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骏 张 丹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资源调节功能的复合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系统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产业发展中,形成一系列产业生态理论。正如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样,只有健康的产业生态才能支撑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的成长,进而推动产业的繁荣。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电子信息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产业生态竞争的特点。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构建现状

近年来,小米、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以自身核心产品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对其他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小米。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2018年,小米实现总营收1749亿,其中智能手机收入1138亿,同比增长41.3%;互联网服务收入160亿,同比增长61.2%。截至2018年12月31日,IoT平台已链接的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约1.51亿,同比增长193.2%。

从发展路径看,小米成立的前3年专注于手机业务,之后延伸到平板、电视等领域。2014年起,小米开始打造小米生态链,通过自营+投资布局的方式不断扩大生态链,在这些链条中硬件、文娱是小米的主线。据《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介绍,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小米智能手机,外围由近及远有三大圈层。第一圈层是手机配件,比如生产移动电源的紫米;第二圈层是智能硬件配件,如小米生态链首家上市公司华米,主要生产小米手环等智能穿戴产品;第三圈层是生活消费品,如电池、毛巾等生活用品。据官方统计,目前小米投资或者孵化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90家。

2.BAT。百度、阿里、腾讯(BAT)自PC时代起就掌握了搜索引擎、电子商务以及社交联络这三大流量核心入口,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标杆。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BAT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在各自核心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对手间的差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BAT的产业生态已遍及流量分发、社交、金融、电商、O2O、文体、教育、医疗、硬件、工具、企业服务等各个领域。

百度在很长时间里都践行着“连接人与信息”的战略,但目前其战略已开始调整为“连接人与服务”,围绕服务相关的O2O生态进行布局,无论是糯米网等服务载体,还是百度地图、直达号、度秘等流量入口,百度都有飞速的发展。从2017年起,百度重点围绕Apollo开放平台打造了无人驾驶生态,已成为国内车联网领域合作伙伴最多、上市合作车型最多、覆盖场景最广、合作车企最强的生态系统。

阿里巴巴则紧紧围绕交易核心,构筑全新的产业生态。其中,电子商务、金融是绝对领先的业务,本地生活O2O、文娱媒体、医疗健康、企业服务(云计算)是相对领先业务,旅游、硬件、游戏、教育、汽车、房产是持续投入的业务。早在2014年8月,阿里云就启动了“云合计划”,聚集合作伙伴构建新的云生态体系,为企业、政府等提供一站式云服务。目前在阿里云生态平台上已经有超过8000家软件开发企业,遍布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行业头部ISV,服务客户超过10万家。以太极股份与阿里云的战略合作为例,两家公司聚焦政务、智慧城市等行业市场应用,已经在北京、天津、广东、陕西等地落地,打造了众多标杆用户,为政务畅通服务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腾讯主业聚焦于“链接+内容”。在“链接”上以微信作为用户的入口、支付的闭环,形成分发入口,在“内容”上围绕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等方面打造文娱帝国。2017年1月9日,微信正式了发布小程序。据统计,小程序生态已涵盖八类参与者,分别是运营者、应用商店、第三方开发/服务、媒体、分析工具、开源项目、BaaS、投资机构。截止2018年上半年100万已发布小程序、150万开发者、2000款小游戏,小程序生态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3.华为。华为是“哥斯达黎加生态”的积极倡导者,在2016年9月召开的首届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就提出ICT产业进化论,即ICT将进化为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工具和平台,ICT产业也要从垂直整合型的产业链升级为开放合作、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华为在打造“哥斯达黎加生态”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做大蛋糕、做大产业、做大市场。华为利用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以及积累的用户作为发展基础,把饼做大,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利益共同体。在生态中不强求“为我所有”,而是“为我所用”,有效地与外部资源发生联接,共同赢得未来。二是管理合作比管理竞争更重要。竞争与合作是生态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竞合时代,竞争是激烈的,不出众就出局,但合作又是必须的,独行虽然走得快,但众行才走得远。在生态,中华为扮演的是“土壤和能量”的角色,2018年3月华为成立了生态大学,计划为合作伙伴培养超过1万名高级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员。三是坚持利益分享。华为在过去20多年,通过构建员工利益分享机制,极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的持续奋斗热情,造就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如今,华为将这种利益分享机制从内部延伸到了整个生态圈,进行更为广阔的利益分享,团结学术机构、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等对象。华为承诺:“在数字化转型的巨大蛋糕中,我们只拿1%,其他都是伙伴们的。”四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华为在打造生态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这“三不”是华为对自己业务边界的界定,更是对生态伙伴的一个重要承诺。相比而言,当今的互联网巨头没有哪一家给自己的业务规定了明确的边界,每家都是多元化发展,华为能坚持“三不”十分不易。

