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景阳刘 雨(.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正源和信工程造价咨询公司 山东·济南)

山东省会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文/周景阳1刘 雨2
(1.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2.山东正源和信工程造价咨询公司 山东·济南)

结合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将7个城市划分为4个梯度。结果表明:各城市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镇化建设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促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2日

引言

城市经济圈是现代经济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是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结构向外发展。城市群经济圈有利于各城市发挥自身的优势,加速区域城镇化发展。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一个以济南为中心,包括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6个城市在内的“1+6”都市圈。目的是在省会城市的带动下,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做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有效推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但是,在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地区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区域经济协调反战机制不完善等。《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使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根据各城市城镇化水平的差异,确定各成员在共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新型城镇化建设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择。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该体现在对社会促进作用及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系统协调发展的体现。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分析工具,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构建城镇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也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居署、欧洲经济委员会等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适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申立银教授对6个主要国际组织构建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集成和完善,提出了包含11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I)。中国为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也开始重视可持续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等组织也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在之前的研究中也根据这些研究机构的指标体系,经重新定义、修改、合并后形成包含105个指标的清单(周景阳)(II)。在此基础上,又收集了由学者针对30个不同城市如哈尔滨、青岛、昆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总结,提炼了一套包含208个指标的指标体系(III)。并确立了如下三个原则:(1)(Ⅰ)和(Ⅱ)中共有的;(2)(Ⅰ)和(Ⅲ)中共有的;(3)(Ⅰ)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中共同提及的指标。按照上述依据和原则,考虑指标的可量化性,最终确定了52个评价指标,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其划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类。

为满足指标之间的独立性特征,以2013年的原始数据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如果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则认为两个指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将该指标加以合并,或根据两者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取舍。另外删除了一些各地区已经达到100%的比率指标,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等。最后确定出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由于城镇化是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各系统在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采用均衡权重,系统权重为0.333。同样,各三级指标的权重也是相同的。在本评价指标体系中,社会系统共16个指标,经济系统8个指标,环境系统12个指标,共36个指标,则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444、0.222和0.334。

二、评价模型

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是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系统的综合,因此,选取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步骤如下: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不同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正负向的差异,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0-1标准化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为

公式中,xij是指标i对样本j的原始值(i=1,2,3…n;j= 1,2,3…m)。min(xij)为指标i所有样本数据的最小值,max(xij)

为指标i所有样本数据的最大值。

表1 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计算。根据各城市评价指标标准化数据,按照公式(3)计算各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

公式中,P为某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w为系统权重,ci为社会、经济、环境各子系统的权重。

三、评价结果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泰安、聊城、淄博、德州、滨州、莱芜7个城市。各城市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城市群经济圈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省会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本研究利用7个城市2013年的数据对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存在的差异。所有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山东省统计年鉴》、2014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政府官方网站上提供的数据。个别数据通过简单计算推导获得。另外,部分指标如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均转化成万元GDP平均指标,以保证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

根据前面的公式,计算得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7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按照综合城镇化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如表2所示。(表2)

表2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化水平计算结果

根据表2中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临界点,可以将七个城市根据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划分成4个类别,如表3所示。(表3)

表3 山东省会经济圈城镇化水平分类

从表3的分类看,各类之间相差一个标准差,差异不是很显着。但城市之间在城镇化发展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第一类。作为经济圈核心的济南,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排名第一,并且无论是从社会、经济,还是从环境方面,在7个城市中的表现都是相对较好的。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在基础设施、科技实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济南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使其在社会系统的发展水平排名第一。同时,由于万元GDP电耗的减少,万元GDP废水、废气排放量的降低,济南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逐步提高。但是,在环境方面的表现阻碍了济南市未来的可持续城镇化建设。虽然,总环境系统的综合指数看,济南市排名第二,但是,其空气质量污染严重,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2014年济南市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及以上的天数仅有114天,远远落后于经济圈7个城市的平均天数。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人口的迅速增加,济南市自然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人均水资源量和耕地面积落后于整个经济圈平均水平,阻碍了济南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经济圈的核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应更重视资源的集约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的改善。

(二)第二类。按照表3的分类标准,第二类中包括淄博和莱芜两个城市。淄博作为山东省老工业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方面的良好表现,使其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位列第二,特别是淄博市人均GDP和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居于经济圈7个城市的前列。但其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的表现稍逊于经济系统。特别是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淄博市环境系统的表现仅排名第五。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淄博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并有效降低工业排污,加强环境治理。

莱芜属于资源型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莱芜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后应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由钢铁工业城市向综合中心城市的转变。

(三)第三类。第三类中包括滨州、泰安和德州三个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三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普遍存在社会系统发展相对较慢的情况。在今后省会经济圈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与济南的联系,依靠省会城市的辐射作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利用各自的比

较优势,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促进城镇化快速和健康发展。

(四)第四类。第四类中只有聊城一个城市。聊城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长期处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因此城镇化发展水平在7个城市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必须借助外围的力量促进城市发展。今后要加强与省会城市的联系,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研究发现,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7个城市之间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部分城市由于发展基础好,因此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某些城市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因此在7个城市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另外,每一个城市都有其比较优势,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却存在一定的资源优势,这就为今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城镇化建设管理者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促进城市经济圈共同协调发展,将是今后重要的工作任务。

当然,由于所选指标的不同,评价结果将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择,使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城镇化发展的真实水平,避免评价的不全面、不公平。

主要参考文献:

[1]Rametsteiner,E.,Pülzl,H.,Alkan-Olsson,J.,& Frederiksen,P.Sustainabil ity indicator development-Science or political negotiation?Ecological Indicators,2011.11.

[2]Steurer,R.,&Hametner,M.Objectives and Indicator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Simi larities and Variances across Europe.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3.21.

[3]King,C.,Gunton,J.,Freebairn,D.,Coutts,J.,&Webb,I. The sustainabil ity indicator indust ry:where to f rom here?A focus group study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Aust ri 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 ture,2000.40.4.

[4]Shen,L.Y.,Ochoa,J.J.,Shah,M.N.,&Zhang,X.L.The appl ication of urban sustainabi lity indicators A comparison between various practices.Habitat International,2011.35.1.

[5]周景阳,申立银,任炜剑,荣蔚.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建设管理国际学报,2013.1.1.

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4BJC14)

F29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