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前

摘 要: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和实施以及新时期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终身体育 教育 方法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98-02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已将“终身体育”作为现在重要的体育思想,即要求老师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方面的培养,使“终身体育”的精神树立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并逐步转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1.社会性。人是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的统一体。人之所以要开展终身体育活动,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社会的前进是对人的要求化为个体的需求,个人的需求也会逐渐转化为社会的需求。正是这种转换关系使体育活动必须具有社会社。

2.发展性。体育就是人们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过程。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虽然收获的大小因人而异,但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总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终身体育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在吸收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人的身体潜力、精神潜力不断被开发。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从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即将参加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当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的基本国情,高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努力开发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挑战。高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使人健康生活、工作并能长寿。学校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是,不仅看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多少,而且要看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是否具备了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是否养成自我独立锻炼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要把握体育的本质,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健康。我们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为此,切实抓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1.终身体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是以普及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爱好运动的“终身体育”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为基本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有了明确的任务,就要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意义,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链条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延续,在“终身体育”的长链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高校体育担负着传授给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意识,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任务。

3.强调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主要标志。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是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体育兴趣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趣味化,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增养个性,感受到体育课的无限兴趣,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意识倾向,爱好体育活动。

4.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针对大学生现实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

(1)加强体育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战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体育观念。

(2)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对高校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四、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基本教育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教学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意识,还是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培养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致使学生体育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

1.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要条件。

2.增强脑力活动能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积极调动、挖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开发体育潜能,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主要条件。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4.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

5.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人的健康,更是增强体育能力的基础条件。

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能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六、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有不懂的体育方面的知识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很关键,对于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对于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知识面,这样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得心应手,也会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七、其他实施途径

1.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所以,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体育所追求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完成的。因此,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才能使体育教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为实现体育的整体功能和体育的目标服务。

2.利用体育社会化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传播媒介极为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利用高科技设备与手段来欣赏体育竞赛和传递体育信息,体育教学也应把握和利用这些手段,使学生及时地了解体育新闻和观赏高水平体育比赛;还可以通过体育的熏陶和体育意识的灌输,使学生对学习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倍增,并使之融合于整个体育社会之中,对学生加深体育意识、形成体育观将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它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丽萍等.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关联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

2.王志刚.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3.宋旭.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目的的形成策略与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4.吕烁.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2

5.任莲香.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2

6.钟振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