列作为补充,在CMB的早期发现、诊断等方面显示优越性[18]。SWI序列在诊断颅内微小出血等方面较常规MRI序列更为敏感,可为常规序列提供更多的补充信息[19-20],使得早期发现并评价微出血成为可能,对脑内微血管出血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