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一、领导干部树立政治信仰的重要意义

首先,政治信仰是衡量考核好干部的首要标准。领导干部具有调动和分配各种社会资源的强大力量,在公共决策中起着确定目标、组织谋划、方案抉择与推动实现的关键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和主心骨。领导干部的素质与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执政合法性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素质与品质问题,提出选拔、评价好干部的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等“五个过硬”标准。这五大标准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统一体,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但信念标准却是第一位的,是其他标准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①2019 年 3 月 1 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领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的重要性。“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可见,中央最高领导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信仰的高度重视。

其次,坚持政治信仰是永葆党执政地位的重要精神支柱。政治信仰凸显了政治行为原则、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是一个政党及其组织成员的精神支柱,也是政党发展和组织成员行动的不竭动力,是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组织成员区别于其他组织成员的精神之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作为党组织的核心成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以党的信仰为信仰、以党的信念为信念、以党的价值为价值,一切行动听指挥,才能加强党的凝聚力、行动力,永葆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动摇。苏联解体、国体改变的根本思想原因就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领导人放弃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以偏激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共产主义,并全盘否定斯大林及其他苏共领导干部的历史贡献,颠覆了苏共领导干部及普通民众的政治信仰,从而才加速了前苏联布尔什维克政权的解体。③可以说,苏共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信仰的丧失是其政权失败的基本思想原因。

最后,政治信仰体系是塑造领导干部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精神的重要理论基础。政治信仰能对领导干部思想、行为、精神等形成重要影响。(1)政治信仰的思想理论体系为领导干部政治行为提供知识与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是具有极大阐释力和指导力,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关系的辩证学说、政治经济学说等思想为领导干部正确认识社会、认知政治现象、辨别政治形势提供了一把钥匙。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等辩证思维方法为领导干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2)政治信仰以其超理性特征为领导干部的政治行动提供精神动力。政治信仰通过深刻的政治认知,把政治理论体系、政治目标、价值观念等内化为主体意识,从而对政治体系产生喜爱和认同的强烈主观感受。这种强烈的主观感受一旦形成,就会以激情、热情、意志力等超理性方式行事,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外界的诱惑,自觉淬炼优秀的品质和意志。在面对各种利益之争、困难和阻力时,才能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开拓创新,自觉肩负起攻坚克难、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3)政治信仰以鲜明的政治态度为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提供价值偏好。这种政治偏好会使领导干部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感、忠诚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④做到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严守党的纲纪、爱护党的荣誉,积极参加党内政治生活。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二、部分领导干部政治信仰弱化表现及原因

(一)部分领导干部政治信仰弱化表现

在日益增长的财富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下,部分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对党的认同却有弱化的趋势。有少数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发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及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民族文化等产生不自信,对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失去信心;有少数领导干部背离于党“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面前耀武扬威,高高在上,由公仆变为主人,对群众气指颐使,脱离群众;还有少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坚持政治原则,奉行好人主义,缺乏正义感等。以上各种不良政治行为表现,都能突显出少数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弱化,理想信念迷茫,人生价值迷失等不良精神状态。

(二)部分领导干部政治信仰弱化的主要原因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五位一体”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少数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政治意识却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在政治成效与政治信仰之间会出现反差?对此问题的追根溯源,有利于我们今后更有针对性的修复和重振。

1.比较失衡和思想渗透。经过改革开放40 余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取得了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巨大成就。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现代化的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难于在短时间里全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阻力、障碍,会出现一些弊端、矛盾和冲突。部分领导干部以改革中的挫折与西方几个世纪的发展成就进行比较,产生心理失衡,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动摇和不自信。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中西交流逐步加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以经济、军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占据国际秩序的政治话语权,不断向我国渗透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普世价值”论等思想,这种和平演变的策略不断侵蚀着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基础、政治信念,弱化了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产生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

2.信仰教育忽视和人性自利彰显。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初心放在价值追求的首位,执政为公,一心为民。领导干部被喻为“人民公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领导干部工作的宗旨。但是,在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稳固后,全党全社会沉浸于经济建设的大潮,忽视了政治信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使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教育形式化。领导干部也是具有自利倾向的经济人,在强烈的精神信仰的约束下,这种自利倾向还能被遏制。但是,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利益分化逐渐加深,财富的多少在部分人眼中成为衡量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在物质利益的刺激下部分领导干部的执政为公思想逐渐淡化,人的自利性被彰显出来。再加上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官本位文化传统,部分领导干部的特权意识、官老爷思想有复苏的迹象。

3. 政治信仰制度化缺失和执行不力。我们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发展经济,创造实际效益仍是我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心。虽然党的干部选拔、考核条例里也倡导德才兼备,德为才先,但是在实际的贯彻、落实中,却更看重才。而这个“才”又是以能否创收、能否促进GDP 增长的经济绩效标准来衡量。这种选拔、考核中的唯GDP化,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只重形式化政绩,不重实效性政绩及实现政绩的手段合理性、合法性,导致一些劳民伤财,损害国家根本利益的形式化假政绩的出现。这种假政绩的增多必然会破坏党勤政务实的形象,败坏党的工作作风,使部分领导干部政治信念弱化,信仰丢失,品行败坏。

