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峰

摘 要: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多年里,陈云长期主持我国经济工作并提出一系列的经济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实际中很好地处理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道路过程中一直都围绕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而进行,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研究分析陈云计划与市场的相关思想,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改革创新的伟大的征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陈云 计划 市场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060-02

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关系处理过程中,中国的经济改革经历过艰难的探索,有过惨痛教训,但同时也收获了巨大成果,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赋予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更大的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和新举措。《决定》中有许多重大理论突破和思想创新,其中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论断,尤其引人注目。《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过去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后我国的社会发展如何?同样离不开如何处理好市场和计划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人之一陈云,依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两者的关系,对成功实现中国经济顺利平稳过渡功不可没。只要经济运行中存在宏观与微观关系,陈云计划与市场思想就永远不会失其指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陈云计划与市场思想的研究分析,对我们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发展道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理论的主要思想

在长期从事经济领导工作过程中,陈云始终强调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握经济规律,善于在总结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合乎实际并具有理论创新的指导方针。

1.提出新中国社会经济模式雏形的“三位一体”。陈云领导了我国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首先开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并且形成了我国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由国民经济计划化、经营管理企业化和管理民主化三位一体组成。这个模式的形成是由我国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同时打破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特有的封闭观念,把市场体制引入到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中,形成统一生产和分散生产相结合的经济道路,力争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形成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经济发展道路。

2.过渡时期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论断。陈云由东北调至中央工作之后,承担起了重建和恢复我国经济的重任。建国初期,我国学习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但同时众多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面对前苏联经济模式的利弊,陈云认为,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不能够照搬照抄前苏联经验。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在八大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论断。这个模式是对前苏联模式的突破,前苏联模式否认以计划为特征的商品经济,而陈云却试图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这个论断虽然始终以计划为主,以市场为补充,但却突破了过去完全排斥和否定商品经济的理论,肯定了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陈云,面对国内经济建设严重失衡,坚持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思想,指出:“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这决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2}“社会主义经济,还是要有计划按比例。”1981年底,陈云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理论,{3}这一新的表述与陈云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理论内涵是完全一致的,但明显有强调计划经济的意思,这主要是针对国内用市场否定计划的必要性的现象。陈云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理论的论断,不仅是对计划经济实践的科学总结,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计划理论的重大发展。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陈云所提出的市场调节还不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市场调节,但是,“市场不排斥计划”、“计划和市场是相互包容的、相互作用”这些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党的十四大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其精神与陈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理论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4.“鸟笼子”经济理论。陈云关于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理论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也逐步走向了成熟。陈云深刻了解我国的实际,并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和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深入,他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进一步总结为“鸟”与“笼子”的关系。认为我国要继续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局面的生动活泼;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努力提供最广阔的空间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陈云关于市场与计划关系的“鸟笼”理论,虽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他的理论却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正确理论,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我国日后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理论探索的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以国情为依据。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陈云在各个阶段关于市场与计划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整个陈云经济理论的精髓。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2}这十五个字凝结了他一生的思考和实践。陈云同志一生不尚空谈,论实务实。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处理问题深思熟虑,统筹兼顾,多谋善断。陈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真正在发展我国经济的过程中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方不同阶段矛盾各不相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也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总之,实事求是是陈云关于市场与计划关系思想的精髓。

2.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陈云关于市场与计划的理论都是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一切理论和工作的宗旨和目的的。1953到1957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过程中,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和我国的国力相适应,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首先要把满足人民有吃有穿的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他认为,应该首先是吃放,其次是建设。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陈云进一步提出要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在我国经济受到严重挫折,同时加上自然灾害的困难,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都相当困难时,陈云指出:“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革命搞成功了,千万不要使革命成果在我们手里失掉,现在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2}总之,陈云始终把解决人民生活需求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任何经济理论和工作都要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突破思想僵化,积极创新理论。陈云关于市场和计划的理论,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是对当时固有封闭僵化思想的重大突破,自始至终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突破。陈云思想严谨缜密,但又不墨守陈规。他总是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和接受新的东西,包括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和新的经验。为了防止被以往经验和老框框所束缚,他多次以开放的态度讲过,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过去适用的一些做法,很多要有改变。做经济工作要高度重视经济统计问题,要善于把握总体情况和总的趋势,要努力研究新情况、学习新东西,不断探索解决新问题。

三、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市场与计划的关系这个主线展开的,从最开始的排斥市场,到要市场,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不仅反映出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过程,也同样反映了人们思想的巨大变化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思想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多变,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中分析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启示。

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路路线,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让市场与计划的政策符合我国的不同时期的国情。陈云始终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前提下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以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国情为依据,积极探索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经济发展道路。其“只唯实”的科学态度,是陈云将具有理论深度的哲学思想与实践有机地、通俗地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为学与用、知与行,及对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陈云“只唯实”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也要科学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以实事求是精神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其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生活幸福为目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国的政府机关,也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党要把民生建设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密切的问题来落实解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最后,正确定位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纵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是围绕“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陈云打破把计划与市场简单对立的观念,突破固有思想的束缚,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依据当时是国情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的各自优势。在未来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依然要始终伴随着如何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当然,未来经济领域的主要明星依然会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当市场出现盲目性、滞后性时,计划这只“看得见的手”就会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进而保证经济朝着预期的轨道向前发展,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课题来源: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专项任务:“陈云经济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053)]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3

{2}陈云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R].2004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 山西太原 030031)(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