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鸣 王 玮 喻 婧

一、引言

内部模拟市场是指企业通过划小内部核算单元,引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模拟市场交易的方式替代原有的分工协作或行政隶属关系,组织开展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当前,公司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资源、政策、环境等约束条件越来越多,必须走内涵式、精益化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做强”“做优”,因此,需要以内部模拟市场为抓手,将市场经济原理与电网经营实践有机融合,清晰反映各单位每项业务的资源耗费、经营产出和价值贡献,将价值量化到基层、责任分解到全员、考核激励到个人,有效促进基层单位树立“经营电网”理念、业务部门树立“全业务价值”理念、广大员工树立“为自己工作”理念,从而激发员工动力、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活力。

二、建设内容

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国网福建电力围绕售电、规划、设计、检修、科研、教培等关键业务,设计构建“全范围覆盖、全业务贯穿”的三级内部市场。其中:一级市场由省公司搭建和评价,市场成员包括市级供电公司、省级支撑单位。二级市场由市公司负责搭建和评价,市场成员包括县级供电公司、市级支撑单位、市级管理部门。三级市场由县公司负责搭建和评价,市场成员包括所属供电所、县级支撑单位、县级管理部门。

(一)一级内部模拟市场

1.价格目录。供电单位方面,构建“两部制”模拟电价。将供电单位“电度电费”单一制电价传导机制升级为“电度电费+容量电费”的两部制电价传导机制,实现全成本的有效传导。支撑单位方面,构建支撑主体单价目录,合理模拟每项服务或业务的成本收益,确保对不同单位业务活动实现同质同价,确保价格公允。

2.评价体系。融合稳增长和核价监管要求,统筹利润、有效资产“两个目标”,适应新监管需要,将投资、成本资源向高效形成有效资产的方向倾斜,构建成本、资本全要素评价体系。

一级市场内模评价由经营效益、资本管理效率效益、成本管理效率效益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经营效益主要要求扩大利润空间,以内模利润为主进行评价。资产管理效率效益从经营效益上要求提高投资回报和资产使用效率,从核价监管上强化有效资产管理。主要从资产收入比、有效资产转化、资产周转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成本管理效率效益从经营效益上要求提升运营能力,大力实施降本节支,大力压控不合理生产支出,从严管控非生产性支出,从核价监管上持续优化成本结构。主要从万元资产生产性费用、人均管理性费用两个指标进行评价。

3.激励体系。将内部模拟市场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工资总额挂钩,内部模拟市场评价结果与工资总额基数挂钩比例设置为20%。实行按季考核,其中:1~3季度考核为季度考核,每个季度挂钩总额分别占全年考核挂钩总额的10%、15%、20%,累计占45%;4季度考核即为年度考核,挂钩总额占全年内部模拟市场考核挂钩总额的55%。

4.核算方式。内模利润与报表利润趋同,“真账真算”,利润结果与各单位贡献相匹配,促进各单位“责、权、利”对等。强化考核信息化记录,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各市场主体经营成效和价值贡献精准反映,痕迹化考核结果,强调考核严肃性。

(二)二级内部模拟市场

二级市场主要从收入、成本、资产效率、人员效率入手,构建评价、激励、运营三个体系。

1.评价体系。强调“四个统一”。一是统一交易主体,将职能部门和业务机构统一划分为供电主体、支撑主体、管理主体。二是统一结算规则,不同交易主体内模收入按照“业务活动单价×业务数量”计算。三是统一考核指标,统一构建市场考核指标库,指标库供市公司参考使用。四是统一考核标准,明确内模市场考核分为月度、年度(季度)考核。

2.激励体系。强调“两个挂钩”。一是内模市场考核结果与交易主体绩效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二是要求各单位将二级市场考核指标分解形成班组内模市场考核指标库,并与交易主体月度、年度考核贯通考核,加大二次分配力度,推动班组树立成本效益意识。三是要求内模考核穿透落地至员工绩效管理,市公司应按照二级市场考核指标对应的关键业务活动梳理工分库,增加与内模市场有关的工分内容,引导员工关注经营效益、价值创造。

