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丹凤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一、诚信教育管理现状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大部分学生普遍认同,他们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情操,端正的学习态度,并且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某些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诚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接受新的挑战,尽管各高校不断加强诚信教育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大学生诚信理念,但收效甚微,高校学生失信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

二、诚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认识不足,弱化诚信问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品质的缺失,正是由于大学生对诚信内涵认识模糊,对不诚信的危害性没有充分而完整的认识。诚信认识的不足,大大妨碍了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提高。就问题“对于拖欠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82%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10%的学生认为应该区别对待,确实困难的可以少还或不还,不困难的要严惩;5%的学生认为既然是学费和国家发放的贷款,不还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还有3%的学生认为还有这种事,早知道也这么做了。

(二)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规模膨胀。据统计,截至2012年,大学扩招已经迎来了第13个年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15%的速度递增。1999年的首次扩招,使得这一年的高校大学生增加了52万人,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但是到了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增加到了1,200万人。随着入学人数的激增,高校的硬件设施与教师队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宿舍、教室、实验室、课外活动场地等均日趋紧张,教学基本设施得不到保障。

(三)教育管理模式落后,机制不健全。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这种由国家机制保障、全体国民趋之若鹜的应试教育,深深误导了中国家长的教子观念,误导了广大学生的成才观念。高度竞争的应试,使学校和家庭把目光完全聚焦在孩子的升学考试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孩子综合素质以及人文观念的培养。

三、诚信教育管理工作方法

(一)制定诚信价值导向。将诚信的价值导向作为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原则,渗透在所有的规章制度中,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监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个性在这个阶段慢慢塑造起来,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这些具有正确价值导向意义的规章制度可以很好地规范师生日常行为,公平合理地评价每一位教师,认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师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有据可依,有度可评。为逐步实现学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树立教师诚信楷模。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的确,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教师的行为之所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9个小时,甚至更长,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多个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长,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他们模仿的对象。那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或终日忧郁、悲观消极,或性格暴躁、动辄发火,或虚荣文饰、弄虚作假,或紧张焦虑、惶惶不安,这些不良的心态或行为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难以磨灭的记忆。“身教胜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当他们面对类似的刺激情景时,很容易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诚信问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好榜样。

(三)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因此加强诚信的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首先,校园的环境要净化,宣传栏、广告牌、标语、名人名言等德育环境布置要有特色,让环境起到育人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讨论、辩论会,以自己教育的形式让每个大学生受教育。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及时矫正个别不讲诚信的行为,对知错就改的同学要及时肯定并做好防止重犯的工作。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倡导身教重于言教。德育工作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为养成活动和心理疏导。拓展德育渠道,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观念,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要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更新学校和班级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有多种,而管理方式和目的各有不同,有侧重也有缺陷,要寻找适合各自学校或班级的综合管理模式,在总结和继承的基础上,把别人或外单位的先进管理体系引入到自己学校或班级的管理中来。

[1]郑忆石.论诚信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天中学刊,2012.3.

[2]汪洪捷.浅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3]胡秀英.论发展大学生主体诚信教育的和谐价值及其文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