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萌萌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都尤为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农”工作重心也开始转移。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是通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

一、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

(一)“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占地面积广,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要始终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人尤为重视“三农”工作,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能抓住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推进调整“三农”的工作方向。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意味着新时代下,“三农”工作在完成阶段性脱贫攻坚任务后,前进方向作出了调整,重心开始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上。这一重大部署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农”工作的理论创新,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乡村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三农”工作实现新胜利的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石

乡村振兴战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长期战略。从乡村振兴的作用来看,这一战略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刻改变城乡二元制结构、缓解甚至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这一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这一群体迫切向往美好生活。从这几点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尤为必要。中国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由二三产业集聚形成的城乡分化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长足进步,而乡村振兴的战略正是应“问题”而生,以解决矛盾为出发点,以给予人民幸福生活为落脚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就是恰当处理这两大关系,要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城乡关系,指出“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只有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正确处理好城乡关系,发展协调共进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旧有的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制,构建21世纪城乡命运共同体,才能推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乡村振兴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步骤。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战略目标来看,乡村振兴务必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从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来看,它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能否顺利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抓矛盾、解难题、促发展的有效循环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接近共同富裕,进而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补齐短板、放大优势的过程,弥补了制约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短板,才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实行乡村振兴及其重要战略地位,对于如何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怎样实现最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次讲话中反复提及强调。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现实有效的实际行动都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借助于正确理论的指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才能减小前进的阻力,从而获得高质量发展,实现既定目标。这就要求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关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一)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乡村振兴战略出发点是为了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初心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绘就美丽乡村蓝图,必须要牢固树立人民这一中心思想。而这一思想有三层涵义:以人民对美好乡村的向往为动力;以实现广大乡村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以重视发挥人民的乡村建设力量为前进方向。

以人民对美好乡村的向往为动力,这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从谋划、设计、实施、调整等各环节都需要以人民的向往为标尺,以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为前提,这样的乡村振兴路线才是正确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贯彻群众路线,将人民对美好乡村的向往作为内源动力,从农民那里获得支持、拥护与帮助,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走出困境、开辟“捷径”;以实现广大乡村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意味着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转化为受人民支持的实际行动,始终重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如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把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重视发挥人民的力量为前进方向,这要求要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只有重视广大农民接续奋斗的力量,不断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二)关注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痛点

乡村振兴战略简而言之,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期目标,而长期目标则是为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需要特别明确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痛点,以实际问题和实际效果为标尺,有利于及时调整战略前行方向。

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是“振兴”,即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只有以农业农村为重点,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使农业农村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然而,“振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更是农村“五位一体”的整体发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告诉我们要从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乡村治理等各方面向“振兴”的目标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推动“三农”发展,既要重视其经济发展,也要大力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展,推动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才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振兴”。此外,还需关注乡村振兴在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抓手,及时调整前行方向,唯此才能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在于如何推动“高质量振兴”,这是乡村振兴的棘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难题”要求各地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展开,实事求是、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着力解决短板问题,集全社会之力共建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痛点则在于是否“振兴”,何时达到“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密切相关、与推进共同富裕紧密相连,作为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乡村振兴必须卓有成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不光是理论创新,更是实践创新。而衡量乡村振兴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农村是否发展,是否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让人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乡村振兴战略已全面开启,更需全面落地见效。然而,乡村振兴并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躁冒进,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胜利面前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才能最终实现振兴发展。

(三)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主要矛盾不同,中国乡村的发展和创新之路并不能照搬国外的方式,也没有现成例子参考借鉴,这决定了我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历史和实践证明,照搬硬抄他国的方案,只会“水土不服”、适得其反。因此,我国的乡村振兴要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为基础,明确中国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多等现实情况,进而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要依托各村各地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以创新为动力,从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继承。中国农村众多、分布分散,每个农村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制约。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就是立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乡村振兴要实现内涵式差异化发展,不要盲目追求一致性、趋同性和无差别性,否则只会“做无用功”,不仅不利于发展,在劳民伤财的过程中还容易受挫遇难,甚至丢失蕴藏的几千年来中华传统的农耕文明。只有明确乡村发展定位,实事求是,充分彰显各乡村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等内核价值,才能提升乡村的竞争力,赋予乡村振兴持久动力。“创新”作为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要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步骤、各环节中,唯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赋能于乡村振兴,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走特色之路,即走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这需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把科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各乡村的振兴及创新之路。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必须抓住关键,让核心要素充分涌流。唯有“人”“地”“钱”等核心关键要素充分涌动,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才具备。以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城镇,这使得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主要流入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农村经济发展陷入落后。新时代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通过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力优势,以“人力”充分发挥“物力”“财力”的潜力,进而带动全局发展。通过改变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土地撂荒等现象,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剩余土地,统一规划农业生产用地。在农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索“互联网+”新路径,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美丽乡村的生态经济功能,带动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

三、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和方向遵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之路,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生活富裕、精神富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