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艳

(徐州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徐州)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带来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绵连的财务风险与日俱增。如果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资金筹集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除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外,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地域分散性,资金缺乏统一集中管理,不少项目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资金平衡。所以,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除上市公司外,采用比较多的筹集资金的方式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筹资成本低,筹资速度快,但是也有其局限性,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额有限,且贷款多是短期贷款,而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周期较长,往往贷款期限届满,资金还未能完成周转,财务风险加大。

(二)合同中的财务风险。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主观性,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多变性等决定的,是合同双方必须承担的。由于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到工程任务,往往在签订合同时放宽评审尺度,导致合同“先天不足”。有的合同条款不全面、不严密,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导致工程延期、经济损失的条款;有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垫付大量的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致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样,工程发生亏损的风险加大。

(三)项目成本控制的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是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能否根据施工的条件、项目的规模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案,能否对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现场工程的直接费用严格依照成本计划控制实施,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定且执行费用开支计划,每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若处理不当,都可能酿起财务风险。

(四)工程竣工结算的财务风险。施工项目竣工后,应当及时办理工程竣工结算。但是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一些单项工程的调整变更不能及时得到批复,在施工的后期阶段,业主资金不足,造成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后仍然要承担很大的结算风险,资金不能按时收回,影响了资金周转。同时,因为竣工结算得不到及时办理,从而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保修费用,为建筑施工企业埋下财务风险的隐患。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一般通过发行债券或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等形式进行,建筑施工企业应规范企业融资行为,重视内部控制和管理,对融资风险进行控制。

1、对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目标必须加以明确。严格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进行融资;依据合理、需要、节约的原则,从整体经济效益出发,加强融资的预算控制和决策管理,从而使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融资结构得到优化,资金成本得以降低。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金融机构授信管理。授信是一种风险控制的总的概念,建筑施工企业对金融机构授信管理包括授信融资规模统筹规划、金融机构统一选择、对外授信集中审批、授信额度调剂使用等,属于客户授信。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主管部门制定年度整体授信融资计划、对融资规模授信进行统筹规划,不仅要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还应该根据各子公司的融资计划。建筑施工企业应动态地调整整体授信额度,同时各子公司分别执行自身授信融资业务。各整体授信金融机构总部与资金部定期统计和分析各子公司授信额度的使用情况,然后根据额度空余与需求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加强财务风险系统控制管理。单纯依靠相关的财务预警模型防范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还是不够的,施工企业不同部门的密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工程,即构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由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四个环节构成。监测是财务预警的前提,通过过程监测,形成监控信息档案,监测对财务状况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环节或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领域,从而发现问题或潜在危机。识别风险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确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分析监测的信息,识别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存在和将要发生的危机。诊断风险主要是对已经识别出的危机因素的成因、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异常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对策打下基础。评价,是财务风险控制的最后环节,对已经确认的危机的影响及后果进行评估,明确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施工企业承建工程应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工程进度款和列入营业收入的其他款项以及销售材料物资、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成为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了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施工企业应需要建立应收款项形成过程中各环节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对形成的应收账款逐级负责,对相关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实行全过程管理:事前控制、事中催收、事后清欠。

1、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对应收款项事前、事中阶段的责任人及相关责任进行明确;清欠责任人及清欠目标应有具体的规定,不同的债权要制订不同的清欠方案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方案及措施切实可行。应把应收账款回收率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单位负责人或者项目经理的绩效与应收账款的回收货币资金相挂钩,如果责任人不能完成相应的货币资金回收,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2、建立信用管理评价体系。建筑施工企业要从源头上控制形成应收账款的可能因素,建立起相应的信用管理与评价体系评价与本单位业务上下游密切相关的客户,另外也应建立统一标准明确项目的选择与承接决策,对满足条件和要求的项目才能予以承接,同时应当制定项目承接决策机制满足不同规模和类型、不同资金安排等情况,然后对决策结果进行存档。立项审批、合同评审后,才能进行项目选择。

3、硬化措施,着力清欠。分解应收账款的指标,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和政治等手段,将清欠任务量化,将清欠措施硬化,着力清欠。建立健全清欠责任制,成立清欠工作领导小组,依照“谁经办、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四)加强管理,提高盈利质量。经营质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若经营质量不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企业的持续发展设置障碍。另外,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特点所定,垫资施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也就存在垫资风险。为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的发展壮大,应当慎重对待垫资项目,防止由于企业的过度扩张,而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资金短缺的风险。为此,质量高,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项目才是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1]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2008.5.

[2]杨柯巍.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核算的几点思考[J].财政金融,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