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芳

摘 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业务流程不规范、人才流失及缺乏预算控制等都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是中小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 企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54-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企业从外部的产品到内部的管理制度都在逐渐走向规范化、国际化,尤其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概述

1999年《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随后财政部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标准。

在基本控制制度建立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很多大型企业不断创造佳绩,整个经济市场需求异常旺盛。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中小企业开始快速发展,数量和规模都急速增加,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副司长黎明介绍,至2009年全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因此,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针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及措施,督促并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随后,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正式实施。2010年4月26日,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在中国整个经济市场的份额是不容忽视的,中小企业的稳定及发展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部分业务流程尚不明确,在具体的业务环节中还存在非常严重的控制制度问题。

1.采购环节资金流失。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规范往往会给采购环节的相关人员制造侵占企业资金的机会。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关注用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采购流程,引入竞标机制使采购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竞标机制并没有起到规范流程的作用。

珠海某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规模,公司制度规定采购设备必须采取竞标模式。在公司实际采购过程中,设备部由于已与北京某供应商签订了回扣协议,在整个采购进程设备部领导指定必须要北京某供应商的设备,并书面证明只有此供应商的设备才能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因此北京某供应商在报价较高的情况下中标。北京供应商私下将高出竞标底价的部分转入设备部领导的个人账户。由此看来,竞标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对企业采购过程起到约束作用,反倒掩饰了设备部领导的不法行为,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流失。

2.销售业绩评价指标不当。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战略规范,管理决策显示出“短视”的特征。很多中小企业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最大盈利为经营目标,管理者关注的是销售额的增长,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是管理者和销售人员的共同目标。销售数量和销售额的多少成为评价销售人员业绩的主要参考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下,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销售人员为达到销售目标,提升销售业绩,盲目追求销售额的增长,从而忽略了款项的回收情况。这样的评价指标只是表面上实现了企业利润的增长,实质上并没有资金流入,同时增加了企业坏账风险,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

3.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多数中小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期行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因高级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员的匮乏而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此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这样的评估方式难以使企业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配套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使企业留不住人才,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损失。

4.预算编制的形式化。预算是对企业第二年的经营作出各个方面的预测,包括投资、销售、采购、费用等等,如果预算准确,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开支,合理筹资、投资等,增加企业的利润。目前,中小企业的预算编制只是财务收支计划的翻版,一些企业预算编制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或应付内部审计和客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没有意识到预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中小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部分企业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对预算数据准确性起决定性作用的部门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撇清责任,拒绝参与预算的编制。因此,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起点就无法获取企业作出的销售战略或销售方案信息,销售额的预算只能参考历史数据,这样的销售预算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目标,信息严重失真。在销售预算基础上编制的采购预算、生产预算及最终的财务预算都会偏离企业实际,导致预算编制形同虚设,无法提供对经济决策有价值的预算信息。

三、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建议

1.严格竞标制度。在采购环节由于人为因素无法按竞标制度严格执行,导致企业资金公入私囊,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和经营风险。为了保证竞标按照企业制度正常、规范执行,企业要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监管采购过程。将供应商的标书有企业内部独立部门统一整理,对每一份标书编制企业内部编码,在企业内部流转过程中不使用供应商的真实名称。将加工整理后的资料在竞标大会上送交相关各部门人员审核,这样大家就只能看到和采购目标相关的价格及技术指标等,采购、设备等相关部门无法判断哪个标书代码是其“心仪对象”,只能客观评价采购对象和价格的好坏,保证采购对象“物美价廉”,降低资金的流失风险。

2.改进销售人员评价指标。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仅以销售数量和销售额作为评价销售人员的业绩指标,会导致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盲目追求销售业绩,不在乎客户的财务状况和信用信誉,忽视销售款项无法收回的可能,增加了企业的坏账风险。因此,在评价销售人员的指标体系中必须要加入应收账款的回收指标,销售额增加的同时也要保证款项的回收比例,两项指标综合评价可以督促销售人员在完成销售额指标的同时也要关注客户的信用审核,保证销售款项的及时回收,降低企业坏账风险。

3.建立长期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对未来人员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可能的差异的分析,或者是企业对其人力需求与供给作出的估计,以及中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的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包括岗位职务计划、人力分配计划、教育培训计划、人员补充计划等等。规划合理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人才缺乏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

中小企业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应当积极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与激励体制。企业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

4.设立结构性的预算编制小组。预算的编制过程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要设置预算编制的团队(即预算编制委员会)。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编制委员会应由总经理担任主席,各部门(包括销售部、采购部、生产部、财务部等)领导为委员共同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委员会应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说明,将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部门的数据或工作进行划分,并由各部门对其提供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在公司总经理的重视监督和责任分配下,各部门预算编制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同时制定的工作职责说明约束相关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配合,保证基础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基础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后,财务部才能利用基础数据编制对经济管理决策有参考价值的公司财务预算,利用公司预算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总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建立公司内部控制的架构、制度和流程是规范企业的关键。在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建立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改进经营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时期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决定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现阶段规范企业管理制度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施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谈[J].财会通讯,2009(1):19-20

2.中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2007.3.2

3.和丽芬.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5):54-55

4.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9)

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网站.中小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中的问题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41)(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