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鋆

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其管理功能的重视并进而在企业管理中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则始于20世纪下半期。其中,美国学者约翰.科特与詹姆斯·赫斯克特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通过他们对美国企业的持续追踪与长期观察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当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管理定位是:它既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学管理方法,又是一种营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永续经营模式②。对于中国而言,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性,国有企业在夯实中国经济根基,引领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同时,世界范围内贸易摩擦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尤为重大③。本文从企业文化视角,结合当下新形势探索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新策略,以求在实现国有企业的正确价值引领与良好业绩基础上推动企业进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展开世界性贸易战、德国经济衰退、英国脱欧行动、日本经济下行、新兴经济体国家良莠不齐、中东乱局……诸多变局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外部挑战。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正从高速转向高质量追求,进入结构调整的供给侧改革阵痛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我们要深刻认识、主动适应并积极融入当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④,调整发展理念、政策和方法。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与大形势给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国有企业中党的领导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能否在企业中得到体现,关系到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否牢固。在国有企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涉及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成熟完善,涉及到产权、责权的明确划分,涉及到政府与市场、与企业关系的清晰梳理……这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都需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向,需要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将国有企业的理想信念、战略目标与管理模式牢固把握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对此,2015年中央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此后,更是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的陆续面世,搭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与党的建设的体系框架,从战略层面强调了在改革进程中应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由是,为落实中央决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首先在企业文化层面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铸就自身的“根”和“魂”,突出国有企业的特色和亮点,成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

2.倡导工匠精神,培育一流企业。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里的“工匠精神”本意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从当代社会而言,工匠精神更可以被视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技能的综合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与创新等要素。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倡导与培育工匠精神,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优化产品市场供给,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中国制造”享誉世界是国有企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的价值导向与具体行为落实⑤。应强调在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把工匠精神刻印在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信念上,培育爱岗敬业、技能精湛、精益求精、创新奉献的劳动者大军,真正意义上推动国有企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担纲者。

二、新形势建设国有企业文化应把握的要点

国有企业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例如,20世纪50年代以鞍钢工人孟泰为代表的“积极工作、努力生产、厉行节约、忘我劳动”主人翁精神以及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核心的《鞍钢宪法》,60年代洋溢铁人精神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文化等。但有意识地基于管理目标而展开企业文化建设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不仅自国外掀起的“企业文化热潮”输入中国,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强化了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亟需“主体性文化价值观”的确立与企业行为导向。由此,企业文化被纳入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范畴,真正意义上开始成为企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管理环节⑥。此时期如四川长虹、王府井百货、中国中铁、宝钢集团、青岛双星等都是优秀国企文化的代表。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社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战略的变化与国内外情势的新改变,导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被要求转化提升,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壮大。为此,通过反思,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住下述几个要点。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高度凝练,应当始终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和主导精神。当下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从企业的经济属性出发,应当着重强调管理意义上的文化建设,而不必考虑其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诉求。显然,这种观点忽略了中国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属性和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地位。而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和其独特竞争优势的价值源泉。为此,一方面要求强调与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一方面要求普及与强化国企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同时,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中,突出国有企业的文化特质和阶级属性,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与国家进步同呼吸共命运。

2.努力实现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生共融

2005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探讨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多年来企业界与学术界普遍认为国企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二者虽有区别,但在社会价值、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途径以及工作环境方面具有辩证统一性⑦。尽管如此,从实践来看,国有企业在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展开方面却往往出现偏差,或者以思政工作替代企业文化建设,或者边缘化思政工作,单一强调管理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对此,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将实现二者的共生共融作为基本目标之一。应当认识到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的思政工作为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而思政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以企业文化管理为依托。如此,方能够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保证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倡导与培育创新精神与学习型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亚文化层级,其价值内涵关联广泛的社会意义与时代诉求。因此从本质上说,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时俱进⑧。当下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供给需求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自动化、智能化科技时代的到来以及从“速度”转向“质量”的整体社会进程,都要求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撑的国有企业在强调“奉献”“报国”等的精神理念同时,要注重对“创新”与“学习”等价值特质与行为文化的倡导。以新媒体技术为例,国有企业可以适时依托新媒体技术构建企业线上文化平台,打造企业APP或是公众号等,创新国企思政工作及文化建设路径方式,在有效传播企业形象同时也能够现代化地凝聚新时代员工的认同感与企业使命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倡导与培育创新精神和学习型文化为国有企业秉承工匠精神,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到企业的全产业链环节,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为打造“一流”企业奠定思想基础与理念导向。

4.鼓励突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多样性与特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强调因应不同企业的成长历程和战略愿景而形成具有不同企业特色的精神体系,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但是,从现实看,诸多国企还拘泥于“崇尚价值、团结友爱、奋斗拼搏、民主平等”等千篇一律的价值表述,侧重于以技术型企业文化为特征的建设类型⑨——不仅形式单一,并且难以步入企业文化类型的深度探索阶段。其结果就是许多国企的真正文化内涵缺失,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形式化,“两层皮”情况严重。应该看到,既有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举措有其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国企生产力提升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但从长远来看,企业文化要实现对国有企业的价值引领与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就必须在精神本质上进行提炼与塑型,锻造出适合不同企业的特色文化价值系统,使得“文化”作为“软要素”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运作中,诞生各具特色的国企“命运共同体”,并因此能够以国企的文化软实力带动其基业长青。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当前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构建适应新形势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命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民生命运。对此,我们认为除了硬核提升国企“硬实力”,关注其经济增长能力外,更应该从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入手,借助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构建应和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适应国际市场生存状况的企业“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奠定价值基础与行为导向。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更必须将企业文化视作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俱进推动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更高更深地探索国企文化管理的实践历程。

