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慧琴

多年以来,山西省一直依靠煤炭产业支撑经济发展,近几年,“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弊端日渐显现,山西转型发展刻不容缓。2017 年,在《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对山西来说,转型发展的重点是在煤以外寻求新的战略突破点,而文化旅游正具有这样的属性。文化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引领转型方向的新引擎。文化产业,是21世纪喷涌而出的朝阳产业,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发挥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而且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文化作为一种产品要素,已经日益渗透到其他产业领域,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摇钱树,成为黄金产业,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在山西发展由“疲”转“兴”、由“乱”转“治”的新形势下,深度发掘并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对于山西不忘初心、改革创新、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意义重大。在以历史文化助推全局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关键是要有战略眼光,要不断地创新,必须很好地融入发展,促进一体化,增加附加价值,创造卓越的附加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个连锁的转型,发展山西的文化和世界的事业。

一、山西历史文化的特点

(一)历史文化的悠久性:底色厚重

1.一堆圣火:照亮人类最早家园——西侯度遗址。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在高出河面约170 米的古老阶地上,是中国早期猿人阶段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之一,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山西披毛犀、三门马、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远在180 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1988 年,西侯度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一座都城:定位华夏文明主脉——陶寺遗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 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 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黄河中游的遗迹是基于龙山文化的类型,也包括寺庙内的第二阶段文化。战国时代·汉代·金时代的遗产。陶寺遗址全面拥有文明的要素和标志,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距今4500 年左右,使尧文化由传说成为信史,树立起中华文明5000 年的伟大丰碑,使山西成为名副其实的根祖之地。所谓根祖之地指的就是大槐树, 又称洪洞大槐树,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寻根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二)历史文化的先进性:影响深刻

1.民族融合天然通道。古代各地区民族交流就极为频繁。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楚战争导致楚国战俘进入山西地区;两汉以后,山西成为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的主要聚居地,匈奴屠各部、拓跋鲜卑、羯人,五胡中有三部,以山西为根据地入侵中原;北宋时期,契丹、女真,元代的蒙古人,都以山西为重镇;清代,山西作为晋商的大本营,大量来自于河北、河南、江南地区的居民进入山西。

2. 民族融合的范例。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文化:禁胡语、改汉姓、尊孔子。

(三)历史文化的先进性:与时俱进

山西多样性的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许多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改革,首先是在山西地区孕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诸多思想理论的并存,使山西的进步思想不断发展。历史发展时期多种思想学说的共生共存,使山西地区的进步思想不断发展,而且总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引领时代潮流。

1. 社会变革重大事件之一:曲沃代翼。曲沃代翼,又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是晋国长达近70 年的内战,最后,被封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的小宗完全取代了盘踞都城(今山西翼城东南)的晋国大宗,使晋君的地位从“侯”到“功”。这一变化不仅是个人或氏族之间的权力转移,也是金代政治变革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为随后的全面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曲沃代翼顺应时代要求,为晋国全面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2.社会变革重大事件之二:魏文侯改革。魏文侯(公元前472 年—前396 年),姬姓魏氏,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后来的秦国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四)历史文化的艺术性:内容丰富

山西藏史化与5000 年中华文明通,有资格成为理解和欣赏奖的“博物馆”。在古东方美术2 万年前的正州石放文化的遗迹中,发现了人在表面刻上数百个要素的事,学者认可中国文明和五千年的联系,这就是世界了解和欣奖东方古代艺术最有资格的“博物馆”。岩画更是迷倒被认定是人类最早的艺术珍品,有木鼓和石器出土于夏初文化的陶寺遗址,出土了太原第一音洞和第二音洞陶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金代的“呃”音,山西是世界东部的一个艺术园,元代晋南剧团文明的发展中,山西是世界东部的艺术园。

1.品质卓绝的建筑奇迹:佛宫寺释迦塔。应县西北佛宫寺内,通称应县木塔,辽清宁二年建(宋志和3 年(1056 年),金明昌6 年 (1195 年) 增修完毕塔高67.31m,平面八角形,纯正木造,无铁钉。应县木塔是中国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建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 级风景区,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被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2.光彩夺目的彩塑和壁画艺术:永乐宫壁画。山西省芮城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现存壁画面积1005.68 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永乐宫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感召人心,其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和元代共始终。

3. 色彩斑斓的古代城市与民居建筑艺术: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建于西周宣旺时代(公元前827 年至公元前782 年)。被称为“保存状态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它也是唯一的中国古代城市已经成功地与所有古城一起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市内有很多旅游景点平遥县,日盛昌票号,文殊院,清秀观,平城京,正国寺,双林寺等。

