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兴则经济荣,知识丰则民富。古语有云:治国之本,始于富民。唯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才能为国家的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旨在使职业教育能够更高效地提供人力资源、科研资源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要素,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共同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刻分析,更是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共同富裕”战略中作用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职 共同富裕 核心素养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185-03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推动全社会全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而这一切的根基,则在于教育,在于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升人们的职业核心素养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本文旨在分析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对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尝试提出优化路径。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范畴

(一)定义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广大学生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能够支撑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时代进步所需要的一系列稳定、可迁移、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技能、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等综合体现。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能够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范畴

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与新的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为:

职业态度与个人素质:涉及到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心、事业心、职业操守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个人品质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坚韧的品质,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涵盖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以及行业前沿知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需的。

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不拘泥于书本和理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并提出有效方案的能力。

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需要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路径,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能力。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需要学会与人合作,共享资源,一起解决问题,并能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学生在职业全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助推共同富裕的现实价值

(一)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一环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助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由过去那种以低效、低附加值、粗放的增长方式,逐步转向以中高速、追求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友好型为目标的发展新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一线岗位紧密相连,为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形成和积累提供了宝贵的土壤。通过系统培养具备高职职业素养的学生,微观看为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宏观看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这种提升,使得经济增长从依赖“人口红利”逐渐转向依靠“人才红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更持久更具竞争力的动力。具备高职职业素养的学生将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同时,他们的职业素养也将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和竞争能力,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创新归根到底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其中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是发展人力资源中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了知识存量的增长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间接或直接地提升了全域的创新实践水平。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实现产业迭代的必要一步

高等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这正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可或缺的一环。克拉克定理深刻阐释了劳动力流动与产业发展、三次产业比重之间的内在联系,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职教育将在其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质量人才,促使新兴产业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在当前阶段,我国产业正处于从低端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关键时期,急需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撑产业的高端化升级。通过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助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迈进,实现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中高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他们是我国工业发展一线的基石与新生力量,在推进企业技术研究与创新的同时,也将推进核心技术的落地应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撑,从而使科技成果得以顺利运用与转换。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调节收入分配的关键一招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形式,在促进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即是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参与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然而,当前我们仍面临着社会结构中的贫富差距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等挑战,这无疑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拦路虎。一方面,培养职业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因技能短缺而带来的就业降级和失业问题,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水准、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区域,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农村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大。高职高专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从业者进行了大量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增产增收的职业核心素养。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高等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努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不足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仍未能充分认识到全面且体系化的职业核心素养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导致学校在教育资源分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针对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数据显示,2014年时,技能劳动者的数量达到了1.57亿人,占据了全体就业人员的20%。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仅为技能劳动者总数的5%。通过高职院校近年加大技能劳动者的培养力度,2023年,技能劳动者的供给量已经突破2亿,约占全体就业人员的26%。高技能人才比例也有所提升,达到技能劳动者30%左右。尽管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技能劳动者占比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普遍40%~50%的比例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展望未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一般技能劳动者和高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将依然突出,年均缺口高达1300万人左右。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与产业结构存在错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之间尚存显着的不匹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26万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7.1%、38.3%和54.6%,形成了鲜明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格局。从专业结构的角度观察,2023年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数量达到了1547所,职业本科招生规模达到了7.63万人,高职(专科)招生总人数更是高达538.98万人。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产业的深刻变革,我国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调整与优化。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却未能完全跟上这一变革的步伐,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错配。具体而言,第一产业相关专业设置数量较少,招生规模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第二产业相关专业虽然数量较多,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新型工业化、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需要;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则过于集中,课程设置过于老旧,部分专业和领域人才过剩,导致资源浪费和竞争加剧,不仅影响培养效果和就业前景,也成为共同富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与高质量要求存在差距

首先,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和学校数量逐年增长,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经费的投入却远远跟不上其规模的增长。2023年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仅占高等教育年度经费的不到两成,显然与高职的招生占比不成比例。经费的短缺,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使得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质量上大打折扣。其次,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传统的劳动岗位正在被智能化、非规则性的岗位所替代。然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与产业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滞后性导致了毕业生难以适应新岗位的要求,使得就业市场出现了毕业生难找工作与用人单位难觅合适人才的并存现象。还有,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缺乏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

(一)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助力学生“人人成才”

