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迪 史春林

毛泽东同志对于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着独特的思考。近几年各地高校频繁发生高学历学生自杀事件,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才会草率结束自己的生命。深入了解和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生命价值观,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毛泽东同志的生命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仅接受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还自觉地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加之毛泽东同志本人的性格特征,共同构成了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第一,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中有关生命本质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问题的论述是毛泽东生命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恩格斯认为生命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与自然进行着物质交换,这种物质交换随着生命的发展而变化。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认为,人作为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具有自然属性,人的生与死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生命的价值则在于奉献社会与完善自身的高度统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且自由的发展。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提出:“一切个别的、特殊的东西都有它的发生、发展与灭亡。每一个人都要死,因为他是发生出来的。人类是发生出来的,因此人类也会灭亡。”[2]晚年时他还要求在自己死后将骨灰撒进长江,这样符合物质不灭的自然规律,一切物质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自然规律,人亦是如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在看待生命的本质及其意义的问题上,自觉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的高度。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的思想对于毛泽东同志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儒家思想主张生死有命,即人的生死皆是自然现象,孔子认为不知生亦不知死,生与死构成生命整体。儒家极力倡导“君子当自强不息”,勉励人们奋发向上,同时劝诫人们珍惜有限生命,反对轻生自杀。毛泽东同志的生命价值观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有关生命问题的思想内容,他认为心中有大志、肩上有大任的人就应该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并且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句话。道家主张“无为”,凡事顺其自然,人的生死也应遵循自然法则。老子认为,生命源于道,经过四季轮回而又归于自然,只有生命回归最初状态,才会获得新的动力,进而实现生命的无限发展。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毛泽东同志形成了自然主义生命价值观,认为,“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毁之法则。”[3]人存在于自然中,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就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人的生死也应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

第三,毛泽东同志本人性格特征的影响。乐观自信是毛泽东同志性格的突出特征,也是毛泽东同志与生俱来的气质。毛泽东同志乐观自信的个性特征在其诗词中就有所体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年少所作的诗词就充分展现了他的自信品质。毛泽东的一生遭遇无数艰难险阻,面对各种复杂险峻的情况,总是能够乐观从容、冷静理性,始终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东方欲晓”与“这边风景独好”虽写于万里长征前夕,但仍能体会到毛泽东同志一扫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阴郁心情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光明前景的自信笃定。“一唱雄鸡天下白”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前景的强烈自信。

二、毛泽东生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生命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生命活动所具有的价值时持有的观点和态度。毛泽东同志独特的革命斗争经历使他对于生命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从哲学价值论角度出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命价值观。

(一)生命的本质:生死相互转化

生即是生,死即是死,生与死二者是绝对对立的。但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生与死又统一于生命且二者相互转化,即“生于此者,必死于彼,死于彼者,必生于此”。[3]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同志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上升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毛泽东同志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保存生命与牺牲生命都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要胜利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牺牲生命是为了保存更多人的生命,这样的牺牲是英勇的牺牲,没有个人的牺牲又何来全体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生。

对待生与死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也是毛泽东同志生命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对待死亡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即不畏惧死亡。青年毛泽东对于死亡不仅不畏惧,反而充满好奇之心,认为死亡是有生以来而未经历过的奇事,晚年时毛泽东同志经常对工作人员说:“我要去见马克思了”。由此可见,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毛泽东同志都能坚持以理性辩证的态度看待死亡,体现出毛泽东同志独特的生命智慧。另一方面,对待生活应保持乐观向上、坦然豁达的精神状态。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我是乐观主义者”,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多次遭受打击和排挤,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革命意志,正是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才使得中国革命在一步步走向胜利,因此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二)生命的过程:奋发向上

毛泽东同志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认为奋斗是人不断完善自身的前提条件,应该以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接受命运的挑战。

与人奋斗,与地奋斗,与天奋斗,无论何时、身处何地,毛泽东同志始终保持乐观进取、努力奋斗的状态。青年时期毛泽东在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4]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和无数战士一样无时无刻都在与死亡做斗争,他认为干革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他要求共产党员不怕死,要奋斗到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人必须奋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同志将只争朝夕的精神融入到实现民富国强的理想目标之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感,因为他要在有生之年实现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繁荣富强。因此从新中国成立后不到7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只争朝夕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为实现理想,丰富生命内涵争分夺秒和全力以赴的进取精神。

(三)生命的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价值,即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认可程度也就越高。毛泽东同志认为对社会有所贡献,本质上就是对人民有所贡献,为广大人民谋取利益和幸福。对人民和社会有所贡献的同时也发展和完善了自身,最终实现了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的高度统一。

毛泽东同志的生命价值观表明了生死的价值评价标准。首先,生的价值评价标准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并始终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毛泽东认为自由是人民自己争取的,人权是人民靠斗争得来的,而共产党人的权力则是人民赋予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对一个人特别是一名共产党员“生”的价值评价标准就是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死的价值评价标准即是否为人民利益而死。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人固有一死,但死亡的意义有所不同。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要的。”[5]如杜斌丞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主政治斗争,他认为中国革命的未来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大众的抗争,在遗书中仍不忘中国民主事业,毛泽东为其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三、毛泽东生命价值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启示

面对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现实,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毛泽东生命价值观中蕴含的生命态度、生命价值以及人生实践,都显示出他独特的生死智慧和人格魅力,对于高校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是形成正确生命价值观的根本保障。谈生命价值,首先要辩证地看待生命。唯物辩证法认为,生命个体从生到死的发展过程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有生必有死。毛泽东同志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主张不轻生、不畏死。死亡只是生命过程的结束,生命总会走到终点,唯有坦然面对才会无愧于生命。现如今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意志不坚定和信仰动摇,只追求享乐、奢靡的生活,最后发现迷失初心,与周围同学格格不入,陷入自我怀疑,于是产生自杀的想法,这是对自我生命的漠视以及不负责任。毛泽东生命价值观中蕴含的生命哲学,教育青年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人生的发展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审视死亡,善待、爱惜、敬畏生命。

第二,确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是形成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个消极悲观的人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毛泽东同志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信曙光就在前方,也正是这样的态度使得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向彻底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无论情况如何,都要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生命可以熠熠生辉,也可以一无是处,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态如何。毛泽东生命价值观中乐观与奋斗的思想内容能够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乐观进取、奋发图强,正确对待学业压力,合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第三,追求积极奉献的价值观。积极奉献的价值观是形成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生命的意义可以超越死亡达到永恒。有一部分大学生被戏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进行的一切活动均以个人利益为核心,拥有高智商高情商且善于伪装自己。这样接受高等教育、读书明理却又无半点家国情怀的大学生无法形成积极奉献的价值观,因此也不可能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毛泽东生命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活着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能为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生命,即使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追求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质量,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追求生命的价值,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涉及所有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包含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我教育多方面教育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其中以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最为重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需要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