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爱民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通识教育以贯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与挑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通识教育 异同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7-187-03

一、概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内涵

自由教育思想为亚里士多德所提出,它是通识教育最初源头。从19世纪初美国博德因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融入大学教育中开始,国内外学者掀起了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热潮。但综合各种文献材料就于通识教育的概念定义而言,迄今为止却没有一个较为规范性的表述与界定。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一文中,清华大学的李曼丽与北京大学的汪永铨教授从三个方面来界定通识教育的概念:第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的维度来看,它指高等教育的非专业性教育部分,它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高等教育;它的教育对象是所有大学生;它也指整个大学的办学理念;与自由教育同义。第二,从通识教育的出发点看,其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与国家公民。第三,从通识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的角度看,它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功利性的、非职业性的、非专业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

与许多其它很难下定义的概念一样,大学通识教育要想准确、完整地表达出它的本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由于个人的出发点、角度、目的不同,产生的结论也有所不同。为了服务本文论述的观点,笔者认为:通识教育就是把具有较好思维与批判能力的受教育者培养成在精通某种专业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吸收人文、自然、社会的优秀成果的综合型复合性人才,同时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文理领域知识与技能和谐发展的精英式教育。它的教育理念就是重在对受教育者的“育”而非“教”,大学通识教育最先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性着名大学兴起,逐渐受到一些重视教育的国家广泛关注。

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定义相比较而言,前者比后者要容易得多,原因是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对我国青少年与国家干部两大主要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同时以全国各大高校为主阵地,编写了许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材,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在我国学术领域中获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对它的定义也众所纷纭。笔者较为认同张耀灿先生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众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提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中的人本思想以及教育过程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也是适应人类社会道德与文明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因此,笔者在下文的论述过程中采用张耀灿先生概念界定。

二、比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异同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出大学有四项基本任务:第一,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第二,大学是新人受教育成长的平台;第三,大学是不同人之间充满活力的交往;第四,是学术勃发的世界。四项任务相互参与渗透其中,从而使彼此变得更加清晰和更有意义。按大学的理想,这四项任务无一能缺,否则大学的质量就会降低。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论述,结合概念,我们可以在大学的文化育人与精神成人的功能中寻找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共同点;同时,也可以洞察到这两者的差异所在。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共同性

首先,就教育对象而言,人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离开了人来谈论所有的活动都是无意义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也如此。马克思指出: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产品的感性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当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受众者也应该是学生,两者是针对学生这个教育对象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授给教育对象最基本的知识和生存技能,以此达到受教育者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化社会生活,来完成作为主体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使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能够正确引导他们去理解、建构自身的精神家园。虽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两者的侧重点、实现的路径各有不同,但学生仍然是作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就教育的内容而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都是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为基础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守的高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领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大学通识教育是通过公民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等课程对教育受众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诚信友善等道德伦理主体价值的灌输,以适应现代的生活复杂多变,催化并孕育出其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大学通识教育以尊重和满足人的内在需要、促进人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力图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情感、身体与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渗透人文精神,让受众明确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帮助教育受众形成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再次,就教育的功能而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都注重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人格完善与思想健全的公民。两者都关注通过教学实践,使学识内化成人的素养,简言而之就是“使人成为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促使个体文化知识不断积累,丰富个体的情感,增强个体的道德情操,养成品德高尚的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引导教育受众思考其生命存在的意义,并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生价值;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引导人们建立个体的心灵秩序完善自我。黑格尔说德性是心灵的秩序,人们在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净化心灵,同时也是构建和谐个体的要求。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差异性

首先,就教育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教育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为社会主义学校,而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则为资本主义学校,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其成员接受并认同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阶级性和价值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根据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而提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一定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服务;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大学通识教育则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专才教育”而形成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的教育体系,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人的教育。

