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波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路径分析

●吴一波

文章简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学内涵,提出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形成路径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着名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拉德(C.K.Parahold)和哈默(Gray Hamel)。1990年,他们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他们指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是指那些能够促使企业持续不断的产生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某种能力,其构成要素是:

1.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是基础竞争力的管理,有些企业管理呈现“两低一高”的现象,即基础管理差、管理的混乱和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2.企业资源力。通过资源竞争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如果有,具体应该怎样运用。

3.企业市场占有率。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

4.企业无差异竞争力。所谓的无差异竞争是指企业在其他方面都不重视,只强调一项,那就是价格,也就是打价格战。中国的很多企业都经常使用这种竞争方法,可是事实上,世界一些有实力、有基础的大企业都轻易不用这一方法。

5.企业差异化竞争力。差异化竞争与无差异竞争相反,是指企业不依靠价格战,而是另辟途径,出奇招取胜。

6.企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竞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分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现实生活中,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极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健全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缺乏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有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明晰产权关系、独立决策能力和独立经济利益的公司法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推力,才会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优化配置和综合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

目前,许多企业还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虽然经受了市场化改制的洗礼,但传统的经营理念、运行机制仍然在影响人们,对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依赖使得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缓慢,即使经过公司制改造的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的治理结构、严格的监督制衡机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仍然很难真正实现。因此,不健全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缺乏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2.企业缺乏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许多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动应付,由于缺乏明确的竞争优势战略,对核心竞争力的实质缺乏认识和把握,错误地认为竞争就是“大而全”,以为做大了,才能有低成本和规模效益,最终结果是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丧失殆尽。

有的企业在实际竞争中不得要领,运用的手段仍然停留在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广告促销竞争等方面,一些企业仅有的微小利润在不断下滑,还有一些已经到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地步,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3.技术创新意识淡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缺乏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大多数企业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不足,企业忽视对研发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激励,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技术创新意识淡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缺乏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同行业企业拥挤在产品的低端竞争,几乎所有同类企业都用同样的办法生产同样的廉价产品,其结果是自相残杀。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除体制因素外阻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产品性能落后,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人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一些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往往只重视硬件的引进,达不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我开发能力的目的。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取得超额利润的关键。

4.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质把握不全面,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自从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到我国,立即引起企业界、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权威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完全界定核心竞争力的准确定义,而仅仅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这为后来的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理解来诠释“核心竞争力”留下了相当大想象的空间。专家学者纷纷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阐述核心竞争力理论,界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描述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提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种种途径和措施。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步入了误区。尽管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于启迪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思路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到每个企业具体界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却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出现了很多误读。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路径

1.企业要立足于不断学习与培训。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静止不变的,必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而变化发展,只有那些不断地进行各种投入、提升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创造新的战略成长机遇。

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持续地组织学习与培训。首先,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正确的决策、控制,还是员工的创新,都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做基础。这种基础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其次,逐渐培养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企业在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时,必须能够迅速整合、建立和重构企业内外部资源、技能和能力,通过创建学习型的企业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企业要积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治理结构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在社会分工与协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一系列综合。现代企业制度直接关系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它从理想信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决定着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观念平台和智力基础。判断一个现代企业制度是否有效,要看这个企业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看企业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好的现代制度与机制会诱导和驱使人们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工作。它克服了种种不足,可使人们感受某种公平的氛围,也可防止企业因个别人的变化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按照企业改革的既定方针,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应变能力,实现运营机制科学化。

3.企业要注重创新驱动与文化建设。首先,创新能够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为了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赋予企业新的生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要求进行各方面的创新,制度创新是根本,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关键,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次,企业文化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品位。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土壤,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企业的发展仅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是不够的,尚需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两手抓,一方面要培养企业学习文化。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文化即是学习文化。企业为了适应变化,必须保持不断地学习,形成一个开放的团体学习文化氛围,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注重内外兼修。企业文化听上去很有用,但实际用起来却并非易事。简言之,只注重外在形式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空洞的企业文化。管理者不仅要营造学习文化氛围,还要塑造企业核心理念。企业的核心理念也必须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消费者所感知。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就是企业组织学习的过程,是企业组织内部的不断学习过程,是建立现代制度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的高素质的干部和员工队伍的过程,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1]宋远方.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J].管理世界,2002(8)

[2]芮明杰,程晓静,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一个函数模型分析[j]科研管理,2008(29)

[3]李素英,李庆满.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7(35):34-35

(作者单位:宁波海曙绿叶经贸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12)

(责编:李雪)

F270

A

1004-4914(2014)07-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