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娟 卢燕 吴清萍

一、消费函数简述

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消费函数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经济函数,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国民收入的使用动向,研究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消费函数问题已提出了多种理论,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弗里德曼的持久假设消费函数,等等。近几年,我国一些学者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验证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如孙凤(2002)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数量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是非平衡的,并进一步采用协整技术对收入与消费关系进行研究,认为20世纪九十年代后,储蓄的预防动机大大超过跨期消费动机,平均储蓄倾向相当高;同时职工下岗增加,使平均消费倾向又有明显提高,二者轮番作用,导致收入消费比例关系的波动性较大。袁志刚、宋铮(1999)运用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消费函数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演变进行了分析。李锐、项海容(2004)运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采用GARCH(1,1)模型,对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的结论。臧旭恒(1994)在推论出中国消费函数假说,并建立起分期的、分城乡的消费函数理论模型基础上,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认为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虽然有些不同,但在基本假定方面是相同的。1978年前的消费者是被束缚的、近视的、原始的消费者,其消费可以被假定为被动的短期行为;1978~1991年间的消费者近似凯恩斯的原始的消费者向新古典理论的消费者转变,其消费可假定为攀附的、过渡性的前瞻行为。孙国锋(2004)将研究的时间范围延伸到2000年,其结论基本同意臧旭恒的观点,认为城镇居民消费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很大,很敏感;而农村居民消费显得单调、短视,预算约束大。但无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还是表现出共同的演变趋势,即改革开放前的居民消费行为是近视的,具有很强的预算约束和流动约束,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现期收入,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经济“双轨制”时期,居民消费选择权增大,预算约束和流动约束松动,消费行为既受现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前期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表现出消费的“不可逆性”和“示范性”,其消费行为较符合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实行市场经济后,居民收入波动性较大,未来消费预期不稳定,跨期消费时间延长,其消费行为更符合持久收入理论。本文的分析仍以凯恩斯的消费模型为基础,结合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分别对河北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河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距。

表1 1981~2008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费支出表

二、1981~2008年河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一)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1981~2008年河北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生活费支出如表1所示,以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及实际生活费支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假定消费函数为:scy=α0+α1scx+μ。其中,scy是城镇居民人均实际生活消费支出;scx是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μ是随机误差项;α0为自发消费;α1是边际消费倾向。(表1)

表21981 ~2008年河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表

利用软件EViews3.0对模型及上述样本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得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拟合的效果比较好,参数的统计显着,但DW值等于0.918,得出误差变量存在自相关,需修正自相关,利用与上相同的数据,经过修正自相关得出新的回归方程为:

若给定α=0.05,此时,自相关消除,T检验显着,模型拟合效果好。因此,可认为河北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受可支配收入决定,自发消费为208.44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62元,即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0.62元。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1981~2008年河北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如表2所示,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人均纯收入及实际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样本进行分析,假定消费函数为:sny=α0+α1snx+μ。其中,sny是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生活消费支出;snx是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μ是随机误差项,α0为自发消费;α1是边际消费倾向。(表2)

我们利用软件EViews3.0对模型及上述样本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可得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拟合的效果比较好,参数的统计显着,但DW值等于0.283,得出误差变量存在自相关,需修正自相关,利用与上相同的数据,经过修正自相关得出新的回归方程为:

若给定α=0.05,此时,自相关消除,T检验显着,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好。因此,可认为河北农村居民的消费受人均纯收入决定,农村居民生活自发消费是69.63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56元,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将带来生活消费支出增加0.56元。

(三)河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分析。比较河北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方程2和方程4),我们发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对于自发消费,城镇居民人均自发消费为208.44元,而农村居民人均自发消费仅为69.63元;对于边际消费倾向,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0.62,而农村居民则为0.56。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自发消费水平低,而且边际消费倾向也低,这种收入低,同时消费倾向也低的非合理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用途的多元化。一方面农村经济多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农村居民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是直接的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往往交织在一起,农村居民的纯收入除了维持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外,还要用于各项生产经营的追加投入、社会开支和修建住宅等;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跨年度的特点,本年度大部分消费依赖于上年的收入和储蓄,在当年预期收入不确定时,农村居民要兼顾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一般会保持较低的消费倾向;同时,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为直接的投资者,增加储蓄以扩大投资的结果必然导致当前消费的减少。二是农村居民缺乏基本生活社会保障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导致消费倾向降低。目前,农村居民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农村经济及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几代同堂的现象已逐步解体,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方式已不适合农村居民的要求。在当前缺乏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多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造成了农村居民为了养老尽可能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三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较差,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实现。首先,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抑制了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致使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户的购买力不能实现;其次,与城镇相比,市场上适应农村消费特点的消费品偏少,而且农村商品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严重滞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购买热情和消费心理。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理论比较符合目前河北居民生活消费行为,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所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必然举措;2、河北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地区,但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不高,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保守,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制约河北居民消费水平的其他因素,以期为促进居民消费提供对症良药;3、河北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十多个百分点,说明河北城乡间由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消费差别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政府在相应的政策制定上还应该向农村倾斜。

[1]李锐,项海容.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6.

[2]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1999.3.

[3]孙凤.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以中国城镇居民为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袁志刚,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11.

[6]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