其次,就教育侧重点而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虽然它们都把学生作为自己的教育对象,它们的出发点却是大相庭径。后者的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文学家、数学家、思想家等等,不难发现通识教育在学生身上的落脚点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具备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受教育者提升审美情趣、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使受教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每个个体的人生价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解决的是怎样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用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最终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解决的是怎样成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自从我国提出教育体制改革以来,近几年在教育领域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就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多数学者一致同意“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一直坚持不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点。北宋的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成才的终极目标还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五爱”为基本要求,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为奋斗目标。

第三,就教育方法而言,方法设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整个教学任务。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发展、成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不断发展、成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它拥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原则、研究对象,建立了从认知到实践再到检测等一系列的理论方法,为有效地顺利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方法论。在很多条件下,虽然两者的方法可以通用,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思想发生改变,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它的方法又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例如:它的一般方法疏导教育法和特殊方法冲突缓解法等等,都是通识教育的方法不可取代的;大学通识教育也应该拥有它自身的学科教学方法,它改变了那种把受教育者束缚于一个固定的四方体空间的教学模式,教育者把它转变成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灵活选择自己的教室,如:教室被教育者有意识地放在绿草如茵的草坪大自然下、古树脚旁的小石桌、幽静的花园小路上等等地点来完成自己对受教育的授课活动,没有讲台、没有教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完全消失了。经典国学、世界名家之谈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环境采用活泼、自由、开放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酝造了一种西方文人绅士与古文雅士的浓浓气息,对话、散步、讨论等等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偏爱,结论如何?也只能是各不相同。

三、结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识教育无法替代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大学通识教育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方向,并且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意识形态导向,为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其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引导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以解决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上的立场与观念问题,保证大学生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成长。

第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属性反映在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总是用以整和社会、教育民众,开展政治动员与社会组织的客观需要,并且运用一系列范畴、原则、方法,形成客观规律等。”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通常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或维护其阶级的有效统治,一种是通过武力解决,另一种则是通过采取本阶级的意识形态灌输方式,使社会成员在达到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维护自身的阶级统治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它将统治阶级的思想方式与价值观念向民众进行灌输,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从而巩固统治集团的核心地位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施意识形态控制的软性力量,避免了社会统治刚性权力所带来的流血冲突,相比之下,这种软性力量的教育更容易让社会成员所接受,从而成为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和治理国家的首选工具。

复杂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价值的世情,影响着人们的发展,干扰着人们的视域,其中,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西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腐朽观念影响人们思想的问题日益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等等都离不开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在国家特别重视的人才建设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不可或缺。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更期望人才拥有健康的思想。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少年学生能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正确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主,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将人的德育培养放在首位,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德育在人的整个成长中的重要性。在这层意义上而言,通识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人才必须为统治阶级的需要服务,阶级的意识主要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通识教育灌输给教育的对象。此时,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也就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第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构建精神家园。从人的本质来看,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人只有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才能和智慧,其价值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在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作为知识分子的当代大学生,要形成自己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更好地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体现人的价值,这一个构筑“三观”的过程离开不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它对其思想的引导。“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人的价值不断升值或增值的过程”。一旦离开了人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就会丧失。通识教育把个体培养成《中庸》中主张的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知书达理、注重个体的自在品质修养之人。这也是作为社会人最为基本的道德,也是最为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通识教育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考虑人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无法像思想政治教育那样能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去对人做出关怀,去让人类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换言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道德培育是通识教育的合理内核。胡锦涛同志说:“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我们的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精神、气质与灵魂之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知、情、意、信、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而通识教育强调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已知和未知世界,却忽视人的意志和人的发展要求,尤其是经济基础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告诉人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家园,有了理想信念,才能产生精神的动力。而通识教育的精神动力在哪里呢?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没有了精神的动力,也就如同行尸走肉。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要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就必须具备远大的理想。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人,要有理想。

在1943年,通识教育之父科南特讲过一句话: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通识教育告诉了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但没有告诉学生是否值得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培养怎样的人才也只有通过高校的教育来实现。大学通识教育在扩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只有所谓的通识教育而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异于买椟还珠,是无法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通识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等根本性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也必然将抛弃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靠教育,人才的灵魂在德育。总而言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识教育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