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军旗

(郑州财经学院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建议

□文/王军旗

(郑州财经学院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提要] 实现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国家粮食战略,就需要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率。然而,粮食产量的提升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在当今不能单单依靠土地、劳动力数量或物资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应该主要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在分析河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利用人力资本的累积效应和收益递增效应,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国家战略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3日

2009年国务院正式将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纳入国家粮食战略,是实现河南乃至国家人民“饱暖”的重要举措。2014年河南夏粮产量667.8亿斤实现“十一连增”,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但距河南省委、省政府编制的《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即河南粮食年生产能力由目前的500多亿公斤稳定提高到650亿公斤,还有不小差距。

如何采取措施改善河南粮食生产条件,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就迫切需要解决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的突出问题。从战略高度进行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主体力量的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然而,长期以来河南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和监管机制,故研究河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实现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战略目标。

一、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渠道选择

(一)河南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一种高收益率的资本,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贡献显着。自此,人力资本投资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舒尔茨(美)就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更重要”。他主张以经济视觉将教育当作投资,把教育投资所带来的成果当作资本,即人力资本。卢卡斯和罗耿也认为人力资本具有“滋出效应”和边际生产率的递增效用,对人力资本的持续投入可以提高一国的长期增长率,即“新增长理论”。因为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受教育训练程度、读写能力和身体素质决定了其劳动的边际产品。同样,内尔森和菲尔普斯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存量增加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即“更大程度的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导致了产出的增长”。

河南是一个农业人口和农业生产大省,因此如何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变人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河南来说,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无疑可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受教育训练程度、读写能力和身体素质,产生“滋出效应”,发挥边际生产率的递增效用。所以,完善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平均人力资本存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综合收入,还有利于实现河南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渠道选择。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渠道的选择上,河南的投资渠道与一般人力资本投资一样应该全面包括农村的基础教育、在职培训、成人教育、健康保健和劳动力流动等五种形式,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指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政府应从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上着手完善教学条件、引进优良师资,加大教育投入。在职培训,主要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深加工产业人员进行的职业培训。它可以提高其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健康保健主要包括抚养子女、营养、衣服、住房、医疗保健和自我照管、锻炼、娱乐等。做好健康保健可以保持人们的卫生与健康,恢复农村人力资源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流动主要包括劳动力国内和国际的劳动力迁移和流动。

二、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淡漠。我国长期的二元结构困境在河南尤为明显,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状况的影响,农村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十分有限。河南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里由老人看管,对子女的基础教育(小学、初中)使用“放羊式”管理,顺其自然。特别是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根本没有引起农村家长的重视,甚至严重缺失。根据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海克曼研究,从出生到五岁期间,对儿童进行早期培养开发将对其成年后的社会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人力资本的早期投资具有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高效特征。由于农村家庭对早期教育投资意识的淡漠,使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城市的孩子,形成了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流动性差→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的恶性循环。

(二)教育部门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河南的农村教育投资与我国的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农村由于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基础较差,其中小学教育供给比城市地区欠缺,导致农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义务制教育完成率要低于城市,而辍学率、失学率要高于城市;其次,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差。与城市相比,农村依然存在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总量不足、师资总体学历偏低、师资外流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最后,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管控机制不完善。在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背景下,尽管加大了农村教育投资的力度,但由于传统机制的影响,我们“只见数字不见人”。

(三)农村教育投资的体制弊病导致结构失衡。由于长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体制弊病,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比较低,而且整体质量堪忧。这就使河南农村人力资本呈现出存量不足和质量欠佳的结构失衡。河南农业从业人员中,受过技术培训、拥有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很少。这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尤其是不能和国家提出的河南要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相匹配。所以,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体制选择上要打破体制的恶性“路径依赖”,积极利用河南农村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合理引导对城市的外溢效应,努力发挥对农村的内溢效应。

三、优化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一)提高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河南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经济收入的局限、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等。首先,就是要引导农村家庭开阔视野,走出农村的小天地,放眼世界大环境,让农民意识到教育投资是一种收效很大的投资;其次,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为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创造经济基础。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出,引导农业产业化,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这样,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就具有了对自己和子女进行教育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基础条件;最后,拓宽农村信息获取的渠道,使农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投资是一种效益最佳的投资。舒尔茨对美国1929~1957年教育投资研究的结论是:“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可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可提高300%。因此,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前提。第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投资的主体地位,加大投资力度。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受过四年初等教育的农民比从未受过教育的农民,其生产的粮食产量高8.7%;杂交水稻在中国推广时的实证观察也发现,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民采用新品种,并使产量相应得到提高。”河南的各级政府应把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开辟筹措教育资金的多元化渠道,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第二,切实加强农村教学队伍建设工作。河南应该积极实施优惠政策吸引那些经过师范教育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到农村基础教学岗位工作,如在师范类大学生入校时即可自愿签订协议,毕业后到农村支教一定年限,对这样的学生给予生活、工作乃至升迁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对原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在职岗位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教学业务水平;第三,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个人、家庭和政府在注重对子女即未来劳动力投资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对现实劳动力的投资。在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可以把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办学方向逐步调整为基础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训,让初高中毕业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

(三)完善农民的职业培训体系。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的推动器。于农村劳动力来说,职业技能培训是成本最小、见效最快、最乐于接受的一种人力资本投入积累方式。技能培训的社会收益高于私人收益,故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买单”,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同时,政府还可以积极引导非政府力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投资力度,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参与的、较为健全的职业培训体系。

(四)增加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投资。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提高健康资本存量对于农村劳动力获得就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河南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范围;二是完善救济机制。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使农村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获得切实的医疗救助。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农村人寿保险市场,使农民对疾病的风险防范渠道多元化;三是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下工夫,提高农村医疗保健从业人员素质;四是制定河南农村公共卫生长远发展规划,传播农村医疗卫生信息,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设施,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和母婴保健服务,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

四、结语

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满足巨大人口基数对口粮的刚性需求和膳食结构改善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都需要粮食产量的提升。然而,提高河南农业生产产量和农业生产率在当今不能单单依靠土地、劳动力数量或物资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应该主要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实现复杂劳动的“倍加”作用,具有收益递增性和消费耐用性。通过采取积极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措施,就能够改善河南农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河南成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承金.劳动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6.

[2]尹成杰.粮安天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

[3]杨菊花.只见数字不见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变动趋势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10.

[4]张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体制困境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0.11.

[5]田永胜.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3.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