3.运营体系。强调“一体联动”。一是与组织机构优化联动,将内模考核与综合性管理部门、融合型业务机构联动设计,供电所试点模拟合伙人制,推动基层一线组织自变革。二是与三项制度改革联动,通过划小核算单元,加大考核结果与薪酬的挂钩力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同时严格量化考核,允许各级用工主体向内部市场“模拟退人”,将表现欠佳、出工不出力的员工退往内部市场“转岗池”。三是与专业精益化管理联动,推进内模市场与精准投资、新型业务、资产管理、采购及库存管理联动设计,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四是开展内模市场指标对标管理。利用内部模拟市场信息系统开展大数据分析,推动各单位与标杆比、与平均值比,合理设置指标目标值,提升各单位经营效益效率。五是强化信息系统支撑。依托企业数据中台,借助数字化手段,固化二级市场交易规则,实现各市场主体经营成效和价值贡献精准反映。

(三)三级内部模拟市场

三级市场是内部模拟市场建设的“最后1公里”,直接影响到公司内模模拟市场建设的实施与效果。三级内部模拟市场主要包括标准体系、评价体系以及激励体系等方面内容。

1.标准体系。一是合理划分主体类别。按照“业务类型”“经营规模”“供电区域”“人员配置”“客户群体”等维度,合理界定和划分市场主体,准确定位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等级,建立同类主体“朋友圈”。二是建立标准库。主要由工作计量体系、价格标准体系、标准成本体系三部分组成。其中:工作计量体系,是指各单位对市场主体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匹配计件、价格、总额,按照可衡量、可评价的要求,为市场结算及考核评价提供准确有效的计量数据。价格标准体系,是指各单位对市场主体涉及的主要业务,参照市场定价规律,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利用公司内部模拟市场定价方法,对每一个交易对象逐一核定交易价格。标准成本体系,基于国家法规政策、核价监管要求、国网公司标准、业务技术规程、市场公开价格等依据,结合多维精益核算,测算市场主体的成本支出,形成标准成本体系。

2.评价体系。建立由关键指标、成本管理、工作计量三方面构成的评价体系。以“完成目标、超越自我、创造一流”为核心,建立“与目标比、与历史比、与标杆比”的“三元”比较计分机制,合理设置各项指标计算考核标准,衡量同类市场主体“朋友圈”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最低水平。其中:关键指标由各单位以公司二级内部模拟市场指标库为基础选择,传导二级市场经营导向。成本管理通过成本“比差异”,降低班组“物耗”“人耗”。工作计量鼓励多劳多得,促进抢单制、竞价制等新模式推广。关键指标、成本管理、工作计量三方面评价标准和权重构成,由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3.激励体系。一方面,强化团队价值贡献激励。激发市场主体在做好基础工作及指标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优化化目标。内模市场考核结果与市场主体组织业绩考核评定挂钩,组织绩效考核分数=年度KPI考核得分×A%+年度内模市场考核得分×B%,权重A、B由各单位结合实际自行确定,原则上B不低于20。另一方面,强化个人工作贡献激励。让基层员工切实感受到他们的工作与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息息相关,对直接承担内部模拟市场内容的相关工作,以高于标准分值(工分)50%的工分进行核定,融入到员工绩效管理的日常活动中。

三、主要成效及小结

一是内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经过近3年建设,内部模拟市场理念逐步获得广大员工普遍认同,员工观念发生了切实改变,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逐渐在全体员工心中落地生根。二是全员内生动力明显增强。通过“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量化激励机制,打破了论资排辈、好坏一样、平均主义等现象,形成了“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公平竞争模式,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比、学、赶、超”已经在基层一线蔚然成风。三是全员经营意识显着提升。各单位“一把手”当家理财能力明显提升,各单位逐渐成为“重效益、懂市场、善经营”的市场竞争主体,部门观念逐渐从“要费用”转向“要利润”、从“要员工”转向“要效率”,员工观念逐渐从“只干事、不管账”转向“先算账、后干事”,形成了全员参与经营、共创效益的良好局面。四是提质增效促进效应明显。通过深化内部模拟市场建设,各单位对自身肩负的价值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准确把握经营目标任务和平衡资源分配,一层一层传导压力、一级一级激发动力、一环一环挖掘潜力,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有力促进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