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丰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农”难题的有效化解需要持续规范的金融支持。文章针对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农 瓶颈制约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187-01

这些年,商业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上做了大量的创新和努力,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三农”发展还处在攻坚克难阶段,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彻底解决好“金融支农”问题,商业银行任重而道远。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农村金融网络,丰富和完善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金融的支农功能,是所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农户贷款难、乡镇企业贷款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1.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不够,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对称。农村需要的是一种短期、小额、零散、担保灵活、及时便捷的新型金融服务,而目前对农村的金融供给,大多是比较传统的金融机构、金融组织、金融机制和金融产品,缺乏有针对性的创新,与现实的农村金融需求对接不上,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这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总体效果欠佳、很难满足实践需要的根本原因。

2.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滞后,不良率偏高。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对这类产业进行信贷支持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尽管通过核销、剥离等形式处理了大量积存的涉农不良贷款,但行业高风险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保险或担保制度,也是制约商业银行支农贷款快速增长的瓶颈之一。

3.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不到位,众多涉农客户不符合银行信贷审批标准。资金的趋利性与农业投入期限长、回报低的矛盾,决定了在没有足够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前提下,信贷资金是不会背离市场规律、轻易投放到“三农”经济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的。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涉农客户财务指标、经营能力、治理结构等普遍存在一些缺陷,本身就很难符合商业银行正常的信贷标准,贷款难并不难理解。

二、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相关建议

1.做好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委托代理方式,把银行卡、保险、理财、信托等一系列成熟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广大农村,探索发展各类符合农民使用特点和习惯的电子银行等新的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三农”经济产业链产、供、销各个时期的资金需求,推出各类信贷、结算、保险、中间服务等金融工具和产品,贷款期限设置、金额、发放时间等服务方面,要切合农时,简化手续,努力满足客户的需要。

2.建立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地方政府要牵头建立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为金融机构发放支农贷款提供相应担保,降低专业大户和农户的融资难度和成本。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承担和分散部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转移过来的投资风险和产业化经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补偿受损农民的利益,从而保证信贷资金的归还,形成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3.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解除商业银行后顾之忧。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信贷征信系统,做好“三农”资信评估工作,为商业银行提供全面的涉农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积极培育“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氛围,引导各级政府、司法部门加强对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支持力度,全力配合金融机构打击各类恶意拖欠、逃废贷款的行为。

4.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金融组织的优势,实现对“三农”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利用政策性银行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标的业务特点,进一步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尽快形成政策性银行为主,信用社等针对性较强的商业银行为辅,其他商业银行作为补充的差异化金融支持机制。继续探索互助发展基金、农村小额信贷等新型组织,既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又可有效防范风险。

5.从政策上解决农民房产无法抵押的问题。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允许农民出租、出让和转让土地,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和企业积聚土地,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对接银行的规模经营要求。另外,建议对《担保法》中担保、抵押物范围进行修改补充,明确农户的房屋在完善房产登记、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手续后,可作为担保、抵押物进行抵押。

6.尽快完善金融支农法规。要引导商业银行把资金积极投向农村,在涉及金融服务市场定位与国家市场建设导向的矛盾、借款人权利与贷款人权利的冲突、金融机构业绩评价与社会经济效益标准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时。必须有法律为其做保障。应尽快制定《农业融资法》,把农业融资纳入法制化轨道。

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新农村是个大市场,商业银行大有可为。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必然会导致内需不旺,工业品产能过剩,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就金融市场而言,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也需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中国潜在的大市场在哪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在何处?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又在什么地方?答案是农村。在中国,没有农村市场的有效启动,内需不足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加,既能成为我国今后长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必将会为我国金融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藏着众多的商机,可以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2.彭克强,陈池波.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中州学刊,2008(1)

3.陈义林.我国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改革与战略,2008(12)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 陕西西安 710002)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