三、领导干部政治信仰强化的对策分析

强化领导干部的正确政治信仰,形成积极坚定的信仰伦理氛围,防止其弱化或异变。这是一种系统的建设工程,需要经常性、全方位、多层面的投入治理。

(一)政治信仰体系的理性整合与创新

领导干部要想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信仰体系必须具备正确性、合理性和吸引力。正确性是指政治信仰的理论体系能够为领导干部提供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认识政治现象的科学方法。合理性是指政治信仰理论体系所主张的政治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伦理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的需求,并能加以理性控制。吸引力指政治信仰理论体系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及所许诺的利益实现与信仰者心理期待契合。政治信仰体系要达到以上三点,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完善政治信仰理论体系。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具有正确性、合理性和吸引力,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形而上学,而是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不断开拓创新,否定过时、不符合国情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具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特点。党的历史发展中出现过几次大的政治信仰危机。比如,初创时期,1927 年“白色恐怖”后党员人数锐减,1930 以后又受到“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革命军队严重受挫。⑤经过这两次大的事件,许多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质疑,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动摇。这时的信仰危机主要在于脱离中国革命实践,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致。在革命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同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当时的国情,进行理论创新,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着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目标结合起来,确立了当时革命奋斗的具体目标与方针路线。正是这次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政治信仰危机才得以缓解,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我们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新的社会建设任务、政治生态环境,新的风险和困难,这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使其能正确解释新时代特征,认识新时代党面临的困难和考验,确立新时代赋予党的新历史使命。立足于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特性,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丰富政治信仰的理论内涵,是其保持正确性、合理性和吸引力的根本前提。

(二)促进领导干部政治信仰教育系统化、常规化

政治信仰体系要深入人心,必须经过政治认知强化、政治情感培育、政治态度养成等系统的逻辑过程,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持续的政治社会化。

明确政治信仰教育的主体内容。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不断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受到冲击。面对各种思想冲突,必须厘清思想、整合理论,确立思想底线,确证思想教育的主体内容。首先,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系列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崇高理想目标、明确政治原则、强大解释力和强烈号召力。“没有一种思想体系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成就了支配着整整一个世代的激情、理想和希望,在它的思想原则和精神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了力图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形态。”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⑦其次,必须学习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等。这些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与当前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统一思想、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发展的纲领和指南。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使各级领导干部系统了解当前的主要问题、国家的整体布局、发展任务,使各级领导干部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再次,学习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红色精神,强化政治信仰情感。现在的领导干部都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对党取得革命胜利的艰难和曲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使各级领导干部系统了解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艰难过程,还可以通过直观感知先辈共产党人的血与汗的付出,从而增加对党的情感认同,更加忠于党的领导。避免部分领导干部以一时的挫折、困难就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思想,锤炼领导干部坚定的品质,激发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

创新领导干部政治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政治信仰教育多依赖于说教式、填鸭式集中教育,教授内容脱离实际的工作背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引起被教育者反感。当前一定要加强政治信仰教育方式改革,推陈出新,提高教育效果。具体来说:(1)把定期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党组织民主生活结合起来,既通过专题集中教育达到对政治信仰的系统认识,又通过分散化的持续日常工作会、民主生活会宣传教育,达到潜移默化,贯久弥新的效果。(2)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理论信仰只有经过深入到工作实践中,与工作性质和职务特点相结合,才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避免空洞化。(3)理论灌输与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既可利用现场理论传输式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既可以通过参观革命圣地、革命遗址、革命记念馆等方式直接感知信仰力量的伟大,也可以通过讲生动故事、模范事迹的方式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领导干部自动调整和矫正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的意志;既可以利用文字、图片抽象符号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也可以通过仪式性、象征性的唱国歌、宣誓、表态、徽章等象征性符号来直接连续强化,增强政治信仰的学习氛围。

(三)促进领导干部政治信仰的制度化

宣传教育是从主观方面强化领导干部政治信仰,形成领导干部的信仰自觉。但是自觉意识和政治行为可能脱节,总有部分领导干部口头一套,行动一套,言行不一。为了保证言行一致,只有通过刚性制度来约束。

一是把政治信仰考核制度化。考核选拔标准是领导干部行为的指挥棒和参照系。选拔考核标准不合理不健全,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和工作方向。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政治信仰直接关乎领导干部的精神风貌、责任意识、个人品德和工作作风,也直接关乎党的思想先进性和执政权威性。因此,在选拔和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条例中,一定要把政治信仰放在首位,实行政治信仰一票否决制。只有领导干部政治信仰过硬,个人品德、个人政绩、个人担当、个人政治方面才会更为出色。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⑧“四个能否”思想,以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一系列衡量领导干部有无政治信仰的理论标准,把这些标准进一步操作化、量化,使其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考察标准,防止流于形式。

二是加强制度监督建设。把领导干部应该坚守的政治伦理法律化、纲纪化,形成严格的党章党规党纪。滥用政治权力,谋取私益,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受损的腐败行为是一种严重丧失政治信仰,毫无底线的行为,对于这类行为必须做到依法治官、依法治吏,严肃处理,谨防领导特权思想出现,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高于底线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品行、作风等问题,要用更为严格化、细腻化的党章党规党纪来约束处理。因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最为先进、最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是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的示范者、引领者,他们的思想、言行、作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着国家及人民利益的享有和实现。对于能够影响全局的这些少数人,更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约束。对于违反党纲党纪的行为,要不断加强纪律检察机关的监督处理责任,并把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作为纪检工作的常态性职责。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413

②④习近平. 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的讲话,2019.3.1

③崔文博,汲立立.政治信仰视角下苏联剧变对我国政治信仰建设的启示.党建,2017(01)

⑤关海庭. 中共的政治信仰是如何坚持和发展的.中共党史研究,2017(12)

⑥陈学明. 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2)

⑦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光明日报,2013.10.08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 1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