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薇薇

摘 要:在创业热潮中,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企业发展。企业融资收益平均值较高,加强企业信贷质量管控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尤为重要。商业银行本身担负着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控制好融资产品风险是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前提,研究商业银行企业融资类产品操作风险管理对于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讨论了商业银行企业融资类产品的操作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融资类产品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1-124-02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行业竞争的外部要求以及企业拓展的自身需求,商业银行要强化内部产品风险管控。现阶段我国企业使用最多的融资产品为银行贷款,其他产品还包括股票、债券、融资租赁等等,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包括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集合信托、私募债等等。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经常面临着融资需求巨大与融资渠道狭窄的困境。商业银行在做好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也要对企业融资风险进行管控,预防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使银行自身的竞争力逐渐提升。

二、商业银行企业融资类产品的操作风险

(一)融资质量不稳定

资产质量管控是保证银行利润的基础,是银行执行银监会等机构所下达任务的前提。商业银行要想在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做好融资产品的资产质量管控。外部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所产生的影响相对明显,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现了几万亿元的资产价格泡沫,商业银行中企业信贷资产质量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在企业贷款方面的发展和竞争力受到限制。

(二)客户选择偏差

部分企业在经营中规范化程度不足,管理制度片面。结合企业经营的特点,商业银行尽管已经明确了企业评价方法,但是大部分银行的评价方法都是定性的,即便一些银行引入了定量的方法,其精确程度和客观性也存在不足。在评价时,往往出现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评价失真,银行在客户的选择中,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真实情况,与客户选择相偏离,银行不能通过等级的判定来确定应该与哪些企业开展业务,很可能由于向不该合作的企业提供融资产品而引发风险。

(三)授信测算与企业的融资需求偏离

现阶段,商业银行企业融资授信测算是将抵押物折后的可担保值,与经营现金流测算的融资需求作比较,判断二者哪一个更低,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商业银行在选择企业客户时,一般选择融资额度大、融资集中程度高的客户。在判定经营现金流时,一些企业经营的规范化程度不足,所以很难对经营现金流中的资金做出判定,可能会出现计算经营收入值偏高的情况,使通过经营资金往来所计算出的授信值偏高,不能制衡企业授信风险。所以测算授信是结合企业抵押物折算得到的可担保值来确定的,通过抵押物来确定授信额度。如果不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单独确定授信额,可能引发企业融资过度,出现融资管控风险。

(四)抵押品评估价值不准确导致第二还款来源不足

银行的第二还款来源为抵质押物,如果企业出现了经营问题不能及时偿还银行的融资本息,则抵质押物就为银行收回融资的资本和利息提供了保证。对抵质押物进行价值评估的准确度,是银行融资出现问题时,是否可以将债券回收的基本保证。在现阶段的风险管控中,商业银行在内部建立了一套评估质押品的流程,所开展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将外部评估作为基础进行的。外部评估机构中的评价方通常是融资客户,所以外部评估机构在评价抵押物的价值时可能与市场价格相偏离。同时,2008年经济刺激政策推行以后,资产价格泡沫逐渐累积,外部评估机构在进行评估时,基本上都应用市场比较法,包括住宅、商铺等,银行内部没有建立在资产价格快速提高时的价格预警机制,所以一旦资产泡沫破裂,将会导致第二还款来源无法涵盖融资成本和利息,引发信贷风险。

(五)融资风险管理文化缺失

融资风险管理的灵魂就是风险管理文化,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考核制度下,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仅关注贷款,不关注管理的问题。考核制度对于融资产品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态度具有监督作用,商业银行所制定的考核制度,通常都十分关注业务增长,但是并不关注发放融资产品以后的风险管控实时监控。导致银行营销人员对于风险管理不是特别重视,甚至抵触这项工作。在以业务规模增长为指引的环境中,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融资产品业务操作标准化程度低,员工个人的操作标准程序问题,也会导致融资类产品风险控制的质量受到影响。

(六)融资后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商业银行对于企业的融资业务建立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其中涵盖融资规模大小、贷后跟踪调查等工作,调查的内容涵盖了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化、销售是否满足要求、抵押物状况是否稳定、水电费的收缴是否及时等等众多指标。商业银行设定了自动的融资审查,对融资后的审查内容作出规定,但是负责融资后期管理和融资业务的客户经理往往是同一个人,一些经理在融资完成以后没有做实地考察,调研基本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所以并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动态,导致风险出现时不能采取有利的措施使风险得以化解或者进行风险预警,融资管理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

