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冰璇

略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以湖南省永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例

●唐冰璇

文章通过对湖南永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状进行调研,从改革取得的成效、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完善改革的措施三个方面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

湖南永顺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成效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力量。它是设立在县区、乡镇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力军。建立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尤其是基层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有了一个长期稳定健全的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农业各项工作就有了基本的依托,就能更好地将农业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就能更快地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就能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笔者通过对湖南省永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状进行调研,从改革取得的成效,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完善改革的措施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的成效

1.农技推广改革基本到位。近年来,永顺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6〕30号和湘政发〔2007〕15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健全了机构设置、核定了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纳入财政拨款。据调查,全县乡镇农技站由原来的45个合并为30个,农技站人员编制为179人(永编办发〔2008〕17号)。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009年9月,永顺县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目前,全县30个乡镇农技站有干部职工205人,占全县总推广人员的65.3%,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9人,占92.2%。35岁以下117人,占总数的57.1%,36岁~49岁67人,占32.7%。本科4人,大专81人。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59人。合理布局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地发挥了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2.农技推广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制度。建立了工作考评、人员竞聘、推广责任、人员培训等四大工作制度,县农业局领导分解联系到各乡镇农技站,加强管理,同时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年度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严格检查督促。二是创新农技推广的方式方法。据了解,永顺县根据其地域面积大、耕地分散、技术服务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在推广方式方法上突出了五个“1+1”活动,即1个站办好一个示范村,1名技术员培植1户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推广1项农业实用新技术,编印1份技术明白纸,撰写1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技术总结,提高农业部门自身地位和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公开、细化量化”,建立由县农业局、乡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考评机制,将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

3.农技推广成效较为明显。据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该县先后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9个,联结农户10650户,联结基地5.5万亩,涌现出省级科技示范户12户,州级科技示范户213户,县级科技示范户1126户。项目启动以来,全县农技推广部门共完成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样板点104个,示范面积38.5万亩,推广马铃薯双行起垄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频振式诱蛾灯杀虫等农业新技术,大规模、高标准办示范样板46个,举办各类培训327期(次),印发技术资料6.4万份,培训农民8万人次,培训干部1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农户的科学技术水平。

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永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人员素质偏低。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县基层农技推广干部职工中农作专业的占21.5%,经作专业的占22.2%,加工、营销、文秘及其他占56.3%。二是文化程度低。三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高级职称占1.06%,中级职称占31.2%。四是农民素质也普遍偏低。因此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就很低,科技人员的技术课听不进去。由此得知,该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业、学历、职称比例失调,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设施建设滞后。该县30个乡镇农技站中,尚有18个乡镇农技站无站房,无站房的比例达63.4%,120多名农技人员居无定所,无办公场所,无试验示范基地。现有的站房由于县域经济基础差,县以下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经费,也没有基础设施建设费,存在办公条件简陋、基础科研设备匮乏的突出问题。

3.服务方式陈旧。服务方式以技术指导、产中服务为主,而参与产前、产后服务较少。服务手段仍以“一张嘴、两条腿”为主,开展的农技110、技术承包、科技特派员等服务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服务对象仍局限于千家万户,而面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组织等直接服务不够。

4.组织发展滞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已成为农业农村的经营主体,不仅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组织者、示范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目前数量较少,规模小,层次低,功能不强。

三、加快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各级农业、水利和林业部门要制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建立制度化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要把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用人机制、技术职务辞聘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体制制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5天。要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依据。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进一步保障经费供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争取财政的支持,特别是确保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费和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必要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在充分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增加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基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推广的现代化水平。

3.进一步创新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根据当地生产需求,及时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通过充分利用农业服务热线和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行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及时为农民解惑答疑。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户),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流动科技服务车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同时,要搞好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依托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4.进一步培育多元化推广主体。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等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技术咨询等服务。推广形式要多样化,积极探索科技大集、科技示范场、技物结合的连锁经营、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推广形式。推广内容要全程化,既要搞好产前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通过服务领域的延伸,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可实行招投标制,鼓励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人员和有关企业公平参与投标。

[1]谢仲桂,邹吉良.湖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模式与思考

[2]衡山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突破发展.nongye.hengshan.gov.cn

[3]改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状况.湖南:农技推广再强身,人民网—人民日报.

[4]邓秀华.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对隆回县等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的调查[J].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2011(6),89-93.

[5]许新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分析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5):64-66.

[6]卢小磊,杨凤书,陶佩君.完善河北省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1(3):66-69.

[7]袁正亮,石业贵.基层农技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09(9):71-73.

(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09)

F323.3

A

1004-4914(2014)06-2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