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花

[提要]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金融管理专业从科研服务、管理咨询、社会培训等方面,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树立社会服务观、社会服务机制建设、社会服务项目开发、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金融管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本文为2015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适应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GX1402);2015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YG15015)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5日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了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户融资难是抑制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为缓解农户融资难的压力,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请示,并与2014年底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试点农村合作金融的省份。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了“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山东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初步建立起与山东农村经济相适应、运行规范、监管有力、成效明显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框架,使之成为正规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更好满足农民金融需求,促进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试点目标提供了政策保障。而试点目标的完成除了政策保障之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背景,对山东省区域内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研究,是适应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作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社属院校、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院校之一的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对高职兄弟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

二、金融管理专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

作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肩负着为供销社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程培养多样化金融人才、传承金融业务技术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也具有为行业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近年来,金融管理专业乘势而为、准确定位,搭建“科研、培训、咨询”一体化平台,为供销行业提供科研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社会培训服务,有效地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显着的办学特色。

(一)搭建科研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服务。依托学院农村金融研究所,金融管理专业整合骨干力量,成立了农村金融科研创新团队,服务于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程项目,科研创新团队紧紧围绕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业务风险与管理、农村合作金融监管等问题开展广泛调研,走访了省内外几十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搜集了大量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资金互助业务开展的第一手资料,参与了制定了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开展信用合作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的指导意见》、《关于在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互助合作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近三年,申报立项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其中获得了2项“黄河三角洲引进人才项目”,服务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及“三农”建设。

(二)依托科研服务成果,为行业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学院直接参与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重点县建设,投资30万元与高密供销社共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标准化土壤检测工作站,选派3批70多人次学生承担了大田土样采集、土壤精准检测、土壤建档和智能配肥等为农服务工作,支持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助力打造“三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的“高密模式”,该模式在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暨综合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上得到推广。农村金融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利用自身积累的科研和社会实践成果,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践行服务行业,开展金融服务下基层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近两年,创新团队成员完成了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设计、财务风险诊断等横向项目10余项,赢得了行业企业高度好评。

(三)搭建社会培训平台,为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培训服务。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创新发展的前提,更是职业培训工作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选拔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团队,是实现最佳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学院成立了农村金融培训团队,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业务、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金融礼仪、中小企业融资等四个模块构成的农村金融培训包,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培训服务。培训团队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需求调研→可行性报告→培训立项→定制课程→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考核评价→调整改进→整理归档→服务跟进”这样一条成熟的工作路线图,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学校立足于专业、师资、设备优势,根据山东省供销行业发展走向及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确定相关的培训项目和任务,广泛开展送培训下乡、送培训入社区、进企业活动,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培训5,000余人次。

三、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观,适应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需要。目前,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试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实施过程中,目的是探索一套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解决“三农”融资难开辟一条新的路径。随着农村合作金融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作为服务区域发展的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认清形势,不断调整学院办学思路,优化专业发展内涵,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观,主动适应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作为供销系统内高职院校,面对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和供销合作社农村金融创新工程,需要制定社会服务长期规划,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培养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充分调动教师提供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专业社会服务机制,保障社会服务有效开展。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合作金融试点需要。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学院需要在时间、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时间安排、设备配备、经费支出等提供便利条件,把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作为职称评聘、职称晋级、教师评先评优、奖励等条件之一;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评价机制。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学院应将社会服务纳入评价体系,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尤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合理有效的评价教师的社会服务成果,切实激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专业与产业形成动态对接机制,主动适应山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需要;第四,形成产教研三位一体的结合机制。学院需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协同合作,拓展社会服务范围,创新社会服务方式,优化社会服务项目,促进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校企协同合作,挖掘社会服务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目前,学院面向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服务项目中,大多是研究报告等管理咨询类的项目。在今后的社会服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增进教师对农村合作金融行业企业的了解,将教师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校企双方的作用,校企合作挖掘社会服务项目,满足企业个性化需要。

(四)强化社会服务团队建设,培育社会服务中坚力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且既能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能胜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工作的校地两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不仅是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学院将进一步加大专任教师到农村合作金融企业挂职锻炼的力度,了解和学习企业新的发展动向,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从企业引入业务骨干作为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开发社会服务项目,提高整个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Z].2014.1.19.

[2]缪宁陵.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