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投资对于经济周期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分析,山西省的投资周期和经济周期具有同向波动,投资保持着相对高位波动的特征。政府主导型投资对经济周期具有缓冲效应,能够有效减缓经济下滑的趋势,因此,山西必须强化投资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经济周期 投资 结构转型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077-04

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着增强,对山西经济变动周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山西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因此,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和结构,对于调整经济结构,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山西经济周期与固定资产投资

资本和资本积累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呈现周而复始变化的状况。它既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主要产业增长率来表示,也可以由投资增长率来表示。投资也是国民经济的总量之一,因而在正常情况下,用它的增长率表示的经济增长周期显然和其它总量增长率表示的周期相一致。因此,投资增长周期不过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侧面而已,它本身就是经济增长周期的内容。综上所述,投资作为外因对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成为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全省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率均明显提高,经济增速和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一)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同步增长

从1978年至2011年,全省投资总量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增速也逐年加快。特别是2000年以来,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投资总量突破7000亿元,是2000年的11.8倍,积极地推动了经济增长。2011年全省GDP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达到11237.55亿元。从投资发展历程看,总体也呈现出加快的趋势。197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21.5亿元,由此增长到100亿元用了九年,年均增长19.4%;从100亿元增长到500亿元用了11年,年均增长13.9%;从500亿元跨过1000亿元大关用了五年,年均增长12.6%;从1000亿元突破2000亿用了三年,年均增长28.7%;突破3000亿元用了2年,同比增长25.1%,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突破了5000亿、6000亿和7000亿元,投资速度和规模明显加快,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见表1)。投资增速的加快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表明全省经济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二)GDP和投资的周期波动基本同步

从投资增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也出现了很明显的波动,从图1中可以看出,全省投资波动振幅较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影响。从波谷—波谷的周期看,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投资波动明显的历经了3个周期:1981—1995年为第一轮周期,1995—2008年为第二轮周期,2008年至今为第三轮周期,其中2009年到2010年有一个小的波动周期,主要是与2008年底我国采取了大规模投资政策有密切关系。根据这个分析来看,总体来看,我国投资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契合度非常高,投资运行和经济周期运行基本同步,投资减少则经济下滑,投资增加则经济上升。但是投资变化总是快于经济增长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会主动选择投资拉动,投资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三)投资率明显提高,GDP增速加快

投资率是投资总量与同期GDP总量之间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地区积累水平的重要标志,适度较高的投资率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呈现出投资率逐步加大,GDP增速逐步加快的态势。

(四)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较高水平

从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除1998年和2009年两年经济下行造成投资贡献率有些异常外,从其他年份的发展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2000年以来,山西加大了投资的力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到55%,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2006年和2010年两年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以上的水平,说明这些年的投资的贡献明显高于消费和进出口业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五)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税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明显提高,经济增速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从图3中明显看出,2008年以来,每个季度的投资增速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对于稳定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从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投资对经济周期具有明显的缓冲作用,随着经济周期的探底,我国采取了大规模投资政策以后,投资先开始加快上升,经济仍然处于低位探底状态,随着投资逐步进入实体经济,投资作用逐步显现,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当投资波动处于窄幅波动时,经济波动也逐步平稳,处于稳定均衡状态,因此,可以说投资是先于经济波动的,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六)产业投资保持增长趋势,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调整

总体来看,全省三次产业的投资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不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速度较快,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990年至1994年,全省第二产业投资所占比重保持高位,第二产业的产能得到不断释放,随之经济滑坡,经济进入低谷,投资随之转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保持增长,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的投资再次快速增长,产值不断增加,对第三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促使全省进行产业转型,第三产业投资在政府引导下有所恢复,保持一定的上升趋势。2011年,在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271.2亿元、3348.58亿元和3753.27亿元,产业投资比例由2009年的4.4∶43∶52.6转变为3.68∶45.42∶50.91,投资结构有所优化。(见图4)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周期变动的数量分析

现阶段,投资仍然是山西省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投资的力度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对经济周期的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投资的结构对未来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巨大。从现状来看,山西投资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是说投资可能对经济周期具有重要的先导性影响。

(一)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

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总量在周期变动过程中,投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明投资对经济总量扩张的作用力,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经济总量的变化不是投资的Granger原因,而投资是经济总量变化的Granger原因。由此可以认为,经济总量的扩张,或者说经济周期的变动原因中投资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探明二者的数量关系,根据时间序列的变动,通过逐步回归法的检验,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时效是2年,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期为2年,当期的投资对2年以后的经济扩张具有显着影响。并且二者的数量关系为:

GPD=4.3266+0.8085 AI(-2)

(t=13.0651) (t=38.4833)

从t统计值的效果来看,方程比较合理。从图1中的投资增速和GDP增速来看,当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趋势时,GDP增速一般在2年后出现下滑,并且增长相对缓慢。从数量关系上分析,投资对GDP的弹性系数高达0.8085,说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保持较高的水平(见图3)。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创新驱动是今后经济增长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行业投资效率有所变化,工业制造业效率较低