二、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的特点

如今,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正从单一技术、单一产品、单一服务的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的竞争。由于自身的特殊属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的构建形态、构建过程等与传统的产业生态存在较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核心产品是产业生态的根基。电子信息企业要打造强大的生态,往往要先从打造生态根基入手,在核心产品做优、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链上下游延伸,打造出基于核心产品的生态系统。例如,阿里的核心是电商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金融、娱乐、O2O等领域拓展,构筑起强大的生态版图;反之,乐视非但没有将其核心的视频业务做到全国最强,反而急于进入了其他领域,直接导致了乐视生态的坍塌。

2.创造价值是产业生态的目标。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营价值观,唯有围绕用户创造价值这一目标,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目前,由于单个企业很难独立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最优质的服务,为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之间必须紧密合作,这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的首要目标。例如,苹果公司为了向购买者提供超用户体验的 iPhone、iPad、MacBook 等产品,从夏普、JDI、LGD等公司采购液晶面板,从高通、三星、AMD等公司采购闪存芯片,将生产外包给富士康等代工厂,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App Store,由此构建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

3.共生共赢是产业生态的关键。生物学家对于共生是这样定义的:共生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与其他生物走向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同样如此,每家企业都需要在生态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实现共同成长、共创共赢,如果只有个别企业能盈利,那么就不能称作产业生态,更不可能发展壮大。太极股份与华为在政务云领域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如太极股份中标北京市政务云项目,负责应用系统顶层设计、实施,以及后续政务云运营服务,华为则提供底层全部ICT基础设施,目前该政务云被业内认为是运行效率最高、承载应用最多的项目之一。此外,双方还共同合作建立“太极政务云超市”,华为已引入中间件、数据库、OA系统、行业场景应用等一系列生态伙伴入驻,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可选择的SaaS服务。

4.动态优化是产业生态的精髓。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企业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正在快速迭代,产业生态也需要不断进行动态优化。百度在构建生态过程中一直采用试错的方式,是产业生态动态优化的代表企业。近年来,百度发展的重心更多地转为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因此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出售或整合。例如,2015年百度音乐业务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在太合音乐的主导下改名为千千音乐,百度转而与网易云音乐进行战略合作,后者接入百度研发的AI操作系统DuerOS平台;2016年将百度文学以10亿人民币价格出售给互动娱乐公司完美世界;2017年将百度外卖以42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竞争对手饿了么,更名为饿了么星选。

5.跨界融合是产业生态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激发出新的活力。不仅表现在传统的电子信息企业纷纷进入传统行业,如BAT的产业生态已从传统的搜索、电商、社交等扩展到实体店、硬件、汽车生态等领域;同时,不少传统企业也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如海尔通过COSMOPlat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等。

6.资本经营是产业生态的推手。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企业通过资本经营手段打造产业生态。从资本经营的形式上看,主要有战略联盟、收购兼并、战略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等常用手段。资本经营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企业就能充分运用资本的力量,打造强大的生态系统,用不好就可能面临乐视资金链断裂,最终生态系统分崩离析的结果。阿里是资本经营的高手,其通过战略性投资、持股性投资和收购极大地拓展了业务版图,使产业生态不断向内深化、向外扩展、拾遗补缺,打通了上下游链条。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在电子信息核心技术生态上难以与国外生态系统竞争。电子信息领域生态一旦建立,则新的生态很难取代,特别是在自主可控等核心领域。以目前国际主流的Wintel(Windows+Intel)和 AA(Android+ARM)两大生态为例,二者分别主导了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生态系统,绝大多数的硬件开发、软件设计和增值服务都是围绕Wintel和AA展开的。虽然我国龙芯、飞腾等CPU芯片在某些指标上已超过国外CPU,但由于缺乏生态系统的支撑,难以同Wintel和AA进行竞争,只能在特殊领域得到应用。二是在电子信息行业某些新兴领域中存在生态发展无序的情况。由于电子信息多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态构建的速度显着领先于法律法规等监管措施制定的速度,难免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以互联网内容生态为例,海量的草根自制内容一方面制造了网络空间话语表达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得内容生产过度,大量低劣、恶意、非法的内容被“眼球”经济激发出来,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内容识别的成本。三是电子信息生态构建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发挥各有机体的合力。从目前国内电子信息企业构建产业生态的实践看,主要有组建联盟、搭建平台、投资收购等几种方式。以最常见的组建联盟为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快速弥补企业的短板,但是其产业生态组织形式较为简单、松散、粗放,难以在联盟内部形成合力,难以在打造产业生态、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关于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的几点思考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政府和企业两方出发,共同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良好的生态。

对于政府而言,一是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标准和规范,避免恶性竞争。二是加强统筹协同,在政府部门间形成监管合力,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专业监管能力。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市场化等手段高效推动自主可控等核心产业生态的建立。

对于企业而言,一是应创新生态构建方式,不以单一企业盈利为最终目的,而是实现共同成长、共创共赢。二是加强与传统产业特别是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建设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三是积极参与电子信息核心产业生态构建,以生态的思维共同做大市场,实现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