4.灿若星辰的杰出人物。在中国的各历史时期,山西省出了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军事家:晋文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及宋太祖;名将卫青、霍去病,武圣关羽;名相狄仁杰、裴度,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柳宗元;史学家司马光;诗人元好问,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着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等,都曾在山西留下他们的文治武功。

5.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省级以上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09 项,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57 项,其中民间文学有董永传说等10 项,传统音乐有晋南威风锣鼓等16 项,传统舞蹈有襄汾狮舞等9 项,传统戏剧有晋剧、蒲剧、皮影戏等32 项,曲艺有潞安大鼓等9 项,传统体育杂技有忻州挠羊赛等6 项,传统美术有平阳木版年画等17 项,传统手工技艺有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等27 项,民俗有潞城民间社火等22 项。

二、山西历史文化的特例

(一)晋商文化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晋商的成功,就在于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晋商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了雕梁画栋的宅院和数以千计的庭院建筑;明清晋商于清末民初衰败。

(二)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体现个人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实践,最为重要的是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是法治的要素和基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西“法治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晋文公时代的“郭偃之法”到战国时期李悝、吴起、西门豹等法家在魏国的变法和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再到荀子“引法入礼、礼法统一”的法治思想和法家人物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的法治思想,彰显了山西法治文化的光辉灿烂。

(三)红色文化

山西是具有光荣文化的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由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代革命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以抗日战争为主导的中国社会的政治背景和孕育的“八路军文化”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特殊地理环境下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3399 个纪念建筑和383 个纪念地,一共有3782 个革命遗迹。

三、历史文化对山西发展的重大影响

(一)历史文化促进全面发展

文化资源是一种“软资源”,具有污染少、无污染、可持续开发、可再利用、可持续转化等优点。文化产业本质上是内容产业,软件生产,靠软件拉动支撑硬件生产,它较少地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物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损耗,逐渐地成为废品,但是,好的精神产品则是永不磨损,长盛不衰,使用越多,越是精品。物质产品用光之后就变成了垃圾,而好的精神产品消费之后则会转化成为人的素质。在今天,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它是一个具有远大前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二)历史文化助推政治发展

政治是“众人之事”,政治文明建设自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承载着山西人民企盼与希望的“法治山西”建设中,未来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衣食无忧、山清水秀,更应该是知情参与、表达监督,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对于今天的我们,要从“回头看”中汲取力量,否则就会“摔跟头”,这也是历史文化的魅力.在山西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山西优秀的历史文化应该发挥作用。

(三)历史文化助推经济发展

山西文化工程相当可观。如何使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势力?必须从以煤为基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从煤到发展非煤炭工业,山西明确将文化旅游作为七大非煤炭产业,为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化经济政策。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省级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贸易、社会保障等基金和其他有关部门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历史文化助推社会发展

助力民生改善,近年来,山西省不断丰富文化惠民活动,以“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为龙头,广泛开展欢乐下基层、爱心接力、润物无声、快乐生活、美丽三晋、幸福使者等10 项活动,提升了山西文化的影响力;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能否做好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助力社会进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顾山西文明演进历程对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其中一条就是24 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古代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尧舜禹文化是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根脉和基因。2016 年3月19 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等主办,运城市委、市政府等承办,“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成为山西省“古中国之旅”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举,通过发掘“尧舜禹”文化基因,山西打响了“古中国”文化品牌。

(五)历史文化助推生态发展

山西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且很有特色,是一个宝藏,和煤炭不一样,是纯绿色、无污染的。中国的祖先给山西省留下丰富的文化财富,必然在转变和发展中发挥其内在的优势,孕育无限的潜力。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中自然资源是“好山好水”,人文资源是“好人好事”,旅游与文化共生共荣,深度融合,“晋善晋美”的山西游主题享誉海内外,提高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旅游的吸引力,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四、当前山西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山西具有各种各样灿烂的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推移,地方部分地区正在逐渐丧失革命史料、故事、遗物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这几年在黎城县发现的八路军的内部账户和交易账单极其珍贵,但是专家还没有研究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稷山县北阳市的八路军司令部长满了杂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山西省各级财政用于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别资金相对较少,财政投入相对较少。许多市县资源与红色资源的现状不符。与此相比,外商投资小,保护和发展成本明显不足。