1.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强调从全局角度进行的一种统筹规划。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国在政治经济建设领域引入“顶层设计”概念始于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而言,这一词的出现意味着要求企业领导者在国企文化建设之前必须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文化需求有着理性判断和预估。为此,重要的前提任务包括两个:一是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文化治理组织体系建设,以确保企业党组织对国企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因此建议要合理处理“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健全党员的组织参与机制,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⑩。二是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企文化建设的理念指导地位,在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凝练国企的主体价值追求。其中关键是处理好作为我国社会普遍价值立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自身价值诉求的合理对接与特色表达。

2.充实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因应新形势要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调整其既有内容体系,充实文化内涵,打造国企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行为导向。为此,一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进一步探寻与时俱进的国有企业精神内涵建设,使之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进程相适应。可以预见类似2016年中石油与宝钢基于产业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考量而进行的交叉持股这样的国有企业间战略协同、资本运作等新情况新方式会屡屡出现,亟需新的精神理念导向,以对新形势下的国企改革起到疏导引领作用。二是外在行为器物文化体系的创新充实。当下的重心在于推动国企党建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在行为准则上努力把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追求具体融入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准则与行为取向;在工作方法上,一方面运用企业文化的目标引导和精神激励等方式提升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设计开展诸如“我为企业做贡献”等的具有特色的党建思政活动,唤起员工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形成国企独特文化竞争优势。

3.创新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机制。国企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关注其内部要素的结构关系与运行机理。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当强调对其运行机制做如下创新:一是理念渗透机制创新。为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成果充分贯彻落实到国企改革实践中去⑪,建议结合国企文化建设构建良好思政工作环境;完善思政工作领导体制;实施思政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实时反映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思政教育培训体系。二是行为塑造机制创新。建议在行为规则宣贯与榜样示范等常规方式之外,强化国企文化宣传力度,创新国企文化传播模式,通过新媒体技术、网络平台以及符合时代特色的主题活动引导员工良性文化行为塑造;同时建议引入激励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竞争机制等,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国企生产经营具体活动中去,以文化力助推竞争力⑫。三是全员学习机制创新。建议重塑全员学习意识,创新优化学习型组织建设氛围;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规划学习内容;构建多元教育培训与自主学习体系,丰富学习模式;引入并完善学习测评制度,实时把握与改进学习效果。

4.培养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优质队伍。建议首先提升国企企业家群体的综合素质,激发国企企业家精神⑬。尤其企业家作为国企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主体,要求确立文化自信,要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形成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够使其在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指挥得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企业文化工作。其次,培养专业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人才队伍。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落实与推行的有力组织保障。新形势下尤其强调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队伍与企业党建部门的沟通、交流与融合,坚持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体两面”,力求在文化建设拓实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升。第三,要提高员工参与度,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谋求国企可持续发展。要特别注重发挥党员职工参与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力军作用。建议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党员职工的决策权与监督权参与。为此,要动态调整和完善国企党组织系统建设,推动党组织在吸纳优秀员工,提升党员素质,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奠定组织保障与价值动力。

5.营造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氛围。新形势下尤其需要国企积极营造文化建设的有利氛围,以求助推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建议一是要加强企业的形势政策教育。包括新形势下国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国企员工的危机感与责任意识;抓好思想引领,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巩固国企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二是做好制度建设。在宏观上应以打造现代企业制度为总体目标,为国企构筑健康、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在具体层面上结合国企党建工作要求,强化民主监督与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国企群体价值的积极向上。三是要做好资金、物资与人员的投入,明确与协调各部门层级的工作责任机制,切实做好国企文化建设的贯彻落实与配套保障工作。四是要突出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根本属性。一方面强化领导层的重视与身体力行;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普遍性的以行政干部为主线,以党团员、积极分子为骨干,以群团组织为纽带的国企文化建设主体状况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深化,推动员工主动参与、主动融入,真正意义上打造国企“命运共同体”。

注释:

①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②吴声怡,谢向英.企业文化新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③张梦鸽.论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现机制[J].黑河学刊,2018.9(5):78-80

④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背景[EB/OL]http://news.youth.cn/gn/201601/t2016 0109_7508475.htm,2020-02-01

⑤林震远.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一流国企[EB/OL].http://www.outlookchina.net/html/ne ws/201802/11503.html,2020-02-08

⑥赵黎明.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5

⑦张昕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

⑧栾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7,(1):141-144

⑨张正明.国企文化类型选择及建设路径[J].商业时代.2011(36)

⑩童露.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与公司治理[N].经济参考报:2019.07.29第007版

⑪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党建工作提了哪些新要求[N].人民日报,2016-10-12

⑫陈春花,乐国林,李洁芳,张党珠.企业文化(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⑬李政.激发企业家精神,促国企高质量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9-02-18,第0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