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奎 张西梅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态势、意义及优化

丁海奎 张西梅

大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从什么是学生社团,社团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为什么要加入社团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社团管理的新方法,引导学生社团朝着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方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舞台。

大学生 社团活动 管理

在当今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发掘人才的优质创造潜能和无穷的智慧。而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适合于市场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社团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适应社会的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社团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与新趋势,引起了很多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管理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努力拓展学生素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学生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是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诉求,按照其共同拟定的章程自愿组成,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群众性组织,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

在大学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的氛围内,大学生社团需要百花齐放,形式多样,如学术探讨问题、社会关注问题的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公益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志愿者协会、棋社、舞蹈队、摄影社、合唱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演讲社等等。

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开展活动,按照有益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和有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原则开展活动。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社团组织成立并有序开展活动是为了活跃学校的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为目的。

二、学生社团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国第一个的大学生社团严格意义上来讲是1904年京师大学堂的抗俄铁血会,青年学生通过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方式抗议俄国、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动战争。“五四”前后,一大批现代意义的大学生社团风起云涌,是“五四”新文化和民主爱国运动的产物。

高校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学生会,都应关心学生社团的活动,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一般情况下是由同级党组织授权团的组织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和具体的指导,学生会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学生社团的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国大学社团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总的来说目前还处于一个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也许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系。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将社团建设作为考核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但高校管理者没有真正认识到社团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考虑社团建设,多数只是走形式,更可怕的是他们对社团建设存有功利主义思想。

高校对社团的管理较为混乱,社团自身的管理更是不规范,社团基本缺乏政策上的关注,处于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处境。资金相对缺乏、组织较为涣散、理论支持缺少等是绝大多数社团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制约社团发展壮大的突出瓶颈。

高校社团另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社团的兴衰周期甚至是生命周期都是很短暂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经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历程,甚至大多数经营惨淡,还没有经历高潮就走向灭亡了,还有很多保持着不死不活的状态。究其原因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社团换届过于频繁,没有好的负责人或者没有找到好的接班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指导老师发挥的作用不大,甚至很多高校没有安排指导老师。

三、大学生社团的意义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提前练兵,培养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社会。也能激发学生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和艺术,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激励学生去设想和创造某些现实中尚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实现这些设想的热情。

德国着名教育家费希特曾说过:“在这种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中,学生们不管其天赋能力如何,都无例外地热爱知识并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纯洁之情的途径,那就是鼓励学生自发的活动,并使这成为获得知识的基础,从而让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都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来学习。”(《欧美国民教育理论探源》,朱旭东着)大学生社团,历来被认为是大学生活动最富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是组成校园文化的一支主力军。各种社团以其特有的魅力丰富着校园生活,无形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结交朋友,提高交际能力是大学生社团的一项重要职能。本文将培养良好的交际列为加入大学生社团的重要好处之一,也是提醒社团的经营者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和社团内部的成员闹得不可开交。你在社团得到的物质再多,如果没有培养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很多的友谊,那么你的社团经历就是失败的。

大学是改变一个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时期和载体,参加社团、主持学生会工作是改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据统计,大多数有成就的人在大学里都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参加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四、社团的管理优化

(一)提升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社团的负责人对社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负责人可以打造一个优秀的社团,一个没能力且不负责任的社团负责人可以毁掉一个优秀的社团。

社团在干部选用上,首先要看态度,其次才看能力。态度好,能力强很重用;态度好,能力一般,可适当用;态度差,能力强,不到迫不得已不用。

(二)搭建团结奋进的学生社团组织

一个团结奋进的组织,是组织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散乱的组织,要么活动都搞不起来,要么活动搞得混乱无序,社团所有的进步和展望都是空谈。社团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松散性。所有社团成员都认为,你开个会搞个活动我感兴趣就来,不感兴趣不来,你能怎么着我,我迟到了你又怎么着我,你说你要开除我社籍,我也巴不得早点走呢,没有具体的约束。这就像个天生的胎记,自从社团诞生那天起,社团的松散性一直是很多负责人的最头疼的事。如果哪一天活动,你发现只有你自己去了,你不要生气也不要失望,因为这才叫做社团。所以我说搞社团,可以大喜不可以大悲。社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家可以热烈地庆祝一下。如果失败了,也没有必要悲伤失落。如果你大悲了,那是你还没有了解社团的本质。如果真的哪天活动只有社长自己去了,那么你要好好反思了。

社团松散性是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的,但是负责人的无为行为,更让社团的松散性变本加厉。社团的组织松散性的主要原因是社员的组织观念不强,为什么组织观念不强,还是因为负责人做得不够好。只要负责人做得好,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至少是将松散性降低到最小。

要怎样才能把组织建设的松散性降低到最低呢?只有通过感情团结人,以纪律约束人,以“利益”吸引人。

1.以感情团结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破除门户之见和文人相轻的陈旧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选人用人。一个人愿意呆在一个团队里,最多的时候是因为在这个团队里他能感受到友情,感觉到温馨,而不是整天勾心斗角、疲于奔命。所以我们要真心地和社员交朋友,让他们感觉到大家都是朋友,而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关系。大家无论在活动中还是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以感情团结社员,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就是找社员谈心聊天。一个不加强社团成员间交流的负责人不是合格的负责人。与社团成员聊天不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地侃大山,而是有目的、有方式的调查。加强社员间交流沟通,可以拉近负责人和社员的距离,增加负责人对社员了解,从而可以在组织生活中对社员进行合适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通过聊天这种方式,可以很明显地增进社员对社团的感情,从而提高社员的积极性。

聊天可以单独约一个社员出来聊,也可以约几个一起聊。保证最主要负责人要和每一个参入的社团的成员都要至少聊一次,并且要求部门负责人也要经常和自己的部员聊天。

2.以纪律约束人。无规矩不成方圆。搞社团不能有组织无纪律,更不能无组织无纪律。加强制度建设,进行严格规范考核,每一次活动,作为负责人,必须要知道谁提前来,谁准时来了,谁迟到了,谁没有来,迟到的原因要问清楚为什么迟,没有来的要问清楚,请假的原因要问清楚。不能让社员有我愿来不来、来与不来都一个样的心理,如果每次都听之任之,那么来的人也说了可以不来啊,不来也没事,上次谁谁都没来,也没有追究,下次我也可以不来了。组织松散性,就是这样被慢慢增强了。搞社团要力争规范化,正规化,要做到纪律要严明。

3.以利益吸引人。这里所说的利益是一种泛化的利益,不是说大家都唯利是图,这里所说的利益是褒义词。大家加入社团,都希望得到各种利益,比如希望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希望认识一些好朋友,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在刊物上发表,或者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实现了大家的利益,就会提高大家对社团的热情,使大家乐于参加社团活动。其实这也符合社团以人文本的根本要求。

[1]林胜德等.中职校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新探[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9)

[2]江萍.大学精神与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研究——以S大学为例[D].苏州大学,2010

[3]黄品妹.中山大学学生社团研究[D].中山大学,2010

[4]柏林.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1 (3)

[5]丁海奎,张西梅.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4)

[6]沈瑾,汤双凤,黄天乐.浅谈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11(8)

[7]韩汉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效培养人才[J].经济师,2013(8)

[8]丁海奎,张西梅.基于经济转型发展探索独立学院战略定位[J].中医教育,2013(4)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0)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10-208-02

山西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独立学院管理和发展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1—086);2014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三维教育”的实证研究(编号:J2014142);2014年晋中市社科研究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