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远程教育模式获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在教育软件APP技术的广泛应用之后,网络教育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并且处于不断优化中。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远程教育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获得了巨大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爆炸式”推出,更促进了远程教育模式向行业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发展和延伸。多数情况下,远程教育的课堂效果由课程内容、感官刺激、师生互动等因素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在远程教育模式中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增强,教师的心理反应水平以及调试策略的运用会从很大层面上决定远程教育的效果。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远程教育 心理反应 调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5;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202-02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时间、空间等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这方面的限制被打破,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演变为师生互动的程度、教学课程的内容设置等方面。从教学的根本层面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灵魂地位是没有变化的,而变化的仅仅是教学的方式和渠道。在这种环境下,远程教育效果的实现就集中表现为教师针对课程教学状况的心理反应,以及如何解决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不可否认,远程教育模式存在学生状态的不稳定和知识层次的差异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则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心理。因此,教师针对远程课堂教学的心理应激调整以及恰当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文需要从远程教育的特点、教学问题及教师心理反应、教学策略的改变等方面来分析相关问题。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对教师的要求

远程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模式的一个分支,是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将传统教育资源与电子信息平台结合后形成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同的是,远程教育模式极大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从感官刺激的角度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远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很多远程教育教师没有抓住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因而在教学心理方面存在多种问题。例如缺少师生沟通、应付教学、情绪教学等等。另一方面,部分远程教育是某些资格证书获得的“积分项”,所以师生之间的沟通几乎是不存在的,而教师授学的目的则是满足工作某个层面的安排。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远程教育教师对于教学效果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就处于消极状态,或者仅是关联教学知识的无差别传递。从以上层面来说,远程教育的教师也不可能从教学心理的层面去规范设计教学内容。

(一)教师教学心理的适应和改变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类APP软件的广泛应用,远程教育模式也开始进入细致化发展阶段,而教学效果的提升则成为重要考核内容。当然,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是被动的,既需要教学课程的优化、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更需要教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实现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层面的积极吸收。远程教育具有鲜明的自学性特点,也具有信息传递和验证的交互性特点。从这个层面来说,远程教育的教师就必须要端正教学心理,并充分认知远程教育中的各种资源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远程教育教师要从特殊教育心理的层面去设置教学课程,并建立师生之间的积极联系。不可否认,远程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甚至会排斥这种教学方式;但从教育需求的角度来说,远程教育教师必须要适应这一教学模式,并通过调整教学心理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远程教育教师还要将教学心理与学生的心理进行契合,进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那么双方就存在不信任因素。这种情况下,远程教学效果会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打折扣。在双方关系一般的情况下,师生之间会处于冷漠状态,即双方不关心不参与教学内容。因此,师生之间必须要形成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得到了和谐构建,双方之间会产生积极互动,可有效实现知识内容的传递。与此同时,学生会发现自身价值进而投入到积极地学习中。对于构建远程教育高效课堂来说,学生们的主动性学习是最积极的信号。其次,远程教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水平。远程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课堂讲述的实质内容,进而影响学生所接受信息的准确度。如果远程教育教师的水平有限,那么课堂内容肯定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在远程教育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课程设置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方位思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因此,远程教育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能力。远程教学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和传递行为,而是运用多学科知识验证和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关联知识系统的稳固,离不开教师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和构建情况。

(三)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远程教育课知识点繁多,内容较为复杂,再加上篇幅和深度的影响,很多知识都是破碎的,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学习知识主要靠“死记硬背”。特别是重点、难懂的知识,学生很难将其进行系统化吸收。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远程教育所接受的知识越来越繁杂。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这就需要帮助学生们建立一个知识系统,并将所有的知识内容连接起来。因为知识是连续的关联的和延伸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借助这一点,由一个知识点延伸辐射其他知识点。当学生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后,他的学习兴趣也随之而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只有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真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兴趣是学生们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远程教育的教师来说,只有从教育的本质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远程教育教师教学心里的调整

(一)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双向延伸

在远程教育中,课堂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关联学科的课本知识。因为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但关联的社会实践知识却是无限的。课本中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为常规性的或者必要讲述的佐证材料,而分析类的资料很少涉及。在知识的考核中,课本知识几乎涉及到考试所有的题型中,但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完全匹配的课本资料。考试的内容大多为课本知识延伸后的再延伸,而这些内容才是最关键。所以远程教育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们宽阔的视野,以及提炼资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远程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结合。因为课本知识来源于学科资料的片段,且对关联资料涉及较少;因此远程教育教师很有必要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化知识进行双向延伸,传递给学生们一个更宽广的阅读和学习视角。对于一些知识的延伸,远程教育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准确地预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适当引入事件的关联资料进行延伸讲述,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回归课本。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双向延伸教学不要拘泥于教学形式,只要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都可以采用。当然,教师在严格培育自身素质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层次及理解接受能力。构建高效远程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工作是辅助学生们建立知识系统。这项工作不能由学生自发完成,必须要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当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的时候,其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了,相关的知识点也会逐渐填充到这个系统中。这一步完成后,高效教学模式也就完全建立了。

(二)远程教育教师教学心理的积极性调整

在远程教育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仍然是学生,但只有教师才能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学习。在远程教育课堂中,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划重点或者枯燥记忆讲学的方式,而应该将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关联性的内容进行组合,并最终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认知意识。通过对教学课堂的架构重组,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延伸并糅合一些趣味性的内容,目的就是要将学生们的思维视角转移到教学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远程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心理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教师监管负面情绪或者心理带入课堂,那么远程教育就会形成“抵触氛围”并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

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教学心理的积极性调整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自身与课堂、学生链接起来。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新性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来提升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是远程教育教师教学心理的积极性调整。例如远程教育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的使用和创新。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强大的感官刺激给学生产生强化影响,并通过色彩对比、动漫对话等形式来引导教学。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寓教于玩”,通过“玩”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们知识。当然,远程教育课堂教学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技术,以避免学生们产生视觉疲劳,所以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需要制作新颖的课件,会浪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再加上很多教师并不熟悉这一制作方式,所以必须要进行控制。从以上层面来说,远程教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案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层面越来越高,结合的维度也越来越深。也就是说,远程教育模式将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常态。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影响,但网络教育模式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也是挑战。这是因为教师必须要适应远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和要求,并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调整教学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不能因为远程教育模式或者学生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就忽视了“教育心理学”的存在。在任何情况下,教育心理学都适应教学活动的需要;所不同的仅是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进行相应地调整。也就是说,在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模式要强化教师的功能,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心理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胡宇航,高巍,成启明,李彦奇.“互联网+”背景下区域创客教育课程的创建分析[J].大众标准化,2019(14)

[2] 曹秀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分析及措施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4)

[3] 谭维,王倩.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戏剧之家,2019(36)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 陕西延安 716000)

[作者简介:李延(1963—),男,陕西富县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学、远程教育。]

(责编:赵毅)

39575019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