(二)总体上看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山西作为一个经济的未发展地区,在全国乃至世界人力资源的竞争和配置中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挑战。由于政策、待遇等原因,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孔雀东南飞”甚至飞到国外,将事业的首选之地放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近年来,山西在实施“人才强省”,但是形势依旧,人才大量外流曾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现在,人才大量外流更是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文化产业人才分布不均

从区域分布来看,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格局不平衡。省会太原地区最发达,大同地区、晋中地区、临汾地区、晋城地区、运城地区次之,朔州地区、忻州地区、阳泉地区、长治地区、吕梁地区相对落后。文化产业及人员分布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相当不对称:太原地区文化产业占全省的1/4,而其它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在全省的比重很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一些历史文化资源较多的地区人才流失反而更严重,限制了当地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要求从业人员既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艺术境界,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挖掘能力。但山西人思想保守、市场观念淡薄,很多从业人员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能力。比如:山西省,根本不缺乏编导制作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缺乏既懂专业又懂市场、既有宽广人文视野又有精神产业理念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山西几乎没有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相关专业。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匮乏,使得山西没有专门的人才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产业运作,导致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大量流失。

(五)融合时代的产业规模化问题

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够突出。任何一种文化产品是否有市场,决定在于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不只是其艺术表现形式,在思考本土文化产业发展时候,率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文化产品的内容。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文化产业也应该是一切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形不成规模效应,就不能称之为产业。山西旅游资源由于长期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和系统链条,加之经营管理和策划运作能力不高,山西旅游市场大部分未得到有效开发,在全国尚未形成文化旅游大省概念,客流量有限,产业价值未充分体现。应该看到,融合发展时代,文化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互联网、科技、金融、设备制造、体育、旅游农业等密切关联。

五、山西历史文化助推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宣传力度,创造特色文化

文化创造不同于煤炭开采和炼铁,文化创造也不同于煤炭开采和点火烧焦。因此,必须在加强保护和发展的同时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和宣传工作,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让他们对山西感兴趣。以文化在世界闻名,增强省外市场的需求,真正发挥山西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促进相关黄河流域的进一步发展。试一试,我们可以尝试走出去、走进来的路,举办大规模的山西文化展览会,以及国内外的展览等手段,也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山西。引入文化、山西文化品牌,促进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进行加工。创造变化的要素、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以多种形式宣传山西文化,激发人们的兴趣,吸引人们的兴趣。使文化旅游更受欢迎,使文化产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进一步推进文化产品的研发,使得山西的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从精神层面上提高山西人的文化素质,可以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能支持,支持社会的发展;同时在物质层面上。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带动山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结合实际情况,系统开发运作

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完全可以在充分结合本土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引进或再创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产业链进行系统的开发运作,提速文化发展的产业规模。简单地说,文化产业与其他经济范畴一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其特点不容忽视,如果盲目地运作会有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不可能的。有必要合理地理解文化的内涵.把握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促进文化产业均衡繁荣发展的目标。

(三)明确文化核心,确立文化地位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实践工作者必须真正认识到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认真对待文化的核心地位。深刻把握文化核心内涵的外延,以“营造产业第一文化”的理念,为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实践者必须真正重视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的核心地位。对深层次文化核心的内涵与外延做好把握,为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的教化功能。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坚持社会利益优先原则,实现社会利益等。促进文化产业或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有了强大的文化核心竞争力,我们才能保证长期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强化品牌意识,提升文化内涵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山西战略的支柱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在突出特色和科技含量、依赖资源以及山西省特色,以品牌为载体,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提升山西文化的内涵,大力宣传山西文化,树立开放的山西文化形象。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依托山西文化资源的优势,实施文化资源优良的品牌战略,文化精品的创造,文化精品的推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促进区域品牌得到充分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重视人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重视文化人才团队建设,引进创新型人才,建立文化人才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建立高素质的文化管理团队。建立在职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首先,构建文化人才培养系统,制定了特别的培训计划,安排特定的培训资金,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文化产业培养了管理层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其次,多渠道引进人才,建立新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打破地区和年龄的界限,平衡人才性交流建立开放的渠道。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在选拔上给予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综合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善用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避免GDP 倾向,注重社会效益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要避免文化产业发展的“GDP 倾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山西经济支柱性产业,不只重视文化产业占GDP 的比例,否则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如一味地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会产生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规模与利益的不平衡,使人们只注重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只有真正正视起山西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发展文化产业时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好,做强做大山西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增长的又一个“黑金产业”,山西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