“扩面培养行动”为“人人成才”提供方案。通过“高职教育+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行动,根据产业发展前景和市场用人需求有序扩大高职教育招生规模,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人人皆可成才”的公平教育原则,更是对“每个人都应享有展现自我、成就人生的机会”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推动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活动,进而增强全体产业从业人员具备共同富裕的能力,同时提升劳动所得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而有效地解决共同富裕在初次分配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提升教育体系的适应性,我们可利用职业教育高考作为切入点,在保持选拔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其适应性。我们努力使职业教育成为能够满足不同智力结构和智能类型人群需求的教育形式。更多的人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育和再教育路径,进而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我们借助职业培训来强化教育的终身性。遵循职业成长和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我们可以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环境,创新培训模式和手段,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供需的精准对接。不仅能弥合职业素养培训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鸿沟,还大幅提升了职业素养培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精准度和契合度,让每个人都能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实现人生价值。

“优化体系行动”为“多元发展”提供氛围。在外部环境层面,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入融合,为其赢得了良性的互动效应。可以有效缓解长期以来由于学历导向社会的单一价值导向而引发的全民焦虑情绪,使整个高等教育从以升学为导向向以成才为导向转变,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友好的外部环境。在内部环境层面,鉴于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学习基础的差异化以及学习需求的个性化等因素,构建适应不同人才特点的培养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旨在提高职业院校的内部治理能力,确保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新型生态,充分尊重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和发展空间。这一举措将为人才的职业生涯成长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支撑,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行动”为“不断成长”提供通道。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深刻把握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冲破职业教育上升“天花板”,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学位升级+执业认证”制度,逐步构建“中职—高职高专—职业本科—职业硕博”一体化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另外,在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方面,我们依托国家学历体系和个人学分终身系统,以区域和行业为单位,统筹建立通用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认证平台,可动态管理和查询每个劳动者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经历和水平情况,保障人才在不同教育阶段和职业发展路径之间的顺畅衔接。同时,这也为职业教育的开放式学习和学分制管理、职普融通以及培养再培养贯通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助力区域“高质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以解决区域均衡与公平问题。在职业教育的布局时须特别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优化职业教育的区域设置,建立符合地域和产业特色的职业院校,通过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均衡与公平、高等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提供有力支撑,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打破职业教育城乡二元体制,共同绘(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86页)就区域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结合地方特色以解决对区域发展支撑不足问题。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也是解决高等教育对区域发展支撑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按照“对接产业、调整布局、标准引领、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径,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强化专业支撑,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组建高水平专业群,统筹设计专业体系,完善分层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建立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与区域高端产业、产业高端需求无缝匹配。在申报新专业的同时,原则上撤销相应的与区域产业发展不匹配、学生需求不旺的专业,优化学校专业布局与结构,推动学校专业由“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迭代。

全面改革创新以解决“产教学研用”融合问题。深化高层次专业群、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实施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示范建设工程。“政校行企”多方参与,融合互动,资源共享,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凸显“产学研训创赛”服务功能。对各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梳理,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模式,推进“基础+平台+模块+拓展”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群一特色”的人才培养范式。建立“群—院—校”三级学分银行体系,并对接国家学分银行,推进职业化育人进程;推进“赛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对接省、国家、世界比赛机制,建设完善竞赛机制,形成纵向可贯通、横向可拓展的竞赛、比赛机制,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服务地方企业举办职业比赛的能力。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助力产业“迭代升级”

促进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需要树立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把劳动者等向具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特征的产业工人转变,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为解决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的问题,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平衡,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营造“尊重技能、提高待遇”的职业成长环境。通过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高质量发展,激活每一个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促进产业工人全面的发展。劳动力掌握知识与技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不仅帮助人们掌握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赋予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对技能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实现技能与知识的双重富裕。此外,职业精神作为精神富裕的核心,需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宣传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的新时代劳动者,我们不仅可以塑造他们的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更能通过职业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精神和物质的全面富裕。

促进高职教育强基固本。强化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推行有效课堂建设,聚焦“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教师为基础、课堂为阵地、学生为本源”的强基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赛教融合、育训结合、课证融通等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新形态;加强教材建设,推行“一课一本”教材建设工程,推进新形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通过推行有效课堂建设,形成“四个一批”成果,即一批教材建设成果,一批示范课堂建设成果,一批典型教育教学案例成果,一批网络课程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 牛同训,于伟.“四主体、三课堂、六维度”: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建立[J].河北职业教育,2023,7(04):53-57.

[2] 王丽.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建设研究——以外语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3):67-68+71.

[3] 牛同训,魏安庆,周广.“制造强国”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3,22(03):54-62.

[4] 张思皎.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12):108-112.

[5] 曹丽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8):72-74.

[6] 杨晓波.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2,(04):202-203.

[7] 张林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04):60-62.

[8] 刘洪银.劳动教育推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1):134-138.

[基金项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职业教育专项研究项目《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编号2023ZSZJYB20],主持人:徐盈。]

[作者简介:徐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航海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