山西由于独特的资源禀赋,能源重化工业投资保持较高的强度,从能源供应角度来看,多年来保持了全国能源大省的地位,随着资源禀赋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行业投资效率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根据2005年至2009年的全省19个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行业的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是所有行业中相对效率最高的,教育行业的规模效率也比较高,表明这两个行业发展在全省19个行业中发展的相对效率较高,是发展较好的两大行业。

1.传统行业进入投资规模递减阶段。在最优规模状态下时,可以看出,山西的传统的采矿业、制造业等行业相对效率不足,在有其他因素约束条件变化的时候,相对效率可以提高,不过总体上规模效率仍然相对偏低,行业进入了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投资效率降低,有待通过调整行业规模提高投资效率。

2.新兴行业投资效率仍然具有提升空间。从数据分析来看,第三产业中除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外,大多数行业都处于投资效率规模递增阶段,投资效率相对较高。特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服务管理业的规模效率数值较低,不仅处于投资效率规模递增阶段,而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明公共基础性的行业应该加大投资规模,提升行业效率。

三、面临的问题

目前,投资仍然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贡献高于其他因素,也就是说消费、出口等因素的拉动能力十分有限,尚待提高。从多年的发展来看,投资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整体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投资规模相对较少,投资速度相对落后

新世纪以来,山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投资规模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省投资的规模、质量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2005年至2011年,山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其他中部五省的差距不断拉大,从统计数据上看,山西与在中部六省中始终保持在第五位的江西省相比,绝对规模差距从317.2亿元拉大到2936亿元,与其他中部省份的差距更大,2011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仅为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41.5%。从各省统计公报来看,除山西省外,中部其他五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均超过万亿,山西相对落后较多。(见图5)

从投资速度上看,中部六省近年来的投资增速均超过了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相比较而言,山西投资速度在中部六省中相对缓慢。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在“十一五”期间始终保持中部六省领先的位置,2011年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位列中部第二位,拉动GDP快速增长,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湖南和湖北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平均增速均略高于山西。江西近年来发展迅速,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万亿,山西和江西之间的绝对差距再次拉大,山西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见图6)

(二)投资率偏高,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过于依赖投资将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从中部六省的投资率来看,各省的投资率都比较高,其中江西和安徽两省的投资率最高,说明两省经济增长中投资的贡献率过大,山西的投资率在中部六省中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但是仍然偏高,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投资驱动”向“自主性内需增长”面临巨大的压力。(见表5)

(三)传统行业投资比重偏高,行业调整难度加大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能源重化工等传统行业发展程度较高,全省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但是由于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煤炭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投资不断加大,传统行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增加,行业调整难度不断加大,新兴行业的投资虽有增长,但相对不足。从2005年到2011年,传统行业中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11年四大行业投资规模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74.7%,处于明显优势的地位,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从2005年到2011年,采矿业投资规模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比重从16.5%上升到19.3%,煤炭产量从5.54亿吨增加到8.7亿吨,产业规模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而新兴产业投资相对缓慢,并且规模偏小,与新世纪以来的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目标有偏差,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四、对策建议

转变发展方式是山西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多年来形成的投资依赖症短期内很难消除,必须加快产业调整的步伐,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投资驱动”向“自主性内需增长”进行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一)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转变

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影响,也是经济周期发生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率偏高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需要全面调整。核心发展是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转向消费驱动、创新驱动。重点一是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层次和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从外需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使居民有钱化,也敢花,促进整体内需的提升。三是要提高创新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促进消费的进一步提升。

(二)制定有利的投资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结合山西发展实际,制定投资政策,形成科学的投资长效工作机制和投资预期,实现全省产业的动态优化调整。首先,根据山西今后对“十三五”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全省现有产业的特征,尽快制定产业投资引导政策,明确投资任务目标和对策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制,将投资结构优化的工作细分,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形成有利于促进投资结构调整的考核导向,强化激励约束,增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产业投资优化调整。其次,要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加强煤变电、煤化工、现代制造业、医药电子、特色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第三,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新的增长机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三)制定有利于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民间投资是今后投资的重点主体,要通过政策调整和引导促进民间投资。首先,要学习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制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让民间投资主体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其次,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让民间投资能够走进来,留得住。第三,创新金融模式,促进民间投资全面发展。鼓励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完善,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四)大力吸引外资,促进本地资本的良好运行

充分发挥外资的鲶鱼效应,促进本地资本的良好发展。首先,要完善和优化行政管理制度,促进招商引资的制度长效化,实现长期稳定的预期效应。其次,要把外资的运行规则透明化,让本土资本能够学习,提高自身的发展运行能力,形成吸引、消化、再创新的良好发展循环。第三,制定良好的考核机制。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2014至2015年度重点课题《山西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转移问题研究》(编号:SSKLZDKT20140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0〕13号: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 历年的山西省统计年鉴

[3] 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4] 朱天星,高丽峰等.辽宁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240~245

[5] 辛春根.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

[6]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双月刊),2000(5)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作者简介:郭卫东(1977—),男,山西清徐人,山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