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艳杰 于金红

一、基建工程审计概述

1.基建工程项目审计的概念。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学校审计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基建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及其相关经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2.高校基建审计的现状。根据对某省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调查资料显示,高校普遍对基建工程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对新形势下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也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并取得较好效果。工程结算审计审减率年平均值在5%~20%之间,使得建设资金的安全和有效性得到了保障。从审计介入的时间点来看,许多高校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向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部分高校还实施了全过程审计和跟踪审计。从审计的内容来看,许多高校实现了从单一的结算审计向工程预算、招标控制价编制、工程进度款支付、工程结算审计等全方位扩展。从学校的治理角度看,以内部控制建设为契机,部分高校把基建工程从项目筹划准备到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实施基建工程各个环节全过程监督并留痕。随着工程审计工作复杂性、专业性加大,高校的普遍做法:一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审计;二是将复杂、工作量大的审计项目外包给造价咨询机构,或是报送财政厅评审中心审核,以便提高基建工程审计质量。

二、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近20 所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问题的调查梳理和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审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人员知识结构有待提高。多数高校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较少,审计处长一般通过轮岗来自财务处,有的高校审计处长非财务、审计专业,在工作中审计方法相对落后,对跟踪审计的有效深入形成了阻力。同时,高校审计人员编制较少,配备不足,有的高校仅2 名工作人员,与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相矛盾,工作中没有建立与其他各部门 (学院) 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联席制度。

第二,高校审计制度有待完善。制度建设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章程不健全,管理失衡仍是制约学校内部管理、实现提质增效的瓶颈。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建管理,许多高校出台了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等办法,但与其他部门的原有制度无法协调统一,成为审计制度贯彻执行和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掣肘。内部质量控制等审计制度建设滞后于跟踪审计工作实践,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难以对基建工程项目做出规范客观的评价,导致跟踪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

第三,高校审计工作手段有待提升。当前,很多高校还在依赖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靠人工核对数据的谬误,传统的审计方法虽然比较可靠,但也无形中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工作效率大大下降,且易因个人能力高低决定出错的比例,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四,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监督有待强化。当前,高校工程审计比较单一,只注重对工程结算价款的审计,忽视延伸到对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监督,审计资料不完善,审计结果不准确。

第五,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结果公示制度有待加强,审计工作透明度有待提升。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没有有效结合起来,审计监督权威性不强。

第六,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风险防控存在漏洞。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风险防控存在漏洞。

三、完善的路径和措施

1.进一步夯实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审计水平。新形势下,随着基本建设领域反腐工作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强,对基建项目的审计也越加受到重视,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较大的同时,也对这支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关键因素。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精准发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审计队伍,高校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严格按《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规的要求,高校应做到:(1)积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2)引入激励机制,把掌握财务会计、审计、基本建设预决算、经济、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审计专业队伍中来,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3)加强岗位设置,配足专职审计人员,首先要保障编制的足额分配,其次安排足额的专业的审计人员;(4)建立联席制度,即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各部门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审计局面;(5)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完成工程跟踪审计任务;(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专业化队伍,坚持严格执纪,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努力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2.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依法行使审计职能。在“法治思维”“法制管理”不断强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审计人员要树立法制思维理念,依法依规审计,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各高校应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有关内部控制基建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首先,要进一步梳理基建工程在项目立项、招标、合同签订、组织实施和工程进度款支付及工程决算各个阶段的关键控制点,制定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操作规范,出台内控审计流程,规定工程建设各阶段应履行的审批审核手续。据此,各职能部门依照流程要求的专业管理制度,要对审计规定的条款和环节了然于心。其次,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使审计工作实现“五个促进”:一是促进审计行为的不断规范。二是促进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是促进审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审计工作中,注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依法依规审计,注重结果运用,为学校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使审计人员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审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四是发挥社会审计机构的力量。根据基建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委托审计的项目,由审计处按照学校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五是促进审计整改力度提升。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制订的审计整改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其逐项分析整改措施的可行性,提高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做好后续跟踪工作,确保审计整改不留盲点,及时对整改工作进行评估,确保整改工作效果。

3.进一步创新审计方法,确保审计质量。高校审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破解制约提升审计质量的瓶颈。一是要树立新时代审计意识,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对基建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作用。三是积极创新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坚持科技强审,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将“大数据思维”及技术方法融入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推进基建跟踪审计提供强力支撑。四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雄厚的自身优势,积极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开发审计软件,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的电算化、现代化。

4.积极拓展审计范围,不断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审计部门只有不断地适应形势发展,转变思维,更新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入手,改变单一的工程结算价款审计形式,把审计实施延展到对基建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全面到位,对“项目决策、工程招投标、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建设资金管理、工程价款结算以及工程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督。这既是审计监督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法律赋予内审部门的权力。审计人员只有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有了这一前提条件,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和准确性。

5.进一步推进信息公开,强化群众舆论监督。为严格依法审计,提高审计监督的透明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切实保护被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提高依法审计水平,高校应当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出台审计监督公示实施办法,敢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努力营造良好审计监督环境。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主动自觉接受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公开审计结果的前提是保证审计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通过不断推进信息公开,不仅可以加大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同时对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治理经济腐败、促使高校基建项目有序推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审计工作的一杆标尺。

6.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审计成果。要结合当前高校基建项目特点,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把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抓手。审计评价要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要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经济效益分析方面,可把项目结算单价和社会同类项目单价相对比,采取对比的方法从中找出问题,再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结果评价应列入竣工结算内容,对不进行审计结果评价或者达不到标准的项目,财务部门均不得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同时,以联动机制推动学校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形成内部监督合力,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最后,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推动内部审计全面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