三、商业银行加强融资类产品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系统信息准确性

现阶段政府职能部门分别建立各自的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产品的相关信息。将商业银行信贷系统各个部门的信息查询端口进行整合,确定引擎搜索的关键字,使信息管理系统自动驱动信息的收集和过滤,借助于设定敏感字,形成良性的风险预警。在系统中录入押品地址,然后与市房管局网站相连接。如果出现被查封信息,就直接将风险信息传送到风险管理部门,避免在房产被抵押以后再从银行那里获取贷款。

如果借助于人力进行管理,其弊端为受到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比较多,风险管理往往比较片面。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对敏感字进行扫描,然后完成预警信息的自动识别,及时向风险管控部门进行详细的推送,不仅实现了人力的节约,而且使风险管理的范围更广。将信息系统进行录入可以有效、精确地管理融资风险。

(二)增加企业融资产品种类

创新企业融资品种对于控制企业融资风险的作用表现为借助于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融资品种,使日常经营资金周转的需要得以满足,和企业经营现金流相适应的还本付息模式,可以避免企业由于期限错配而引发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尝试探索融资产品的创新,包括债权类融资、供应链融资、保理、货押融资等等。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标准抵押物不足等问题。通过不断丰富融资产品,提高企业融资的精确度,降低银行融资业务风险。在逐渐增加企业融资品种的同时,商业银行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编制融资计划,使标准融资产品的通用性增强。比如汽车类融资产品,不再延用以往的标准融资产品流动资金贷款年限要求,改变抵押物只允许是不动产的传统方式。

(三)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企业的融资业务在全部业务中的占比稳步提高,银行融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对于银行的融资风险控制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第一,在银行工作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客户经理,积极介绍管理方面和营销方面的经验。第二,在银行内部由资历深的客户经理带领新入职的客户经理,逐步熟悉业务,学习融资知识。第三,开展融资系统性培训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所提升;第四,做好行业内部的岗位资格认证,使岗位资格认证内容更加全面。

(四)建立行内抵押物评估数据库及房地产抵押物价格预警机制

1.建立行内抵押物评估数据库。在银行中建立评估抵押物的数据库,数据的收集可以借助于两方面的渠道来实现。第一,评估抵押物,并对其进行审批,最终在银行内确定价格。在抵押物评估数据库中引入大量的评价数据和信息,明确采样参数。第二,评估服务机构每个月提交评估均价。将上述两个方面的数据做好整合,并取加权值,对于处于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抵押物,在评估过程中可以结合平均价格进行相应调整,超过上浮限制的抵押物的评估值,及时预警提供服务的外部评估机构,在限制抵押物价格的同时,保证充足的第二还款来源。在建立行内评估数据库以后,将这一内容加载到评估抵押物的流程中,在最终审批前合理控制。

2.建立行内抵押物预警机制。在数据库逐渐积累的基础上,引入房地产抵押价格预警措施,依照确定类型的抵押物、各个区域的抵押物价格波动构成房地产抵押的预警措施。做好波动上限以及下限的设定,如果地产价格高于上限,则及时对增速过快的价格作出预警,并且将评估的单价进行锁定。如果房地产价格波动高于第二上限,则可能会熔断对房地产的评估价格,不允许评估现阶段的房地产价格,只能将可能导致上涨的要素进行单独评价,避免由于价格泡沫的存在,当价格下落时构成风险缺口。如果类地产价格波动低于第一下限,就需要及时预警将抵押物为类房产时的融资,需要对融资进行压缩或者增加抵押物的价值。如果类房地产价格处于波动状态,高于第二下限,则明确这一类房地产价格处于下降趋势,要将新增抵押物的最高折率进行下调,抵押物为类房地产时所对应存量融资促进了融资的压缩,避免由于价格降低而引发违约。

四、结语

本文在研究企业融资类产品操作风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今后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开展更加深入的讨论:第一,从微观层面探究企业融资类产品融资风险的控制方法,并将其与基本理论和法律规范相结合,创新企业融资类产品的管理办法;第二,拓展研究广度,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先进企业融资类产品的管理经验,与我国企业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分析;第三,从深度上继续强化分析,将行业分析作为发展方向,与企业所在行业相结合,强化企业管理措施,使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实用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夏克钢.商业银行融资租赁业务分析和风险控制研究[J].财经界,2020(24):84-85.

[2] 张建华.企业投融资体系建立的策略分析[J].商展经济,2020(13):44-46.

[3] 张丽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估与防范[J].会计师,2020(22):43-44.

[4] 杨洋.PPP项目投融资管理及风险防范研究[J].2020(32):156-158.

(作者单位: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北分所 湖北武汉 430000)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